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欲成大事,先谋“生”
“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
身旁的长辈闻言,面露惊异,出声制止道:口出狂言会被杀头的。内心却不禁一颤:这孩子是有些志向的,非同寻常啊。
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个胸怀大志的小儿,直到而立之年,他还站在皇榜前叹息“大丈夫不能报效国家”。
功未成名难就,不同于富二代的曹操,官二代的孙权,这个靠卖草鞋维持生计,名唤刘备的草根,一开始就输在人生的起跑线。
不仅如此,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竟是个遇事爱哭、爱逃跑的“软萌男”。
这真是小时候“立志为天子”之人?
答案明了。
公元221年,60岁的刘备在成都称帝。
如何从东汉末年的权力纷争中杀出重围?
一语概之:成大事者,必有谋略。
不论是哭,还是逃跑,看似低头服软,实则驭人驭心,养精蓄锐。
有人说刘备是一个“哭包”,遇事总爱哭哭啼啼,但为何他一哭,不遭嫌弃,反得众人相帮?
赵云原是公孙瓒的部下,未得重用。刘备初遇赵云,对其十分欣赏,相处虽短,亦见真情。
在离别时,刘备拉着赵云的手潸然泪下,安慰道:“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
公孙瓒死后,赵云多次寻找刘备的踪迹,终得卧牛山重逢,自此追随刘备,为其出生入死。
刘备对赵云,是泪为英雄流,是求贤若渴的真情流露。
对赵云如此,对其他贤能亦是如此。
水镜先生司马徽曾说,刘备之所以一直不顺利,是因为手上没可用之才。
武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赵云、关羽、张飞,文有孙乾、糜竺等人,怎会没人?
司马徽回道,还需有个会用他们的人。
而后,刘备遇到了化名为单福的徐庶,拜其为军师。
徐庶为刘备出谋划策,打了几次胜仗,声名远扬。
曹操一心求才,为拉拢徐庶,使计扣留徐庶母亲,并修书召徐庶至曹营为其效力。
刘备知其原委后大哭,即便徐庶知其军事机密,也不忍徐庶母亲受人胁迫,甘愿放徐庶离去。
离别于豁达之人,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于重情的刘备而言,是“相对而泣,坐以待旦”。
徐庶感念刘备的惜才之恩,临别前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
此后,徐庶虽身在曹营,心却不在。
刘备未留住徐庶,但因此得到卧龙先生诸葛亮的消息,便冒着风霜雨雪去请诸葛亮。
每当在路上看到非凡之人,他都会误认为是诸葛亮而前去施礼。
三顾茅庐,方见诸葛亮。
隆中对,天下三分,诸葛亮的绝世才华令刘备惊叹。
可是,淡泊名利的诸葛亮拒绝出山。
刘备为此“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哭着说:“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这一哭,哭来了诸葛亮对刘备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无论是赵云,还是诸葛亮,皆因刘备的“痛哭”而留下,直到垂垂暮年,都在为刘备集团效力。
有了众人相帮,刘备才得以实现儿时当“天子”的梦想。
有人认为,成年人的世界里,哭代表软弱,在人前哭更是丢脸,但是,面对真心在乎的人,敞开心扉去表达真实感受,未尝不好。
求贤不得时,刘备没有一味压抑自己的情感,没有逞强假装洒脱,而是毫不掩饰内心的痛惜之情,当众大哭,可谓极其珍视对方。
正是这种发自肺腑的真诚和执着,才吸引来天下豪杰、智士的忠心追随,为他谋来人生路上的强大助力。
桃园三结义后,刘备变身大哥,即便关羽和张飞武艺超群,但时逢乱世,他们也免不了四处投奔。
镇压“黄巾军起义”,刘备立下不少功劳,却只能做一个县尉。
巡检的督邮想从刘备这里得到一些“好处”,便假称刘备虚报功劳。
刘备与县吏商议时说:“我与民秋毫无犯,那得财物与他?”
收不到贿赂的督邮,不仅诬陷刘备害民,还驱打为刘备说话的老人。
张飞不可忍,怒打督邮。
既然留下无法施展抱负,那就辞官逃跑,或许有一番新作为。
投奔曹操时,刘备已小有名气,谋士提醒曹操要防着刘备争夺权势,曹操心中亦有盘算。
如何躲避暗潮汹涌?
刘备沉着应对,在菜园种菜、浇水,急得关羽和张飞质问刘备:“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
是认输了吗?当然不是。
刘备心怀天下,只是寄人篱下,力量薄弱,掩盖锋芒才是他当下最安全的出路。
一日,曹操煮酒邀刘备共饮,期间谈到天下谁是英雄,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听后,竟吓得筷子掉落地上,是不是太弱了?
