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分级火了!在新加坡常喝的都是C和D,中国饮料都是什么等级?
▲ 新加坡眼,点击卡片关注,加星标,以防失联
这两天逛街,突然发现新加坡的奶茶店的菜单开始有营养标签了。
图源:我的皮在癢
新加坡政府要求从2022年12月30日起,在售包装饮料印上营养等级标签。
根据含糖及饱和脂肪量的占比,分为A、B、C或D四个等级,让消费者能在购买时更好识别健康饮品。
标签有两个部分,饱和脂肪量分为ABCD,后面百分比为含糖量。
A级最健康;D级最不健康。被列为C或D级的饮料须在包装的正面展示等级标签,D级含糖饮料不准打广告。较健康的A级和B级饮料,厂家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印等级标签。
新加坡的这番良苦用心,是因为新加坡糖尿病患者超过40万人,在发达国家名列第二。而且新加坡每年平均1200名糖尿病患者必须截肢,可能是全世界最严重的。
炎热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决定了新加坡人对“糖”的偏爱。
新加坡人有多爱吃糖?奶茶、咖啡、milo......连吃印度煎饼,都爱配白砂糖!
由于新加坡的住宅建筑没有烟道,小贩中心、食阁等地也有各种美食,大部分人干脆选择在外面解决三餐,每天吸收高油高糖的食物,不仅肥胖,还损伤胶原蛋白,导致衰老,并患上糖尿病。
新加坡李显龙总理曾如此描述对糖尿病的担心:“正因为很多人不把糖尿病当一回事,它今天才变成一个严重的问题!新加坡人的糖尿病日益严重,10%的民众有糖尿病,其中有17%的糖尿病患者是马来族,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新加坡几乎是糖尿病世界冠军!”
新加坡政府为大家的健康也操碎了心!
眼哥又去超市逛了一圈,小小的 “红绿灯”标签,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很多平时会喝的饮料,含糖量惊人!
D级:每100毫升糖分超过10克
红牛作为许多人的加班燃料,竟然是D级。本来提神醒脑,这下给身体又增加了多少无形的负荷。
功能性饮料含糖量真的很高,双刃剑实锤了。
平日里经常买给孩子喝的益多酸奶,竟然被挂上红牌。
这款明治牛奶,号称日本第一畅销巴氏杀菌奶,虽然含糖量是0%,但脂肪含量很高。
这位就不惊讶了,完全意料之内。
很多小孩都喜欢这款苹果味气泡水,家长一定要注意购买低糖版的。
C级:每100毫升所含糖分在5克至10克之间
很多饮料打着健康选择的包装,实际上却是高糖擦边球,黄牌警告!
如果想喝果蔬饮,比起买饮料,还是自己在家鲜榨更健康。
这是新加坡本地鲜奶的经典品牌了吧,也是黄牌。
前段时间超级火的巧克力燕麦奶,就算是全素饮品,也逃不过黄牌的命运。
所以买饮品也不能“以貌取人”,被包装误导。为了全家的健康,一定要多看营养标签。
很多新加坡感冒时都会买椰子水来喝,虽然解热,但同样是黄牌。
同样作为功能性饮料,运动饮料的糖分还相对低一些。
新加坡很多国名饮料,也全是黄牌......
POKKA柠檬茶简直是家中必备的饮料,含糖量也不低。
利宾纳果汁,也是很多小孩爱喝的。
经典的玫瑰露,很多老人会嘴馋爱喝,得多注意了。
星巴克的卡布奇诺!可可粉和牛奶的搭配,果然藏了很多糖。
B级:每100毫升所含糖分在1克至5克之间
意想不到的B级标签!红牛原来也有少糖版本的。
零糖版本的绿标,看着就安心多了。
又一款国民饮料!皆大欢喜,Milo竟然是安全的B级,这下可以敞开喝了。
高钙版本也是B级,看得出来Milo真的有在为受众群的健康思考。
A级:每100毫升所含糖分低于1克
在超市寻觅半天,才找到几款A级健康饮品。
看来只有无糖,才能做到“优等生”级别,下次就冰箱就囤它吧!
被网友评为“最难喝”的白花蛇草水,也坐上了A级健康饮品的宝座,真是良“药”苦口呢......
中国饮料糖分盘点
在新加坡也能买到很多中国的饮料,一些大家经常喝的竟然都糖分超标。。
这款酸奶是多少人的心头爱?没想到是D级......
这款功能饮料也是D级。
之前被中国网友大赞“好喝到会上瘾”的柠檬茶,也逃不过红牌标签~
这两瓶烧烤火锅必备的解腻冰饮,下次吃饭要注意选择了。
瓶装的阿萨姆奶茶,最好选择少糖。
我们往往都会有豆奶更健康的认知,但面对糖分也要斟酌选择。
清热解火的王老吉,如果糖分能再少点,说不定更健康。
眼哥发现目前只有新包装上印有等级标签,许多饮料还保持着旧包装。估计明年左右,货架上全部的饮料就能提供完整的营养信息了。
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小伙伴们下次买饮料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哦!
ZY丨编辑
HQ丨编审
新加坡眼丨来源
新加坡眼/小红书丨图源
免责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阅读
视频直播
新加坡眼旗下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查看更丰富的内容!
想第一时间了解新加坡的热点/突发新闻,可关注新加坡眼旗下“看南洋”微信公众号,同步下载新加坡眼APP,不失联。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