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一个神童坠落轨迹,藏着多少中国父母的教育通病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一个神童坠落轨迹,藏着多少中国父母的教育通病

公众号新闻

养孩子不是驯兽,而是种树。

你不会去训练一粒种子如何发芽、开花,而是给他充足的阳光、土壤和水分,让他内在的生命力得以破土而出,长成他可以成为的样子。

——虎妈



作者 | 可乐妈
来源 | 男孩派原创

你还记得自己16岁的时候在想什么吗?

寻常人家的孩子,这个年纪多半在备战中考。
脑子里想的或许是刚公布的模考成绩,或许是那道没写完的数学大题,也可能是报哪所高中最稳妥。
但在12年前,16岁的张炘炀,已经是一个博士。
他每天想的是如何让父母在北京买房,怎么拿到北京户口。
当年,他是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连连跳级,不到10岁就参加了高考,考了505分,以高出辽宁省二本分数线50分的成绩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
用三年时间学完大学四年的课程,13岁考上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
16岁时,成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也是迄今中国年龄最小的博士。
然而,天才神童的光环也难掩争议的声音。
2011年,研究生毕业前夕,张炘炀被曝拿学业作要挟,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不答应就不参加答辩,也不考博士。
此话一出,立刻引发了热议。不少人批评他“没情商”、“不体谅父母”。
但对于这一举动,少年在央视人物访谈栏目《看见》的镜头下冷冷地给出了解释:
“本来最希望我留在北京的就是你们(父母),你们应该为此努力。”
这一刻,主持人柴静才意识到:
这场买房风波,不过是以极端的方式,将眼前这个神童家庭内部长久藏匿的暗伤撕开个口子给世人看。
她感叹道:
“当火箭升空提速时,载人航天器里的宇航员会有严重的压迫感,这是速度带来的后果。
十六年里,张炘炀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赶超他人,所以今天,他会得到成绩,也会得到困惑、挣扎、欲望和脆弱。
速度是很多中国普通家庭当中父母的选择,他们也负荷着这个选择带来的得失和经验。”
但同时,柴静相信,张炘炀才16岁,他的未来还有无限潜能。
而如今,12年过去了,当初的少年即将而立,他的天赋都发挥出来了吗?
最近,九派新闻用一则采访视频给出了答案:
和当初张炘炀考上博士时,网络铺天盖地的“16岁博士”、“天才少年”、“神童”的大肆报道不同,如今28岁博士毕业的张炘炀,媒体已少问津。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未能做出什么成绩,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中。
他坦然告诉记者:
自己银行卡里只剩几千块钱了,毕业工作后攒的5万块也已见底。
但张炘炀对此表现得很无所谓,他说:
“他们(父母)还欠着我一套北京的房子,到现在也该值1000多万了,从这个角度讲,只要是1000万以内,我完全有这个额度。”
“我一辈子不工作都可以,不只是靠父母,还有父母的父母。”
从神童少年到啃老巨婴,从人人羡慕到无人问津,从少年得志到摆烂躺平。
这种巨大的落差,很难不让人想要探寻背后的症结。
当我反复观看了不少关于张炘炀的采访和报道后,我发现:
这个伤仲永式的悲剧背后,其实藏着无数中国父母的教育通病。

