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多少中国父母,觉得孩子抑郁是「装」的?
仔细想想,你有没有深夜打开“网抑云”,边听歌边流泪偷偷emo过?
被老板批评了,e一下;没抢到演唱会的票,e一下;躺在床上没事干,想起过往的经历,也能e一下。
现在,似乎人人都会偶尔emo一下。中年人的emo被咽下肚子、年轻人的emo被抒发在歌曲和伤痛文学里,而青少年的emo却总被当作“没事儿闲的”。
但是,在emo背后,隐藏着需要被正视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或大或小,小的或可自愈,而大的,可能就会成为心理疾病。
心理问题愈发需要被重视,那关怀跟上来了没有?
不太有。
善于埋头苦干的父母们,不论自己处于emo的孩子是“小孩”还是“成年人”,大多数都会习惯性地逃避、责骂。
以己度人的思维方式下,认定抑郁=装病是最直接的处理方式。
在马斯洛的人类需求金字塔里面,生理需求是最底层、最先需要被满足的,慢慢向上才是精神方面的自我实现需求。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这几年心理方面的话题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物质水平好起来了,心灵的冷暖开始备受关注。
尚未认知到这一点的人们,对心理问题的关注远远不够。
尤其是父母一辈,大部分人受限于特定年代的物质和文化水平,在他们朴素的观念里,人就是要努力、踏实地活着才是正确的,那些心灵上的病痛看起来更像是无病呻吟,是逃避生活的矫情。
“我们那个年代比你现在苦多了,你现在要啥有啥,怎么还不满意?”
“手机电脑给你玩着,好吃好喝给你供着,到底哪儿来那么多抑郁?”
……
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竖起了一道认知屏障,阻断了情感的流通。
在知乎上经常有人提问,“自己得了抑郁症,父母/身边人却认为我是装的怎么办?”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中满是迷茫与痛苦,不仅没得到亲朋好友的理解,反而受到了更多的伤害。
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时,常常会采取质疑、挖苦和轻视的态度。他们会质疑孩子是否想要逃避上学、挖苦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低,甚至无视孩子日复一日的煎熬。
诚然,站在父母的角度来看,承认孩子“得了病”的确很难。
他们渴望孩子茁壮成材的愿望,使他们无法接受这始料未及的停滞和混乱,抑或是出于爱子心切,不愿意承认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
更难搞的是,除了认知水平之外,还有疯狂地消耗着人们信任度的娱乐环境。
互联网时代,一切事物都在以便捷迅速的方式传播着,抑郁症也不例外。
一部分人能够意识到,原来时常低落、不开心不是内向、矫情,而是无法调控心情;
原来身体不能动、不能去做任何事的状态不是懒惰、逃避,而是已经出现了病理性躯体化的症状;
原来整天嘻嘻哈哈的人也会抑郁,原来抑郁症有可能带走生命……
而另一部分人,却借势混淆了其中的意义。
Emo可以说算是年轻人对自己悲观心情的调侃,故作轻松,是对抑郁的解构。而社交平台上大量声称自己有抑郁症的人,则让事情逐渐变了味儿。
网上流行的“抑郁症自测表”已经成为了“抑郁症的通行证”。
很多尚未醒事的青少年在视频媒体上借此分享着自己的悲观情绪,用“已黑化”的网络昵称表达着个性需求。甚至有很多青少年拉帮结伙地自伤、自残,家长无法理解,自己也不知所谓。
不可否认,自评量表是评估心理状况的一个手段,但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其科学性和准确性有所保证。网上的自测表的科学性有待考证不说,给出的结果也不一定真实。
抑郁症,成了娱乐至死时代下的“时尚单品”。
更有甚者,拿抑郁症作为自己做错事的挡箭牌。一些网红行为不正,却利用他人的同情心,声称自己有抑郁症以免受谴责。
这些行为逐渐消耗了问题的严肃性,抑郁症变成了“抑郁证”。
家长无法从这混乱的现象中辨别自己的孩子究竟是“跟风”还是“真病”,孩子也难以从自证的漩涡中走出来。
这边疲于赚钱养家,那边哀于无人理解,结果大都是冲突和不欢而散,只要扣上一顶“逃避学习”的帽子,这事情似乎就解决了。
虽然说法泛滥,但患有抑郁症人群的数量,真切地在不断增长着。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共约3.5亿名抑郁症患者,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
我国抑郁症的数量也不乐观,《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超过9500万,意味着每14个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
前段时间,歌手李玟的离世让抑郁症的“致死能力”再一次走进大家的视野,人们很难相信,这样一个外在看起来温暖乐观、成功有为的明星,内心竟有着如此沉重的挣扎,以至于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心理疾病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地位高低、性格不同就不找上门来。引发抑郁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因素、遗传因素、个性特征、自身内分泌功能或是脑功能等都有可能成为诱发因。
如今,当苦难被娱乐化,也就很难得到应有的正视。
父母更不例外,本身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他们,看到网上的人拿着抑郁症大肆炒作,更加不会相信孩子。于是,要么逼迫孩子强装快乐,要么干脆假装无事发生。
但逃避终究不是办法,面对问题的最好方式永远是解决问题。
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专业的医学治疗和他人的善意理解。即使是在社会高度娱乐化的今天,我们也需要多一份严肃和认真,多一份耐心和温暖。
总有一束阳光,能照到身处黑暗的他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