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上台领奖的,不少都是中国新移民......
▲ 新加坡眼,点击卡片关注,加星标,以防失联
“上台领奖的,不少都是中国新移民。”
“感谢校工和食堂阿姨。”
满目的中华文化因素
前天,我碰巧出席了道南学校的毕业典礼,深有感触。
道南学校创办于1906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六个属校之中历史最悠久的。
(1909年,道南学校,放学之后。图源:NAS)
(11月16日,毕业生鱼贯上台领毕业证书。图源:许振义)
很明显,都是前不久中秋、重阳、冬至的应景之作。
我还看到了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的老师们在给道南同学上传统戏曲课的照片。
(图源: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脸书)
(同学们演示茶道。图源:许振义)
在毕业典礼开始之前,有三位同学给我们演示中国茶道。
道南学校安排同学们参加各种外展活动,包括到芽笼士乃学习马来族文化,用马来语与小贩沟通,到小印度参观,到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展览、出席国庆庆典、参加露营、到茶馆学习茶道等等。
据一些同学说,正是参观茶馆这样的活动,激发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也增强了学习华文的动力。
毕业生家长运佳博士跟我说,他很感谢道南学校给孩子们的充满关爱而又有传统要求的先进双语教育,作为新移民家长,他觉得很幸运。
毕业典礼正式开始。
先是给舞龙点睛。而且不止点双眼,连额头、牙齿、鳞、角、爪、尾,全都要点。
(台下乌压压一片,都是毕业生、学长学姐、教职员、家长。图源:许振义)
舞龙之后,就是朗诵《花木辞》并演出《花木兰》短剧,传承孝道、爱国的价值观。
(朗诵《木兰辞》。图源:许振义)
而就在前一天,同样是福建会馆属校的爱同学校,同学们则演出了《精忠报国》。
(演出《精忠报国》。图源:陈康威)
其实,新加坡一直很重视培养孩子的双语能力。我有个朋友昨天出席幼儿园毕业典礼,就有非华族小朋友上台用华语简单致辞的。
道南学校昨天的一个精彩演出是小五生杜奕辉、李悠然的相声演出。好酒不怕巷子深,表扬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大家自己看视频。
上台领奖的,不少是新移民
有人注意到,好些上台领奖的、上台表演的,看起来像是来自中国的新移民。
别说小学毕业典礼了,连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前两天颁发的杰出会馆奖,“杰出青年”的两位得奖人,其中一个就是新移民陈奕妏。
对,就是创意融合川菜——宽窄巷子的合伙人陈老板。
我一直认为,新移民在本地表现好,再也正常不过,而且,这恰恰说明了新加坡的成功。
过去,曾经不只一个中国新移民很自豪地跟我说,在新加坡,在学校表现好的,很多都是中国人,“我们中国人就是优秀,勤奋又聪明”,我的答复是:“当然优秀了;不优秀,新加坡吸收你干嘛?”
我没说出口的下一句是,“你难道没发现,考得好的同学当中,也有不少来自印度的新移民吗?”
新移民的孩子为何考得比本地人好,这事得从三方面来分析。
【首先,移民准入有选择性】新加坡对引入移民是有选择性的。我经常说,新加坡难道要选比我不如的?又不是武大郎开店。
新加坡引入移民,除了要补充人口生育率的不足,也要提高本地总体的素质和水平。在批准移民入籍的时候,要经过层层筛选。最后获得PR身份甚至获准入籍的,大多数都是高素质人才。他们所具备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各种资源,包括对孩子的培养,本来就高于本地人的均值。
早在1978年,李光耀就跟邓小平说过:“怎么说我们都不过只是福建、广东等地目不识丁、没有田地的农民的后裔,你们有的却尽是留守中原的达官显宦、文人学士的后代。” 老李这话,有他一定的道理。
【其次,涉外婚姻高达三四成】从2012年至今,新加坡涉外婚姻的比例介于29%至40%之间;涉外婚姻的比例如此之高,孩子是新移民的比例当然也相应的不低。如果按这个比例,那么,“上台的领奖的,有不少是新移民”,从统计学上来说,完全是意料中事。如果上台领奖的新移民不多,就有问题了。
【再次,内卷 vs 躺平】一些新移民的孩子考得比本地人好,也许与他们“原生国家”非常重视教育和考试成绩的文化和氛围有关。相对于新移民孩子教育的“内卷”来说,大部分本地孩子有点像“放养”,甚至有人形容为“躺平”。
无论如何,新移民在各领域表现出色,这恰恰是新加坡成功之处。移民是双向的选择,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新移民都不如自己,甚至连不如自己的外国人都不考虑移民新加坡,那才是我们走向没落的开始。
润物细无声
这次到来道南,我还发现了个细节。很小的细节,不过,体现了学校对华族价值观的重视。
那就是班级的编号和署名。道南今年六年级有12班,英文从6A排到6L。具有深意的是,这些班级,按英文字母A到L,也排了中文班名。
依次为:A爱、B博、C诚、D德、E恩、F奋、G恭、H恒、I毅、J俭、K恳、L礼。
什么叫润物细无声?这大概就是。
感谢校工,感谢食堂阿姨叔叔
新加坡这些小学对华文和中华文化的重视,我算是见识到了。但是,昨天最让我感触良多的,还是毕业生代表龚德瑩的致辞中的一句话。
她先是感谢老师的教诲,感谢家长的照顾和引导,感谢同学们的友谊和鼓励。
然后,她说:“感谢校工和食堂阿姨、叔叔。”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后勤保障,同学们才能有健康、卫生、方便的学习环境。
我这个985毕业的博士,从这位小学生身上学到了什么?
