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门口等妈妈”戳中无数父母,你永远不知道孩子有多爱你
“小朋友不能进去哦!”
“我不进去,我在门口等妈妈。”这是一位护士跟6岁男孩的对话。
男孩的妈妈刚生完孩子,弟弟被抱出来,但男孩始终不见妈妈出来。
小男孩就用手扒着门缝,坚定地守卫着妈妈。小小的背影在偌大的走廊里显得格外瞩目。
父母是孩子的全世界,他们爱我们比我们爱他们多很多。
岁月漫长,你永远想不到,你的孩子有多爱你。
80后作家晏凌羊曾在社交平台分享说,在生了孩子之后,才明白如何“真正去爱一个人”。
有了孩子以后,才体会到什么是纯粹的爱。
他们总会用温柔来治愈你疲惫的心灵,温暖你的世界,让你有勇气继续前行。
之前,一个小女孩被批评后表白妈妈的视频火了,一番话暖哭了众人。
镜头前,刚被妈妈批评过的小女孩泪流满面。
她声音哽咽,委屈地对妈妈说道:“妈妈,你知道吗?其实,我爱你的时间比你爱我的时间要久。”
妈妈好奇地询问原因,她说:“因为你是从二十几岁才开始爱我,可我从刚出生就开始爱你,你只能爱我五六十年,而我却能爱你一辈子。”
听到孩子的话语,很多人不禁鼻头一酸,眼泪瞬间破防。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从出生到3岁,是对妈妈的情感依恋期,妈妈就是他们的全部。”
孩子的世界很小很小,小到只能装进父母,可他们的爱却很大很大,大到我们无法想象。
就像我们总让孩子学习“别人家的孩子”,但孩子从未要求我们成为“更完美的父母”。
在电视剧《玫瑰之战》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来源:《玫瑰之战》
为了争夺女儿的抚养权,原本温馨的一家三口同时坐到了庭审现场。
当法官问10岁的女孩选择跟谁一起生活时,她希望法官把自己判给妈妈。
“爸爸还有奶奶照顾,妈妈除了我,没有别人了!妈妈更需要我。”
孩子一句简单的话语,却懂事到让人心疼。
虽然在最无能为力的年纪里,做着痛苦的选择题,但她心存包容,无条件接纳父母的坏情绪,即便受伤也没有忘记爱他们。
人生虽然充满了不计其数的伤痛和迷茫,但孩子的爱让我们内心坚韧强大,像披上了“铠甲”一般,无惧风吹雨打。
有人说,孩子是上天派来拯救大人的天使。
因为他们的小举动,总会在那么几个瞬间,让你觉得再累都值得。
他们可能分不清左右手,却天生就会爱你。
曾看过一个访谈节目,7岁的小男孩和奶奶靠捡破烂来维持生活。
妈妈生下他就离开了,爸爸进了监狱,小男孩捡别人的旧衣服穿,放学就去翻垃圾桶,日子过得很艰辛。
在交谈中被问到恨不恨妈妈狠心时,对母爱既陌生又渴望的他说:“我不恨妈妈,只希望妈妈能回来看看我,我太想念她了。”
孩子总是那么轻易地就原谅我们的误解,原谅我们的不守承诺,原谅我们的吼叫。
但面对这样的天使,有时我们却并不珍惜。
当孩子考了满分、被老师表扬时,父母心中满是欢喜;当孩子不小心犯错时,等待他的经常是我们的责骂和数落。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过:“对孩子的爱,要爱他们本身,而不是爱他们所做的事。”
有一个短片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让你给自己的孩子打个分数,你会打几分?”
很多妈妈不假思索地“批阅”:
爱哭闹减1分; 挑食减1分; 不讲卫生再减1分……
最终的结果,孩子们分别得了8分、7分、6分,甚至还有不及格的。
没有一个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打满分。
反过来,让孩子们给自己的家长打分:
妈妈很漂亮; 妈妈做的饭很好吃; 喜欢妈妈亲我; 想要妈妈陪我……
结果让人很吃惊,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都给了妈妈满分,甚至还有个小女孩打了1万分!
父母对孩子的爱通常跟希望交织在一起,但是孩子对父母的爱却简单而纯洁。
翻译家傅雷有一天晚饭后在书房看报,儿子过来看他,面对儿子的打扰他忍不住地吼了一句:“你又来干什么?”
孩子没有说话,而是跑到他身边轻轻给了他一个吻,然后用小手臂抱了爸爸一下,就走开了。
后来傅雷回忆这件事写道:“你刚离开书房,报纸就从我手中滑落到地上,一阵强烈的内疚和恐惧涌上心头,明明我吼了你,你却依然如此爱我。”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了太多,所以常常会因为他们做错事而去训斥和惩罚。
但当你回头去看,会发现无论怎么对待孩子,他们总是只记得父母的好。
之前看过一个故事,小朋友问妈妈人死了以后都去哪儿了。
妈妈说:“会变成天上的云。”
然后妈妈问小朋友:“天上那么多云,你怎么知道哪朵云是妈妈?”
小朋友回答:“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找。”
尽管孩子有时像磨人精一样令你头痛,但总有一瞬间让你感觉一切都值得。
只要你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奔向你,拥抱你。
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秒,我们都收获着无条件的爱与信任。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和小孩在一起,可以拯救你的灵魂。”
很多时候,大家觉得是孩子离不开大人。其实经历了最难熬的时光,才发现是孩子给了你活下去的勇气。
经常有人聊起: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还是养儿防老?
听到令人感动的答案: “生孩子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让他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们有机会和他同行一段。”
孩子的童年很短,请用爱的小事填满。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希望每个孩子都是前者。
点个“在看”,父母子女一场,彼此请好好珍惜。
作者 | 向日葵,来源:读者(ID:duzheweixin)
主播 | 赏新晴,视频号:赏新晴读书,公众号:听晴声(ID:sxqreading)。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