一山岂能容二虎,曹操虽表面上称赞刘备是英雄,实则有意试探,暗藏杀心。
恰逢打雷,刘备假借雷声掩饰了当时的心虚,使曹操暂时放下戒心。
而刘备心中早已明白,此时不跑,更待何时?机会来临时,刘备遂主动请缨出战袁术,随后溜之大吉。
逃离了曹操的地盘,刘备如虎归山。
俗语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所谓“走”,并不是消极逃跑,而是寻找良机东山再起。
就像刘备,处于弱势的时候,能跑就跑,没有什么比保住小命更重要,保存住实力,才可能等到逆风翻盘的机会。
有时候,学会“逃跑”比硬扛更有用。
如果力量尚弱,还要逞强硬刚,结果只能被伤,与其如此,倒不如以退为进,积蓄能量。
听过一句话:“示弱不是真的弱小,逞强也不是真的强大。”
真正的强者,不盲目与人争锋,而是保持头脑清醒,随机应变,用不服输的劲儿默默谋划大事。
刘备爱哭,于属意之人,是真情流露;于弄权之人,则先行以“谋”。
荆州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孙权欲从刘备手上抢夺荆州,便假意招刘备为妹婿,实则欲杀之,后夺荆州。
明知是计,刘备依然应下婚事,前往东吴。
孙老夫人得知孙权为达政治目的,不惜利用妹妹孙尚香使“美人计”,大发雷霆,好在刘备得到孙老夫人的认可,同意他与孙尚香的婚事。
时至年终,刘备似乎真的沉浸在温柔乡,直到赵云来报荆州危急。
回荆州时,刘备一行人被东吴兵将前后拦截,如何从东吴顺利逃走?
身为皇叔的刘备,在夫人孙尚香面前开哭,孙尚香见其泪如雨下之态,心生大义,怒斥东吴兵将,这才有惊无险一起回到荆州。
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命鲁肃上门向刘备讨还荆州。
刘备又在鲁肃面前大哭,诸葛亮默契配合,诉出缘由:
若取西川,是夺骨肉之城池,恐被人唾骂;还荆州,则无处安身,因此“泪出痛肠”。
就这样,刘备又用眼泪过了鲁肃这一关。
在夫人面前哭,保全了性命;在鲁肃面前哭,暂时打消了东吴讨还荆州的计划。
刘备实属将“哭”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后再取西川,实力渐强。
古语有言: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
意思是,人若想实现宏图大志,最为长久之计,便是要懂得谋略之术。
刘备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柔弱,实则深谙计谋之人。
携万民渡江时,曹操追兵紧随其后,手下劝刘备弃百姓自保,刘备却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老百姓愿意跟着我,我怎么能丢下他们?
到襄阳后,蔡瑁、张允不但未给刘备开门,还下令乱箭射杀。
魏延素闻刘备仁德之名,见其为救百姓投城,意欲开城门,便与守门将士厮杀起来。
刘备见状,害怕百姓受其害,又继续逃往江陵。
不顾自身安危,坚持携民渡江,免了百姓被曹操屠杀的可能,得“胸怀仁义”之名;魏延倒戈相向,冲的也正是刘备大义之举。
善以谋生,得人心者能得天下。
面对孙权的“请君入瓮”,曹操的“赶尽杀绝”,刘备适时放低姿态,不硬刚不气馁,才为自己谋得蛰伏的机会。
信念越强的人,越不会刻意逞强,任外界风吹雨打,心中自有乾坤。
意气用事,一时招摇,有可能一举毁所有;静观其变,看准时机,谋定而后动,利在长远。
有人说,18岁高考落榜,大哭一场;20岁感情失败,大哭一场;25岁工作不顺,还是大哭一场……但后来,无论遭遇的事情再糟糕,都努力装作风轻云淡的样子。
是啊,有多少人经历过现实的磋磨,渐渐活成一副铠甲,不允许自己哭,不允许自己逃,看似无懈可击,实则一击就溃。
其实,哭,不见得是软弱,逃,也不见得是服输,并不是一直硬拼硬闯才了不起,能以“谋”博赢更是大智慧。
看看刘备,虽然爱哭,爱逃,却能同时得到卧龙、凤雏相帮,还有一众忠肝义胆的将领相护,可谓占尽人和。
人这一生,会遇到很多难题,修炼坚强的品质很重要,但坚强不是难为自己逞强,不是遇事都要硬扛。
扛不起的事,可以暂时放下,愿意找机会蓄力,才有机会发力。
这一世奔忙,不必都活成同样的模样,适时强,适时弱,强弱相宜,才能活得轻松些。
愿你坚强而不逞强,懂示弱而不软弱,谋得一生好时光。
作者 | 夏浅,浅笑安然,感恩遇见。
主播 | 沙漠之狐,微博@狐狸爱CUC,公众号:笙夜时间。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