学到了谦卑,学到了感恩,学到了同理心。
在毕业典礼上,我偶遇老友刘听。他女儿是校友,由于去年PSLE表现优异,今年回母校领奖。
刘听跟我说:“特别感谢道南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对孩子们的关爱培养。作为传统名校,道南的孩子不但有国际视野,更具有华族传统的美好品德。非常荣幸,我的孩子们能够在道南学校学习,也希望他们以后学有所成,回馈母校。”
是的,智育尽管重要,德育、群育、美育、体育,缺一不可。
道南今年毕业典礼的颁奖仪式,就充分体现了这个认知。
“双语奖”顾名思义,是颁发给双语成绩优异并具备双语沟通能力的同学;“思维奖”颁给数学和科学成绩优异并能进行批判及创意性思考的同学。
“领袖奖”颁给有领袖才能并且做出贡献的同学;“品德奖”颁给在品德方面起表率作用的同学。当然,还有两类“身心奖”,一类是通过体育,另一类是通过美育,达到身心健康。
这么一来,德智体群美,五育俱齐了。
奖励最佳,更要奖励进步
还有一点,我认为是重中之重。
那就是,颁奖不止是颁给成绩最好的同学。
学习态度良好,同时表现有显著进步的同学,更应该得到嘉奖和鼓励。
因此有了“乐学奖”,有了“高级华文最佳进步奖”“华文最佳进步奖”。
在毕业典礼之后交流时,有个家长跟我说,“成绩好固然要表扬,做出重要进步更是可嘉。”
我深以为然。
道南学校校长傅勤予在毕业典礼上,跟同学们说了一个寓言故事。故事我就不重复了。这则寓言的精神是什么呢?
“要有包容心,要欣赏多元性。”
当今社会,无论国际国内,人类之所以存在纷争,甚至在扩大各类鸿沟,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包容心不足,与其欣赏多元性,更多的是强调自我为中心。
因此,孩子们要学会开拓视野,学会以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这个日益复杂的人类社会。
就今天早晨,在我孩子学校的家长会上,班主任特别强调,PSLE英文要考得好,一个关键是必须多接触、多了解时事和社会新闻,因此,平时要鼓励孩子多看报纸,多读新闻,甚至多看评论文章。
昨天在毕业典礼上,我努力回忆自己1980年小学毕业时的情形。当时,新加坡经济发展才起步,勉强从“吃不饱肚子”进入“刚吃饱”的阶段。那时的我们,既没有财力,也没有心思来办这么隆重的毕业典礼。
新加坡从“吃不饱”到“刚吃饱”,到现在“吃饱又吃好”,也就半个世纪不到的时间。之所以能发展到这样,一来必须感谢本区域从七十年代起没有大的战乱和内乱,二来必须感谢全球化带来的红利,三来必须感谢先辈省吃俭用,把积蓄留给后人。
就如福建会馆。如果没有福建会馆先贤的勤俭,没有他们的捐献,今天不会有道南等六个属校,更不会有对中华文化和华族价值观这么努力的传承。
宗乡会馆,是新加坡社会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
这些社团的积蓄,不是用在董事和会员的吃吃喝喝、风花雪月,而是贡献在教育事业、文化事业、社会事业。
在英国殖民地时期,宗乡会馆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宗亲、乡亲在新加坡本地寻找就业机会、安排住宿、提供教育、医疗、卫生,甚至处理后事。
新加坡独立之后,这些社会功能转由民选政府承担起来,宗乡会馆就开始把精力放在传承文化和辅助教育。上文介绍的道南学校就是一个好例子。
前几天,新加坡厦门公会举办了“闽南文化交流会”,有来自厦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文化人做各种内容的演讲和演出。
刚拿下2021/2022年“杰出会馆奖”的新加坡晋江会馆,则斥资50万新元,创建“晋江廊”,展示会馆和先辈们一百多年的珍贵文史资料,让更多人认识新加坡华族先驱和宗乡社团的精神,及他们为新加坡所作的贡献感受先辈们团结拼搏的精神。
(2021/2022年获奖单位与个人。图源:许振义)
ABC丨编辑
HQ丨编审
免责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阅读
视频直播
新加坡眼旗下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查看更丰富的内容!
想第一时间了解新加坡的热点/突发新闻,可关注新加坡眼旗下“看南洋”微信公众号,同步下载新加坡眼APP,不失联。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