01

成绩放在第一位
成人放在第二位


谈起“神童”张炘炀,邻居的第一反应是,“他爸功劳大”。
的确,这一路走来,父亲始终在为儿子的学业保驾护航。
张爸爸写过一本书,叫《神奇的学习》,他说十几年来,只要孩子在,他和妻子就没看过电视,即使是无声的。
不仅如此,他们也从未邀请过朋友来家做客。
而和严格的学业要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爸爸对张炘炀性格养成的忽略。
《看见》中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张炘炀从小争强好胜,受不了自己比别人差。
他投篮时进球率不高,便命令节目组:“必须把我投篮的镜头剪掉。”
父亲站出来打圆场,张炘炀立刻高声呵斥道:“闭嘴!”
可随即,他又对父亲说:“如果你现在及时哄哄我,我倒还有可能收回去。”
父亲听罢,好脾气地笑了笑,将儿子揽到了怀里。
看了这一幕,我才理解:
为什么当16岁的儿子坚决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时,父亲想到的并不是拒绝,而是用租下一间房的方式哄骗儿子。
或许正是父亲一次次纵容,才让张炘炀愈发坚信:自己想要什么就必须有什么,若得不到,一定是父母有问题。
教育家傅雷曾多次强调:“教育当以人格教育为主,知识其次。孩子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学问欠缺一些没有关系。”
没有健全的人格做支撑,外在的优越就像空中楼阁,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
作家九爷分享过一个故事:
一对夫妻,两人都是教师,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倾尽全力地培养儿子。
儿子也争气,先是被保送到国内顶尖大学,毕业后又出国留学,在德国扎下了根。
然而夫妻俩当初只顾着抓孩子的学习,却没有培养他的好品格,儿子长大后变得越来越冷漠自私。
父亲得癌症了,儿子借口工作忙不回来,甚至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见上。
可当得知家里要拆迁后,儿子却第一时间跑回国,厚着脸皮跟母亲讨要拆迁补偿,被母亲拒绝后,便再也不认这个妈了。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不要以为拿什么大学文凭、有个博士学位就厉害了,这不算成功,教育的目的是成功做一个人。”
生而为人,却不会做人,公式推导得再熟练又如何,英语说得再流利又何如?
如果一个孩子人格残缺,学习再好也是个废物,甚至是祸害。

02

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前


哲学家卢梭曾说: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破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万物皆有定时,一味抢跑,最终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节约时间成本,让孩子走上快车道,快速成才,是张爸爸一直以来的心愿。
为此,他让儿子屡屡跳级,想方设法要让儿子成为年龄最小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博士生。
而加速的代价,就是张炘炀的基础很不牢固。
初中时,他就成了倒数;
读研期间,他挂科,写不出论文,甚至产生了想自杀的想法;
到了博士阶段,他更是过得痛苦不堪,一度延毕,用了8年时间才拿到学位……
多年后,张炘炀抱怨道:“他们(父母)明明什么都不懂还要指点江山。”
再好的天赋,没有牢固的基础,也不过是美丽的泡沫,轻轻一戳,就破了。
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陈宝生曾警告家长:
“学生是一张白纸,交给老师,老师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在此之前,左一道右一道,把孩子画得五花八道,这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还记得那对被央视点名表扬的网红父女吗?
女儿小钰天生是个慢性子:
7点45分到校,可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她还是不紧不慢地一粒粒扒拉着碗里的食物;
放学铃声响起,别的孩子都飞奔着跑向门口,唯独小钰双手插兜,45度抬头仰望天空;
课间,其他的同学都在蹦蹦跳跳地打闹,小钰却一个人枕着书包,翘着二郎腿,翻阅着手里的书籍……
看到这些画面,很多父母是不是已经急得抓耳挠腮了?
但爸爸三石却没有,他虽然有些无奈,却很尊重女儿的节拍,并由衷感叹:
“天为被,地为床,不与世俗争辉煌,我能有你这么潇洒就好了!”
罗素在《征服幸福》中写道:
“孩子就像是幼小的植物,得不受打扰地呆在同一片土壤,才能好好地发展。”
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亦有时。
别为了短暂的领先,就牺牲了孩子最宝贵的童年幸福。

03

自己不飞
下个蛋让他使劲飞
网上有个段子:
这世上有三种鸟:
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
还有一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好笑的同时,也有一丝扎心。
这让我想到经历了买房风波后,张炘炀说的一段话:
“不是我逼父母买房,是我父母在自己逼自己,他们为了不曾实现的一个梦想,来自己逼自己。”
原来,张爸爸出生在农村,是当年罕见的大学生。
1990年,张爸爸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人民大学商学院第一届MBA班,但因拿不出一万五的学费,无奈放弃。
所以,在面对让儿子去德国留学还是考北京的研究生时,张爸爸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面对父母多年的控制欲,张炘炀拿起了叛逆当武器。
他开始沉迷游戏。
最严重的一次,父亲将一壶热水浇到了张炘炀的身上,但他还是埋着头玩,不理父亲。
为此,张爸爸气得深夜出走,步行五十多公里,从儿子的学校走回了河北廊坊的家里,一直走到早上七点,累得站不起身子。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
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充满控制欲的父母。
而为了反击父母,很多孩子不惜用自毁自伤的方式,也要让父母的梦想破碎。
小说《无声告白》中的萨迪亚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她的父亲詹姆斯是哈佛大学的研究生,但因为自身是黑头发黑眼睛的黄种人,始终被主流圈子拒之门外。
母亲玛丽琳,有个当医生的梦想,却只能在餐厅当女工。
而萨迪亚,就是在父母的期待中出生的。
父亲希望女儿能够获得别人的肯定,得到社会的尊重,母亲则希望女儿将来能成为一名医生。
为此,萨迪亚只能小心翼翼迎合着父母的期待,努力社交,学自己最讨厌的医学。
最终,不堪重负的她选择了溺水自杀。
了解了女儿自杀的真相后,震惊又悲痛父母这才终于明白了纪伯伦那首小诗里所写的: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父母的意义,不是把孩子变成另一个自己,而是在守望中看他向更远的地方走去。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为孩子指路,但却无法强迫孩子必须按照我们规划好的路径行走。
因为一张纸和一只蝴蝶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从不任人摆布。

