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父母处理自身情绪的方式里,藏着孩子未来的模样。做情绪稳定的父母,保持温和的脾气,用鼓励和肯定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咣当——”
一只铁碗掉在地上,吸引了原本正围坐一桌吃饭的家人。可没想到下一秒,正在吃饭的爸爸赶紧放下碗筷,起身离座,走向了那只摔落的碗。“没事,都别动啊,我来捡,等下妈妈你帮忙拖下地板。”恍然大悟的背后,其实是我们对责骂和打骂的习以为常。每一个赞的背后,也许就藏着一个承受了多年责骂的孩子。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拥有情绪稳定的父母,有多幸运和难得。父母情绪稳定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穷,而是有一个不断制造内耗的人,不停地制造矛盾和争吵,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每个人的神经都很紧绷,生怕犯点小错误就会引发家庭战争。”“我工作的第一年,曾经崩溃到想离职。当时我带的班级,有个学生当着我的面情绪爆发起来,当场就要自杀。”在不断地挣扎拉扯中,她才把孩子从楼梯口拉回来,一直死命拽着学生的手。“老师你不要拦我,我死了全家都清净了。他们不会再来打我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后来,老师还是生拉硬拽地,把这个学生拖回了办公室。她发现在她的班上还有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他有对父母不太恩爱,常常把积压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老师把自己在书本《非暴力沟通》学到的方法告诉学生,让他试着去和父母沟通。结果第二天早晨,学生依旧哭着跑来告诉老师“没有用”:“那个死男人和疯女人,他们半夜12点多把我从床上拉起来,然后我用了你教我的方法,他们依然不听。”最后这个老师实在没辙了,她只能不断安慰、激励自己的学生好好学习,考个大学,去过自己的生活。这些心理有问题的孩子,往往都是父母情绪波动的受害者。当父母自身的情绪和焦虑没有解决,就很容易把它们代际给孩子。考试考得不好,她宁愿躲到墓地里,也不愿意回家被妈妈暴打。结果被妈妈找到后,用枯树枝狠狠地鞭打到流血才罢手……她会在说起妈妈时,下意识地回头看身后,手指不停揉搓。面对一些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时,她也会下意识沿用妈妈那套情绪发泄的方法。长大后,他们也常常有自卑心理,总是怀疑自己是否被坚定爱着。假如幸运,这些深陷泥潭的孩子有勇气挣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情绪稳定的家庭
最近网上有个很火的话题:“容错率高的家庭有多幸福?”话题下,有很多家庭的正面事例,其中有个事例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小女孩在用餐过后,想帮忙擦桌子,结果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这时妈妈连忙从卧室跑出来,一遍遍安慰小女孩“没关系的”,随后拿来工具清扫地板。晚上晚饭过后,爸爸在收拾碗筷时不小心摔碎了小女孩用过的饭碗。下一秒,她学着妈妈的样子,去拿来清扫工具,处理碎片。很多时候,比起劈头盖脸的指责、用绝对的权威去震慑孩子,不如亲身给出示范。远在北京读书的大学生可可,因为和舍友闹了矛盾,冲动之下动手打了人。学校请了可可的爸爸,想进行一番教育,可可很担心爸爸会因此责备自己。可是爸爸从老家赶来,处理完事情后,却没有急着责怪可可。“要不是因为你打架,我还没有机会来北京,你好好接受教育,我明天去圆明园转转,别多想了。”从此以后,他一想到爸爸对自己的包容,就会更加体谅爸爸的辛苦。不同于互相指责的家庭,把彼此围困在负面情绪中,无法前进。情绪稳定的家庭,会手挽着手,团结力量,一起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紧绷的父母
近年来“松弛感”这个词被反复提及,甚至被引用到家庭教育里。也许正是因为松弛感在当下的大环境里太过稀缺,所以才会被当作标杆树立。赶不上的列车,教不会的知识点,迟迟未缴的水电费……是啊,我都这么不容易了,那你凭什么要求我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呢?不是要求大家去压抑自己的情绪,更不是让大家完全不生气。学会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去面对孩子,而非粗暴地朝着孩子宣泄情绪。
情绪波动大,容易暴躁,可能是因为我们本身就生长在一个习惯苛责的家庭。
我们被过去的经历、旧有的模式绑住了自己的“内在小孩”。
我们也许无法改变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无法脱离客观环境。
但是我们可以重新“养育自己”,重新成长一遍。
这里有几个小方法,也许可以帮助你给自己“松绑”。
1. 找到自己旧有模式的来源,觉察并引导自己
明星陈乔恩在综艺节目中忍不住宣泄情绪,很可能就是在沿用妈妈给她的旧模式:
遇到不顺心不满意的,就打骂发泄。
如果我们能在旧模式重复出现的时候,有意识地觉察并识别当下情绪,才有可能给情绪找到出口。
2. 先解决自己的情绪,再和孩子沟通
当孩子做了让你生气的事情,在即将暴发的时候,不妨等上几分钟,深吸几口气。
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生气?我生气的点在哪里?我生气是完全因为孩子做错了这件事吗?”
如果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不顺、压抑带来的负面情绪,就要先想办法平复下来。
可以是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把情绪消解和转移出去。
也可以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完成自我疏导。
只有学会有意识地排解自我负面情绪,才能避免把负面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
3. 试着和孩子坦诚表达自己的感受
心理学家说过:
“父母和孩子之间真实的沟通,是亲子关系质量很重要的保障。”
孩子并不是空心木头人,他们心思细腻的程度有时候远超出我们想象。
父母的喜怒哀乐,他们往往是第一个接收到的人,也是最能体察的人。
所以与其压抑自己的情绪,不如让孩子和你站在同一战线。
上完班回到家很疲惫,家里还被孩子弄得乱糟糟的,想要发火的时候,也许你可以停下来,换个方式:
“妈妈工作一天了,非常累,回到家看到这么乱就更难受了,儿子你能帮我收拾一下吗?”
我相信,这样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反而能在和父母沟通中,不断提高情商,学会换位思考。
没有人生来就能情绪稳定,我们都在不断修行。
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在重塑自己。
当家庭里的父母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就可以避免一家人陷入内耗中。
往小了说,情绪稳定的父母,可以让孩子充分、勇敢地做自己;
往大了说,情绪稳定,就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向心力、助燃剂。
最后,点亮文末【在看】吧,愿我们都能让“情绪稳定”,成为家庭最大的向心力,最强的助燃剂!来源:窈窕妈妈(ID:iiimum),践行科学养育、快乐带娃的90后潮妈。用漫画和文字,分享海量育儿干货、和你聊聊当妈后的那些事。陪伴千万妈妈和孩子共同成长。
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