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挖走五千月薪的博士,给1.2亿美金年薪研究冷核聚变?还真有人信啊?
博士在国内月薪5000的工作找不到,赴美发展后年薪1.2亿美金。
这事儿突然被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关键还真有人信了。
博士叫刘本良,曾上过求职节目「非你莫属」。
当时节目中,刘本良说自己的期望薪资是5000。
由于对一个博士来说,这个数字实在微薄,还引发了在座嘉宾的满腹质疑。
“你的博士是真的吗?”
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专业是材料学。
刘本良节目里的说辞充满学术理想:“我的未来就是,把我的理论变成现实,惠及每一个人。”
“我去香港读书,就是为了做一种颠覆世界的东西。”
可能是为了节目效果,想塑造出一个学术研究型人格具有争议的形象,或者引发关于读书无用论的讨论。
刘本良在节目里传达,5000的薪资确实卑微,但他想表达的是,作为一个科学家,他的价值不是钱。
现场评审团嘉宾却没有轻易放过刘本良。
有人认为一心搞科研,只赚5000的人,是对家庭的一种不负责任。
在一项职业取向的测试中显示,刘本良较为内向,专注自己喜欢的领域,其他的都不会太在意。
属于研究型人才。
在台上,刘本良表示自己研究的兴趣方向是冷核聚变。
众所周知,物理学上有热核聚变,可在瞬间产生大量热能。
而冷核聚变的概念,至今仍备受争议,是一个相对热核反应的“概念性假设”。
在场嘉宾听完这些,不内行的显然都懵圈了。满脸的听不懂,但又不明觉厉。
职场心理专家讲解刘本良的研究兴趣
刘本良上节目的初衷是,希望能继续做研究,得到赏识老板的资助,满足家庭和生活需要。
但节目的讨论重点却逐渐偏离,质疑的是,他同时也是儿子、丈夫、父亲,能否兼顾住不同角色的社会责任。
简单说,就是你研究的东西未来有可能惠于全人类,但你今天所处的位置,更多的是关乎家庭的小圈子。
条件有限,不能鱼与熊掌兼得,你怎么选?
最后虽然刘本良的期望薪资只有5000块,因为不被理解或者说无法双向匹配,刘本良抱憾而归。
节目截图
关于研究型人才,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的问题,我们这里不置可否。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一个人把90%的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势必就会少了对家庭的照顾。
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
最近有声音传出,节目中求职失败的刘本良,“后来去了美国研究冷核聚变,年薪1.2亿美元。”
这才一下子让这位博士又重回大众视野。
众网友的疑问是,美国真的重金挖走了这位节目中“没人要的博士”?
01
起因是互联网上,突然有人把刘本良博士2018年参加「非你莫属」的视频翻了出来。
并配上一大段文字,表示刘本良已经被美国高薪挖走。
其冷核聚变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造出了“充一次电能用2.8万年的超级电池”。目前“就职于纽约冷核聚变研究所,年薪1.2亿美元”……
还有很多“当初看不上他的人是目光短浅,刘本良这样的人才还好没有留在国内” 诸如此类的内容。
光是语气,就爹味十足。
从刘本良的学历来看,他的确接受过一流教育。
据公开资料显示,刘本良1983年出生于山东,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硕士毕业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人是研究型人才都是有据可依的。
但年薪1.2亿美元(约8亿人民币)?实在是天方夜谭了。
@观察者网B站视频截图
参加节目之前,刘本良曾在北斗导航公司工作过一年,由于工作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不相干,后来选择离职。
节目之后,虽然没得到在场老板们的雇用,由于方向的专业性,还是有不少公司主动联系上刘本良。
刘本良回到老东家北斗导航公司,在其研究院研究算法,月薪约为1万元。
直到去年,公司撤销了研究员,人员全部转到业务部门,刘本良对业务一窍不通也不感兴趣,又再次选择离职。
最新消息是,刘本良现在没有正式工作,仍然在做自己的真空正负能量分离技术研究,生活来源主要靠积蓄。
就是这么一个热衷于研究,因此显得不那么接地气的人,突然间被吹上了天。
@观察者网B站视频截图
在消息莫名被越来越多人求证后,刘本良本人无奈回应,消息都是假的,本人一直在北京工作。
位于纽约的冷核聚变研究所是子虚乌有,1.2亿美金的超高薪酬更是空穴来风。
那么传的玄乎其玄,所谓“被美国人拿走的冷核聚变技术”,到底是什么?
真的是“能实现文明级别跨越”的核心竞争力吗?
02
热核反应是由质量小的原子,在超高温条件下,让两个原子核互相吸引、碰撞,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冷核反应则假设无需高温高压的条件,在低温甚至常温下,核聚变也能够发生。
曾有两名美国犹他大学的电化学家提出这种现象,但由于没人能复现实验,冷核聚变普遍不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
翻译过来大白话就是,研究来研究去,可能是白忙一场。
核聚变示意图
刘本良自己也推翻了网上的无稽之谈,表示自己是在2009年接触到冷核聚变这一课题。
琢磨两年后,由于缺少观测装备和相应的研究资源,刘本良放弃了这条赛道。
后来从事的研究,主要是一种实用级别的真空正负能量分离技术。
刘本良
关于“充一次电能用2.8万年”的神奇电池,刘本良也更正了网上的不实说法。
早在节目录制的时候,刘本良就曾在台上称,自己正在发明一种5号电池,能够供一个家庭10年使用。
真能发明出这么神奇的电池?那学界不早就传遍了?
根据刘本良本人的近期回应,实际上,他研究的是一个实时吸收能量实时发电的装置,跟太阳能电池有点相似,如果没有材料的损耗,这种理想状态下,它可以一直使用下去。
但实际上,肯定都会有材料的耗损,能用几年还是几十年这都不一定。
示意图
重点划一划,神奇电池好像也失了魔性。
越是大众听不懂的,越容易被表象糊弄。
有听信这些网络谣言的工夫,不如多去听听张朝阳的线上物理课。
起码还能被科普到一些真材实料的物理知识…
你们说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