冲上热搜的江浙沪爸爸,被停止造神
红火了一段时间后,「江浙沪独女」的神话还在延续。
某短视频平台上,一条叫 #江浙沪爸爸对女儿有多好 的词条又冲上热搜。
一位爸爸分享了女儿人生第一次进入职场,从宁波自己开高速回到家的视频。
那位爸爸在视频中又是感慨又是高兴地说道,“哇,胜利归来胜利归来啊”。
语气里是溢出屏幕的宠爱。
不甘示弱的网友们,立马大排长龙,晒起自家父母对自己的宠爱。
一位江苏IP的网友评论:
我邻居家孩子去银行柜台上班了,连续一个月每天都有亲戚去看她。关键不是干看,还办业务,没卡的去办卡,有卡的去买理财,真的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姑娘。
一位浙江IP的网友评论:
还是20几年前,那时候还是骑自行车上班,我们村一个女孩上班路上绊了一颗石头摔了,第二天早上她爸一路捡石子到厂里。
这样的被爱,谁不羡慕?
评论区还有很多充满父爱的留言,
“我爸一直咸鱼,我今年怀孕了,我爸出去工作了,说为了我的崽…”
“我也是江浙沪独生女,感觉家里太宠了,想自己真正的独立,就跑到深圳来了。”
惹得没有这种待遇的网友们,一边留下羡慕的眼泪,一边黯然神伤。有位网友的形容特别贴切——
“我像是下水道里的老鼠,在偷窥别人的幸福。”
玩笑里,透露着无限心酸。
还有人说,下辈子投胎,要首选江浙沪独女。
这里面还有个优先级。
江浙沪独女是第一志愿,东北独生女是第二志愿,川渝独生女是第三志愿。调剂:潮汕江西福建地区长姐。
这种情绪推拉之间,原本热度已经消退一段时间的江浙沪独女神话,又打得火热。
然而跟前段时间不一样的是,这次的评论区里,多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
话题下的相关讨论
一票网友把造神的声音拉回地面,撕开这层「地域滤镜」,还原了真实的现实世界——
应该是有钱的江浙沪爸爸;
真的不是每个江浙沪爸爸都这样;
拜托真的不是所有江浙沪独生女都是这样的(有这样的待遇);
不要再神话江浙沪独生女了…
类似宠爱子女的事迹,也不只局限在江浙沪包邮地区,这样的父母在任何地方都有。
然而「江浙沪独女」、「江浙沪爸爸」的强烈光环,正在加剧这种信息差。
01
评论区很多人说,江浙沪父母有多宠,看看傅园慧爸爸有多宠她就知道了。
曾经那档亲子综艺《我家那闺女》,让很多人看到了傅园慧的家庭生活。
二十几岁,仍然被家人呵护得无微不至。
网友争议中,一半是羡慕万分,一半觉得这是“巨婴”。
傅爸爸十分重视女儿的饮食,一大早就起床制作营养早餐。
考虑到女儿,傅爸爸还把蛋饼制作成了两种不同的口味,等着女儿起床。
女儿一直没起,傅爸爸也不忍心叫醒女儿,默默把冷了的早饭吃掉,再重新去加热女儿的蛋饼。
最后,傅园慧起床洗漱完坐在餐桌前,张大嘴咬了一口爸爸递到嘴边的玉米,然后自己也用筷子夹了一口蛋饼喂给了爸爸。
图源:视频截图
刚刚吃完早饭,正准备收拾一番出门训练的傅园慧,又被爸爸送上一碗满满的当归汤。
把女儿送进游泳馆后,傅爸爸就在门口一直等着傅园慧训练结束。
为了方便女儿训练,傅爸爸说,就连买房子都要选距离训练馆近一点的,如果有必要,还会在训练馆附近租房。
图源:视频截图
一众网友看到傅爸对女儿的一手操持,却忽略了傅园慧作为运动员,本身要付出的巨大努力。
傅园慧生于杭州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有哮喘病,听取医生的意见将她送进体校,是希望她能通过游泳增强体质,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即便如此,傅园慧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又属于过敏体质,能坚持游下来靠的是平时努力的训练。
原本从小到大,一家人就围着爱女转。靠努力游出成绩后,更是在女儿的饮食起居上无微不至。
对于家人来说,傅园慧的训练,他们不能帮忙,傅园慧的压力,他们也无法分担。
他们能做的就是在生活起居上做到最好,让孩子不会因为营养不够、因为睡眠不好而烦恼。
傅爸对女儿的爱无可挑剔,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模样。