04


对“神童陨落”这一说法,张炘炀的大学老师张跃辉说:
“他本来就没有起飞,没有什么陨落。他也许真的是一个可以行程万里的飞机,但他没有出跑道。”
是啊,张炘炀就像一头陷入困境的幼兽,被父亲带上了一条加速的跑道,将同龄人远远甩在身后。
却因忙着赶路忽视了品格和基础的塑造,再也没有力气登上更高的山头。
如今,他只能茫然地停在半山腰,站在父母的对立面,发出无助的悲鸣。
神童不再,但焦虑而功利的父母一直都在。
为悲剧唏嘘的同时,也别忘了提醒自己:孩子的人生,需要的是唤醒,而非催熟。
守望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是比考满分更重要的事情。
点亮在看,与所有父母共勉。

👆🏻加入留学家长答疑群👆🏻

-每周六晚20:00答疑
-问题涉及海外研究生申请,求职,就业等领域
-燕平老师:专注海外研究生申请十八年,指导2000+学生成功进入顶尖院校
🎁进群福利🎁
《留学家长工具书》一套
(纸质版共三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16岁读博神童今年28岁,父母定期打钱有多少中国父母觉得孩子抑郁是「装」的?16岁读博士的神童长大成了啃老的白眼狼?这事其实没这么简单……16岁读博的神童现状:啃老、失业、无房无车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那个曾逼父母在北京买房的神童,如今宣布“摆烂”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 而18年后, 那个震惊全国的神童, 吸干了父母的血从《围城》想到野鸡大学地铁2、10、17号线今晚定点加开,1、7、8、9、10、13号线今明将实施延时运营10 岁上大学,28 岁摆烂啃老,「神童陨落」是对所有父母的警告朝阳公园的草皮上,藏着多少北漂的秘密?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知名学者重磅来袭!移民生活(22)一个家庭悲剧的酿成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士,28岁现状曝光后,这个神童的父母被骂上热搜......第九章 政府公权力的组织运作 (4)5135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信罗战役 8中国第一神童现状:16岁读博,逼父母北京买房,如今卡里就剩几千块钱大难不死!美13岁男童坠落30m山崖,脊椎9处骨折捡回一命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18年后,那个震惊全国的神童,吸干了父母的血【教育】中国16岁读博士神童 如今躺平靠父母接济中国第一神童现状:16岁读博,逼父母北京买房,如今卡里就剩几千块钱...学渣父亲家长会发言火上热搜,清一色的点赞背后,我看到无数中国父母的“无奈”...在加拿大BC省,究竟藏着多少“鲸”喜?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神童”张炘炀现状:今年28岁,卡里就剩几千块钱中式家教摧毁的“神童”: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士,如今无业没钱只想躺平?!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18年后现状令人唏嘘:无业啃老,卡里剩几千块……16岁读博张忻炀,被中式家教摧毁的“神童”深度|16岁考上大学的昔日神童,如今现状令人唏嘘...一纸侨批,藏着多少动人故事?父母定期打钱!16岁读博神童如今28岁,他们仍欠我北京一套房令人惊叹!来了新西兰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长白云之乡,还藏着多少惊喜…笑谈邂逅(32)在广州会见美国RIDER大学校长4岁学画、10岁办展, 这个神童画家一副画竟卖出6位数?中 国16岁读博士神 童 如今躺平靠父母接济到底有多少中国父母,觉得孩子抑郁是「装」的?全国最小博士现状曝光:16岁读博,曾逼父母在北京买房,今卡里就剩几千块钱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