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不到7年!加速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迫在眉睫!
●
导语
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要用15年时间完成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到今年,时间正好过半,理论上,进度也要过半。
事实却是,进度不仅不达标,甚至还远远偏离和落后。今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指出,受近年来疫情流行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只有15%的目标在按计划推进,有近一半目标中度甚至严重偏离轨道,剩余37%的目标要么停滞、要么倒退,照此情形,我们对2030年设定的美好愿意,都将沦为一纸空文。其实,大部分国家不是不想做,而是还不够重视。BCG作为一直高度关注可持续发展议题的领先企业,希望借此机会展示“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并给出切实可行的行动加速方案。
先讲振奋人心的结论:
要实现目标并不难,
还能反哺本国发展
实现目标其实并非难事
过去8年间,最深刻的SDG进步并不发生在高收入国家,反而由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创造,后两者的进步程度分别达2.4和2.7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中高收入国家(2个百分点)和高收入国家(1.9个百分点),特别像塞内加尔、贝宁、不丹、柬埔寨、孟加拉国和印度等排名靠前的低收入国家,SDG平均得分提高了3.9个百分点,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的两倍。
图中清晰显示了不同收入水平国家过去八年中取得的进步。尤其是群组A和群组B,尽管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的SDG总分较低,但通过推动SDG,这些国家实实在在提升了国内民生福祉:在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提升程度约为各国平均进展的2倍;脱贫进展约为3倍;教育和医疗水平改善分别达4倍、2倍。特别是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在2021年消除了绝对贫困,使8亿人成功脱贫,提前10年实现SDG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贡献了智慧力量。
中国的“脱贫攻坚战”
20世纪80年代,中国就承诺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2012年开始,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到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中国政府采取的举措包括:
制定专项计划。比如“贫困村投资计划”,为9000多万户贫困家庭建设供水供电基础设施;再如“农村合作医疗计划”,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医疗卫生保障;“农村教育行动方案”则让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成为了可能。
加强资金支持。通过设立经济特区、降低税率、国内资源配置和吸引外国投资等,为扶贫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并为贫困地区人口设立专门的小额信贷机制。
地区结对帮扶。政府为东、西部省份“牵线搭桥”,通过结对帮扶,东部为西部地区提供人才、资金和商业机会,同时还引入私营部门,通过农业综合企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等方式加快发展。
健全相关机制。激励机制上,中国政策通过税收减免、低息贷款等政策,激励私营部门也积极参与扶贫;监督机制上,通过脱贫承诺、关键绩效指标跟踪和转移支付审批等一系列手段,对官员扶贫成效进行监督和问责。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最大的提升出现在SDG创新方面,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国家(集群C)。这一点意义重大,因为数字化等方面的高水平创新,对其他SDG实现也至关重要。
当然,这一结果和低收入国家目标基数低也有关系,但同样证明,任何地区、任何收入水平的政府,只要足够重视可持续发展目标,用好现有的人力物力,就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根本犯不着去挖空心思用些别出心裁的手段或工具。
落实目标还能反哺发展
SDG进度迟滞,既有这套目标缺乏“硬约束”的机制原因,也因为很多政府没有认识到,推动SDG落地对本国发展能起到有益的催化作用。比如,把可持续举措与国家优先事项挂钩,可以推动新资源的释放、现有资源效率的提升,还能凝聚起公众意志。特别是取得初步成功后,SDG将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吸引更多支持,进一步推动国家发展提速。
要想在国家层面推动SDG的实现,收获上述红利,实施举措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目标一致:与国家层面的优先发展事项保持目标或利益一致,能赢得决策者和公众的认同;
意图明确:大众能准确理解政府的意图,并愿意积极参与其中贡献力量;
计划清晰:在推动SDG落地时有清晰的路径、进度里程碑和远期目标;
效益导向:短期能快速出成效,长期内也能持续出效益;
资金保障:要能够吸引公募或私募资金,获得政府的投资支持或保障;
长期推动:要做好激励人心又切实可行的远景规划,增强公信力;
创新赋能:能够运用生成式AI等前沿创新技术和工具来加速落地;
公私联动:能够吸引科技和金融等私营企业积极支持政府工作;
资源充足:要有公开、明确的人力财力等预算作为资源支撑;
持续投入:政府长期投入人才培养,数字技术提升,其他相关技能培训等。
这些特点说起来简单,但在长期内,计划变更、资源受限、共识不一等问题都是潜在障碍,对目标实现不断提出着挑战。
再谈容易上手的举措:
请收好这套行之有效的
“3+6”方法论
遵循“3原则”
各国政府在SDG的落地、纠偏、加速上责无旁贷,但从现实来看,很多政府还没找到正确的方法,其实很简单,综观上面写的几大特点,要加速SDG实现可以遵循“3原则”:
1
大处着眼
结合本国发展实际,从17个目标中确定最迫切需要实现的目标,做好顶层设计,设定远期目标。并通过恰当的形式让大众畅想、期待未来的美好生活景象。
2
小处着手
确定一个或几个关键领域来先试先行,要确保需求迫切、目标明确、且能立竿见影出成效。比如确定了完善城市社区建设(SDG 11)目标,就可以从建设电动公交系统着手,将城市郊区和就业中心连接起来。这种小切口下的速赢,不仅可以立竿见影满足民众需求,建立认同和信心,还能为未来更大范围的交通网络规划积累成功经验。
3
快速扩展
