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张哈佛文凭多少钱?美国顶级权贵捐370亿把孩子送进哈佛惹争议
80、90一代,小时候多少都听过哈佛校训。
其中有句流传深远的校训是,“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学习,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考上哈佛,无疑就是学子们求学生涯里的一大“成功”标志。
讽刺的是,这座穿越387年历史的世界名校,近年来正面临越来越多的丑闻。
这座全球学子心中的终极圣殿,不止一次被曝,只需要进入一张“Z名单”就能跻身其中。
或许,所谓的教育公平从来都是相对的。
努力和天分是真,金钱权势下的资源倾斜从来也真实存在。
纽约时报11月6日曝光,哈佛大学被曝为成绩不佳但有巨额捐赠者或权贵家庭出身的学生准备了“Z名单”。
入选这个名单,就等同于被录取。
“这份名单为学校增加了370亿美元的巨额收入。”
nypost
乍听之下平地惊雷,这其实早就不是秘密了。
“Z名单”,首次由反平权行动组织“学生公平录取”(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对外曝光。
该组织此前针对哈佛歧视亚裔的诉讼中,揭露了哈佛大学择优录取和之前保密的录取过程。
起诉书中的部分内容显示,每年约有50-60名学生入选“Z名单”。且这一名单中被录取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白人,其中近一半的父母是哈佛校友。
图源:nypost
这些学生的共同之处是,都向哈佛大学提供了大笔捐款,数额从四年100万美元至数百万美元不等。
“Z名单”的存在,最早被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哈佛招生办创建“Z名单”一词,是因为这个群体是每个招生周期最后一批被录取的人,排在常规录取和候补录取之后。
列入名单的学生,必须在第二年入学前有一个间隔年。
哈佛难道不担心这些不够格的学生,会拉低哈佛整体的学术水平和声誉吗?
这里面,大有空子可钻。
休学一年后入学的“数据幽灵”就是一种例证。
资质平庸的学生的学术数据,通过这种入学方式,不会被统计在新生报告里。
从而避免了哈佛在学术评估或者大学排名中受到影响。
和先入为主的观念有关,人们惯于记住哈佛的美名,而哈佛的负面新闻,总是鲜为人知,或者不久就被人们忘记。
早在2018年,哈佛校报(The Harvard Crimson),曾就“Z名单”展开报道。
其中的表述是,“Z名单”是哈佛每年为少数学生提供的延期录取名额。
但事实上,Z名单上的名单,非富即贵。
常春藤教练(Ivy Coach)的管理合伙人布莱恩·泰勒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曾表示:
“Z名单是为重要人物准备的,他们往往是各国领导人或主要捐助者的亲密朋友或家人。”
图源:nypost
坊间传闻,奥巴马的女儿玛丽亚·奥巴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哈佛,在2017年12月15日哈佛放榜日,并没有看到她的名字。
直到次年5月,这个消息才传开来。玛丽亚·奥巴马选择了一年gap year,延后入学,这和“Z-list”的录取方式如出一辙。
奥巴马和他的大女儿
Z名单不止存在于哈佛大学。
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美国名校,都被提及到存在这样的名单。
根据泰勒的说法,康奈尔大学利用了一种“保证转学”的制度。
这种制度下,考试成绩或GPA低于标准的申请人,会被告知在其他地方读大学一年级,然后重新申请。
如果他们在大一期间保持一定的平均成绩——通常是平均b级——他们就可以保证被康奈尔大学作为第二年的转校生录取。
后台够硬,就可以包装的好听一点,走“延期录取”、“转校生录取”的路子;
后台不够硬,当一些学生作为个例被曝光时,大概率就成了舞弊和贿赂丑闻…
曾经被大量曝光的斯坦福贿赂案
通过这样的方式,地产大亨、富豪和名人的子女,迈入了包括哈佛、耶鲁、斯坦福、康奈尔在内的世界名校。
在美国,越是顶尖的大学,就有越多不可告人的录取“潜规则”。
一个大学预科成绩无懈可击、SAT考满分的人不一定能进哈佛。
反之,比如为哈佛捐了一座图书馆的政要子女和学校教职工子女,都有极大的可能被录取。
《The Price of Admission》一书中,也曾揭露这样的事实:
书里提到了哈佛、杜克、布朗等美国头部名校优待校友子女的legacy政策、对捐钱的富豪子女“特殊待遇”、和给明星子女开的后门的种种案例。
知名富豪给名校捐一大笔钱,几年后他的子女就能被大学录取。
曾被媒体曝光的好莱坞女星行贿“帮助”子女入学
这样的现象早已成为美国社会的“共识”。
和国内大学不一样,美国名校多为私立大学,他们的运转离不开每年的“校友捐款”。
大学会用收到的捐款,去资助校园里有潜力做出突破性成果的实验室和团队。
一方面,公立学校承担的使命,是完成美国社会里边普通人的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录取时会更多考虑优秀的平民孩子。
另一方面,私立学校录取学生的时候,会更多考虑能带给他们回报的人,比如超级学霸、创二代、企二代、官二代之类。
比如2021年的哈佛新生中,有17%都来自年收入50万美元的超级富豪家庭,17.5%的受访者都来自哈佛校友家庭。
AI制图
那么,“知识改变命运”,已经成了伪命题吗?
不然。
对于多数向往哈佛的普通学子来说,想进这类世界名校的唯一通道,就是埋头苦学发奋图强。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条路上,你的家庭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接触到多少教育资源,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眼界和见识。
如果自身不是学习的料,又缺乏后天努力,那么对自身的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Z名单”这样的潜规则,不止体现在名校录取,被曝光的也仅仅是顽固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
但相信,教育公平的那杆秤,始终在往公平的那端倾斜。
我们能做的,是不断揭露和打破这种“精包装”下的教育不公,还更多普通学子一个相对公平的求学环境。
ref:
https://nypost.com/2023/11/06/news/harvards-secret-backdoor-for-ultra-rich-under-qualified-kids/
https://www.thecrimson.com/article/2018/6/17/admissions-docs-zlist/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