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60余家媒体代表齐聚新加坡,探讨如何为亚洲发声
▲ 新加坡眼,点击卡片关注,加星标,以防失联
开幕致辞环节
主旨发言环节
孔铉佑提出,汇聚亚洲力量,增强亚洲声量,要坚守亚洲独特的政治价值、政治道德和政治原则,继续维护并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要坚持改革、创新、绿色、互惠的发展模式,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追求社会和文明进步;要坚守和平、发展、包容、融合的亚洲价值观,妥善处理亚洲问题,在融合中实现共赢,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要在尊重亚洲主体多样性的基础上,挖掘多彩亚洲的生机和活力。
王刚毅表示,在当前的国际叙事体系中,东西方话语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西方国家利用舆论优势对亚洲国家进行攻击抹黑、打压分化,亚洲国家应该凝聚更多共识,发出亚洲声音,提炼亚洲思想,增强亚洲在国际舆论场的影响力,让和平发展的声音取代竞争对立的杂音,让发展前行的脚步取代停滞撕裂的纷扰,真正让亚洲的发展不仅惠及自己也惠及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亚洲贡献。
李明江表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的加深,亚洲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联系日渐紧密,但在文明交流互鉴中面临“逆全球化”挑战和阵营对抗风险。他提出,亚洲国家要加强与世界的联系,实现亚洲和西方在价值观层面的交流对话,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解西方的思维方式和观点主张。亚洲国家要在坚守亚洲价值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平衡集体福祉和个人权益,探寻可持续发展的繁荣之路。
分论坛一:新时代媒体与当代社会
王晓辉在主持“新时代媒体与当代社会”分议题研讨时表示,媒体融合带动媒体形态的发展,推动媒体人的进步,引领社会的前行。在亚洲国家坚守发展初心,凝聚新的价值共识的进程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呼吁不同国家的媒体加强合作交流,携手推动媒体融合深度发展,在提升媒体自身水平的同时,深化亚洲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在分议题研讨环节,与会嘉宾结合所在机构顺应媒体变革的创新探索,一致认为,亚洲国家的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增进互信、凝聚共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国媒体要通力协作,秉持亚洲价值,坚守亚洲立场,唱响亚洲发展的优美和声。
分论坛二:跨文化的国际话语
在“跨文化的国际话语”分论坛中,与会嘉宾探讨了如何更好发挥亚洲媒体作用,发出亚洲声音。与会专家纷纷表示,亚洲的经济体量与亚洲声量尚不匹配,亚洲媒体要坚定话语自信,更深地扎根于亚洲现实,做出自己的诠释。亚洲各国的媒体平台应该加强交流融合,实现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传播合作,向国际社会传递发展中国家的正义之音,为突破西方舆论操控,加快形成与亚洲体量相匹配的亚洲声量,贡献媒体和智库的力量。成汉通认为,新加坡多元一体的历史证明建构跨文化认同对消除误解、建立共识至关重要。媒体驻外机构有责任将驻在国的客观事实展现给本国人民,推动不同区域国家的跨文化交流。古尔迪普·辛格表示,媒体在帮助不同国家建立互信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亚洲媒体机构应加强媒体能力建设,提高新闻专业水准,为大众提供可靠且多样化的信息资讯。通过彼此分享公正、客观、真实的信息,增强互信,促进地区和国家间相互了解,增进友谊。
范大祺作论坛总结
范大祺作论坛总结时表示,“全球南方”视角的兴起呼唤亚洲声音,需要亚洲担当。亚洲国家有能力通过合作和对话解决全球问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和包容的方向发展。智库作为思想的创造者、知识的生产者和政策的推动者,应当主动肩负起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责任。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愿同亚洲各国智库团结协作,开展多元文化研究,推进知识交流分享,打造“智库+媒体”的协同协作网络,为推动亚洲各领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思想亚洲”媒体智库论坛是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面向亚洲国家发起举办的有影响力的国际高端对话平台。首届论坛于2022年11月在新加坡举办,各界反响热烈。活动旨在加强中国同亚洲国家媒体、智库间联系,深化亚洲文明互鉴。
CY丨编辑
CY丨编审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丨来源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丨图源
免责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阅读
视频直播
新加坡眼旗下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查看更丰富的内容!
想第一时间了解新加坡的热点/突发新闻,可关注新加坡眼旗下“看南洋”微信公众号,同步下载新加坡眼APP,不失联。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