要将SDG计划的涵盖面进行全面、快速扩展,把相关部门、组织、机构全部囊括进来,构建起一个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包括金融机构、私营部门、外部支持单位和监管部门,尤其重视和当地多方利益相关方的协作。在此基础上,赋予SDG足够的政治寿命,为各方长期协作乃至引导全社会形成共识提供环境和氛围。值得一提的是,私营部门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它们可以通过提效、履责、监督等方式有效改进政府服务。
● ● ●
上述三个原则在逻辑上先后衔接、互相推动,形成了一个自我循环、自我强化的闭环系统——政府“大处着眼”,做好规划,并从“小处着手”,在关键领域取得成果和进展,赢得民众好感、提升政府公信力、吸引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展。在恰当的时机,政府通过融资、运营等方式进一步加速规模化,并形成长效机制。许多看似难以实现的SDG难题,通过运用这“3原则”都能够迎刃而解。
用好“6要素”
当“3原则”引领各国进入良性闭环,还有以下“6要素”要积极“为我所用”。
1
公众力量
借力集体智慧,动员大众参与,这是第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多渠道、多方式倾听公众诉求,科学做好顶层设计,将SDG和国家战略、民众所需有机结合起来。
2
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一系列有助于目标实现的长效配套机制,确保金融及其他合作机构都能高效参与进来。如监测评估机制、专项监督团队、成果激励机制等。这一点是“6要素”里的核心。
3
配套融资
政府在顶层设计阶段要全面落实融资方案,确保有充足的资金保障目标实现。对新兴经济体国家,还可以尝试采取创新融资策略,如混合型融资、多边开发银行融资和发展慈善等。获得融资后,按照“小处着手”原则将资金投入到最具价值、成效最快的项目上,并在长期内持续吸引投资。
巴西的创新融资策略
巴西的创新融资代表项目是绿色债券,它为可再生能源项目、可持续交通以及绿色农业和林业项目提供资金。巴西发展银行(BNDES)本身就经营绿色债券,但同时也通过广泛地动员外部资本、吸引商业银行和非营利组织等,为高影响力项目提供资金。
巴西政府还与多个合作伙伴和共同资助者合作,包括挪威和德国的发达国家基金、私人投资者和慈善机构等,各方共同发起了亚马逊基金。该基金采用基于绩效的融资方式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当地居民管理自然资源的能力。
此外,巴西广泛实施“ABC+”计划,通过鼓励免耕农业和恢复退化牧场等技术来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在融资激励上,该国向采用可持续做法的农民提供差异化信贷利率优惠,进一步提升人们对可持续的重视程度。
4
多方合作
政府要在本国建立起一个紧密的关联方合作生态,推动实现多方合作。合作方要囊括政府、企业、私营部门、各类民间非营利组织、社区团体,以及多边开发银行、双边资助者和国际慈善机构等。
5
健全政策
建立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相关制度,对助力实现SDG目标的创新型企业给予创新奖励或政策优惠。
6
透明监管
在推动目标落地过程中,政府要提升执法透明度,建立健全反腐防腐的廉洁自律机制,积极推行数字支付等更有利于透明监管的系统工具,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
最后再附赠两个“彩蛋”:
除了“3+6”,还有“1+1”
在这场“可持续战役”中,除了上述“3+6”方法论,还有额外的“1+1”方法来帮助各国加速目标实现:
“1”:加强政府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这一方面,应着重加强人员培养和流程优化,政府要通过员工技能培训、招聘专项人才、敏捷工作流程等,提升整体队伍能力。政府要为此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体系,引导、鼓励政府员工努力成为更加专精的人才。
“1”:加强政府自身的数字化能力建设。实践证明,数字化对70%的SDG都起到了关键促进作用。这一方面,政府应着力加大重点领域数字化投资,包括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以及数据系统、分析工具和Gen-AI等前沿工具。
结语
面对显著落后的SDG进展,各国亟需凝聚共识、直面挑战、加速行动,为实现SDG美好蓝图而共同努力。为此,我们提出“3+6”方法论,各国政府要遵循“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快速扩张”的3原则,狠抓包括“公众、机制、融资、合作、政策、监管”在内的6要素,并努力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和“数字化能力建设”,为SDG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不同国家在运用上述方法、实施目标计划时总会因经济实力、体制机制和变革能力等不同而各具差异,这是无法规避的客观现实。
但我们想说的是,虽然各国国情差异悬殊,可在关于人类发展等重要命题上,全球依然休戚相关、命运相连——既要各美其美,也要美美与共,人类社会因此才变得更加强大和繁荣。
关于作者
Vincent Chin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公共部门专项全球副主席。
Rich Hutchinson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社会影响力专项全球负责人。
Bill Morneau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高级顾问。
Ellen Halle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项目经理。
感谢BCG同事以及公共部门领域的专业人士周园、翟潇雨、Bart de Langhe、Malika Dia、Qahir Dhanani、Elizabeth Eze、Faisal Faraz、Abhishek Gopalka、Joerg Hildebrandt、Leila Hoteit、Isabel Matthes、Mark Ndoli、Takeshi Okamoto、Peter Ong、Tolu Oyekan、Simone Parravicini、Leonor Saitkoulov、Dave Sivaprasad、Hamza Tber、Zoe Karl Waithaka、Wendy Woods、Annika Zawadzki等人对本文的贡献。
关于中国区专家
周园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公共部门专项亚太区及中国区负责人,BCG气候和可持续发展专项全球领导委员会委员兼中国区联席负责人。
如需联络,请致信[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BCG视频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BCG数智港
快来关注我们吧
声明
原创内容的最终解释权以及版权归波士顿咨询公司所有。如需转载文章,请在信息栏输入“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