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靠阅读把儿子送进海淀六小强,她说"这样做, 好省妈"!

靠阅读把儿子送进海淀六小强,她说"这样做, 好省妈"!

公众号新闻

作者:百叶箱
来源:小花生网(ID:xiaohuasheng99)
鲁稚的阳台  编辑



橘子:今天,和大家看一篇🐂“牛娃"的阅读故事。


缘起是我在小花生社区内,看到一份15岁男生的寒假作业:查阅英文文献,自制一台开尔文滴水起电机。


下面👇,是这个花生娃的PPT作业汇报(基本全英文



是不是,好多张图片看不清楚?这是👇他作业的海报:



这是👇按要求,他用居家常见器材自制的开尔文滴水起电机的模型(小朋友还做了改良版本)



我去翻了翻花友的主页,发现这个娃在初二时,为参加学校的科技节制作了一个电磁加速器。



看了他的这些作品,估计大家会产生和我一样的好奇:


好优秀的一个孩子,怎么培养出来的?

好有意思的作业,这是什么“神仙”学校?


带着问题,我找到了男孩妈妈—花友 @百叶箱。了解到他们一家住在北京海淀区,娃初中在海淀“六小强”之一的学校,目前已经直升了高中,9月份开学后就是高一学生了。


我们便想请她来讲讲,娃的学习经验,她一路是如何辅导娃考进“六小强”的,她的回答则有点出乎意料:


我真心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懒”的妈妈,没啥辅导,孩子自己爱看书。


和花友 @百叶箱又聊了一两个小时后,从孩子的学前幼儿园阶段、小学聊到中学阶段,我发现了她的教育秘诀:


前期的事情(阅读、自学、习惯...)做扎实了,

后面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自驱力,越往后越“省妈”。

具体是怎么做的?下面,就来看看他们十二年的阅读故事,感谢 @百叶箱 的分享...

儿子在玩无人机航拍…

-以下为正文-

说到对孩子的教育,我还真觉得我是一个比较“懒”的妈妈。

像我的高中同学,她们在小花生App很长时间了,我经常看到她发一些,“娃这一年来读了多少本书小学三年级PET优秀”…和她一对比,我觉得自己太“懒”了,因为我们家阅读从来都没有记过数,也没有这么严谨地追踪过孩子的阅读情况。

回看我们家孩子的阅读,最大的特点其实就是特别“省妈”。

我家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就给孩子打好了阅读和自驱力的基础,也是在这个阶段完成了大量的纸质书的阅读。

幼儿园阶段,认真阅读的儿子…

到了中学后,孩子自己确定了自己的兴趣,并且开始参加物理竞赛,在学习上找到追求后,我们就不多关注他具体“读”了什么。

因为他能主动学,所以我们也放心放手让他用电子设备 ,他会主动地在网上找知识类视频去看,所以这个阶段,纸质书的阅读占比就相对下来了。

儿子在学编程


【一】

中文阅读
早启蒙、早培养,把功夫花在前面

我们家认认真真坐下来读书读得比较晚,幼儿园前基本没有怎么读过书。但是我们教认字教得很早,而且都是沉浸式、生活化地去教。

我们带孩子有一个大原则是不变的,一定要让他在兴趣中去学、去读。

01

2-3岁:无痛认字

孩子还小的时候,是姥姥帮我看孩子。姥姥那个时候就经常带着他到大街上认字。2-3岁左右,他基本上就能把日常常用的文字全部掌握了。


室外的这些文字其实有很多应用场景,掌握“字”之后他就会试着自己组词、造句,我们也会在生活中告诉他这些字是什么意思,总之就是把字“用”起来。

家里我们还会补充一些绘本,主要让他看画面。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斯凯瑞金色童书》这个系列,这套书用了很多可爱的动物来模拟人的行为,用图画引导着孩子们去了解自然界和社会生活。

《斯凯瑞金色童书》系列

比如《轱辘轱辘转》里有一幕是大拖车吊着小坏车…这些不同类型的车,这种拖车的场景,他在真实的生活中都可以见到,然后姥姥带他去逛街的路上也会反复教他,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

《轱辘轱辘转》内页

先在生活中认识,再去绘本中理解,再带着这两种认识回到现实,并且不断强化这种记忆,我觉得这种阅读过程对他是很有用的。当时他对《斯凯瑞金色童书》这套书是爱不释手,会经常主动反复去翻看。

所以认字这件事我们是一点没费过心,很多“字”在生活中就把认全了,孩子很自然、快乐地就储备了非常多的字。

和大多数特别关注阅读的家庭不太一样,我不工作的时候,就要拉孩子到室外、到大自然里去,不是让他在室内“关着”看很多书的。我更建议孩子从小散养一些,在室外多呆一呆…

带儿子去玩潜水

02

幼儿园阶段:反反复复读绘本

读书这件事,我感觉有点“无心插柳”的意思。当时他在读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刚好我们幼儿园外围在做抗震改造,很多活动就改到了室内。

当时室内设了特别多的区域,有游戏区、各种活动区、阅读区,我们家孩子属于很容易沉静下来的那种,他也喜欢看书,所以自然地就自己选择去了阅读区。

而且幼儿园书架上放的这些书,他可能不止读一两遍,会反反复复去读。这时候他读的,其实基本上是一些场景漫画,加一些简单的文字配合,他自己也对这种“图文”配合的书特别感兴趣。

树立“数”的概念,我家用的是《阶梯数学》

我记得他姑姑当时在学车,从老家带来了一本《交通法规》,他从大班的时候就在翻着学《交规》。那时候的《交规》不像00年前后全是文字,很死板,它里面有很多图例和插画,配一些简单的文字,就像他平时看的绘本一样,他也很能看进去。