相亲相爱呵护有加是一种模样;父母苦于生计疏于对子女的照顾是一种模样;还有生性淡漠鲜少表达爱的家庭;父母自私自利对子女不管不顾的家庭…
被频频送上热搜的江浙沪家长,只是世上千千万家长对待子女的模式之一。
却绝不是唯一的理所应当的,或被归为正确的模式。
02
单以我身边的朋友为例,就存在多种不同的亲子关系。
有人说,父母当然都爱子女,重要的是,家庭是否有宠爱子女的条件。
家庭条件是影响因素之一,但也不是决定因素。
我的一位四川朋友,家境普通,从小却是被灌在爱里长大的。去外地工作好多年,父母都是每天电话轮流嘘寒问暖的;
有位北京的未婚女性朋友,父母都是国企退休下来的,老来生活悠闲自在,两口子经常会去各地旅游。但只要在家,每天会做好饭菜、配上处理好可以直接入口的水果,送到同小区的女儿家;
也有一位山东朋友,父母对她的爱毋庸置疑,却惯以爱之名施加强控制,什么都要求孩子听自己的安排,导致亲子关系复杂,甚至时常破裂。
父母对子女是否宠爱,和地域本来就没什么关系。
非要和地域挂钩,也只是一个概率问题。
图源:channelnewsasia
即使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宠爱,大多数父母当然还是疼爱自家孩子的。
只是有的被经济因素分散了注意力,有的则有其他的家庭因素,比如非独生家庭、父母关系、外出务工、健康因素等等。
俗语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是古往今来的经验总结。
03
有条件的家长,当然都希望在能力范围内,给子女提供好的生活条件、好的教育。
经济能力超强的,比如李湘培养王诗龄。从吃穿用度,到国际私校、英国女校、音体美素质培养,一步步朝着牛津大学的大门迈进。
但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不是培养巨婴。
王诗龄有顶奢的条件,但李湘对她的教育,不是不能吃苦,而是“你尽管去探索世界,妈妈给你兜底。”
是培养她在世界各地,都能独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能力。
身穿博奈顿女校制服的王诗龄
江浙沪父母就不想子女通过自身努力,考上名校成为社会栋梁,再名扬十里八乡吗?
当然不是。
江浙沪鸡起娃来,可能顺义妈妈海淀妈妈都要自愧不如。
只是被互联网打造成“一味宠爱子女,愿用家底为子女的不成器兜底的「江浙沪父母」”,某种程度上,正在消磨子女独立奋斗的能力和心气。
在传递一种,不努力也能靠家里吃饱穿暖、有车有房,过无忧生活的信息。也寒了那些无路可选的孩子们的心。
把孩子养成“啃老族”容易,养成才却并不容易。
俞敏洪的教育理念,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最近的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俞敏洪说自己有两个孩子,女儿和儿子的学习能力有差距。
前者从小就知道自己学习,考上了顶级大学;后者开悟较晚,上了大学后才意识到自己应该要上一个好大学,读一个好专业。
儿子一直是中等水平,俞敏洪也不强求,尊重儿子的意愿。
但与此同时,俞敏洪也告诉儿子:
“未来你想要指望爸爸没什么戏,爸爸的钱跟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爸爸的钱要自己花掉。你要是想跟爸爸一样胡吃海喝,就自己去挣钱。
我觉得孩子他自我醒悟和自我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这才是正确的教育观。
愿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充满了足以被强烈感知的爱。
也能在家庭教育的感染下,有自我醒悟、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有凭借一己之力独闯生活的勇气。
- 近期直播推荐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