漫说道路交通安全法,图源网络

后来他姑姑说我考考你,基本上我觉得他的回答能达个八九不离十,说明他看完还是能理解的。

我们在幼儿园阶段没有测过他的识字量,总的来说认字、阅读这些教育都很“随缘”。但是他从幼儿园读到的书,比如一些危险的场景、一些守则……回家后他都能很详细地跟我分享,说明他读的书都是用了心认真去记的。

所以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咱别低头低得太多了,我回家有空就会把他带到室外玩,不会逼着他一定要再去看一些XXX书,我们没有给他“超纲”的阅读。

虽然我们家的阅读很随缘,当时还是花了些“小心思”的。比如,我也会买一些书回家,把封皮拆掉放在家里显眼的位置。

我一次性也不会买很多的书,不能让他觉得东西太多,看书“压力”太大。我们家基本上就是先买一套书回来,确保他是完完整整把这套书看完,才会放新的一套书进去。

绘本架可以帮助孩子一目了然地知道有哪些书“上新”了

旧书看完了,孩子回家之后看到新书,自然而然就会去摸书、去阅读,我觉得这是个很自然的过程,因为没有没有其他的东西分散他的注意力,也没有其他的“诱惑”。

有时候晚上泡脚,他能捧着一本书去读,书里的场景能不断刺激他笑起来。很多时候他就是这样自娱自乐地沉浸在书里的,我觉得那个时候他阅读的集中力已经很强了。

像最近,我拉着他一起听许倬云的《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这本书,序言好像还没结束,里面当时有一句“黄河最后汇入黄海”,儿子当时就说不对,现在的黄河汇入的是渤海。我一番查证下来,发现儿子说的才是正确的。

当代黄河水系图

这种细节,我们可能听完就过去了,不会多专注在里面,但他就非常集中。我觉得这就是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

03

小学阶段:狂热阅读科普类书籍


2-3年级他年龄稍微大一点,买书的时候我就会问问他的意见,再做买书的决定。

比如我会问他,你看这本书好不好,咱们买回来你看不看?他说,行啊,买吧。这样我才会下单。

这个阶段我们没有规定他一定要读哪类书,基本什么书都会买。我记得大概从三四年级开始,他就慢慢在读书上有了倾向性,开始特别偏爱科普类的书籍。

比如一些小说类的书,买回来以后他看得就不是特别多。像《荒岛余生》这种大家好评如潮的小说,但他就是懒得去看。

反而像《80天环游地球》这类带点科普、地理、风土人情的书,他就特别喜欢。

《八十天环游地球》

还有《作死的发明》《神奇的数学》《趣味物理》《神奇的化学》《薛定谔的猫》《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 我就放心了》《What if》都是他很爱看的书。


《What if?》

他就是不喜欢虚幻类的、故事类的书籍,像一些神话,完全不爱读,但是科幻就很喜欢。

还有,他从小就喜欢看地图,但其实地图上的那些图例,我们没有任何人去教过他。他就是自己对着那些小图例、对着地图,他自己去理解、去钻研、去把它搞明白。

我觉得孩子都有自己的认知,不用让别人过多地去教,去灌输。很多东西其实他带着兴趣去钻研、去研究,自己也能够很好地自学到一些知识。

我家被翻得最烂的一套书就是《可怕的科学》,这套书一共有70多本,包含了数学、物理、生命科学,电影……好多个系列,里边文字也还是比较有意思,还配了很多形象生动的插画。


反复看烂的《可怕科学》数学习系列

我们家对《可怕的科学》数学系列超级感兴趣,基本上从小学一年级翻到了六年级,甚至初中有时候做开放性作业、PPT,他还会把这套书翻出来再看看,给大家作讲解。

《可怕的科学》数学系列图书

当时我给孩子买书其实没有小花生这么好的途径,我都是从购物网站上翻适合孩子读的书。《可怕的科学》这套也是很偶然间买回来的,当时先买的好像还不是数学系列,但是我观察下来,发现他特别爱看,于是陆陆续续,一个系列一个系列地买,就把这套书买全了。

《可怕的科学》英文原版系列

买给孩子的书,我主要是先看购物网站上的推荐,买回来后我会先把书拆了,打开快速翻一下,但我不会很具体地看里面的内容。

但我选书一定有这样一个标准:一定要有很有意思的图画,一定要有比较有意思的情节。

比如说,我会这样看书里的图,内容要精细,要有意思,要让孩子觉得好笑、喜欢这个,如果有兴趣他就会继续读。反倒是有些书,纯文字的那种,你给他读、给他讲,他并不能理解很多的细节,其实“听”远不如“看”能捕捉更多内容。

《可怕的科学》数学系列图书内页

像我们家后来学英语,我们首先拿的是《典范英语》这套书,最吸引他的仍然是漫画

可能里面的单词不一定认识,但是他从这个漫画里边,会猜测、推测这些单词的意思,这些小习惯慢慢积累,孩子自然就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典范英语》内页

我还建议孩子自己能在一些书里、一些图画当中寻找一些细节,自己去书里寻找有意思的故事。比起帮他读,给他讲,我觉得引导他自己去读比较重要。

我觉得孩子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是比较少作为的妈妈。我们不会去刻意跟他一起读和看,阅读这件事他一直都挺主动的,但有时候可能他阅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也会拿出来跟我讨论。

比如遛弯的时候,他会说一些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然后问问我的看法。有时我们会讨论出答案。有时有些我也不清楚的,我就会说,哎呀我也不太清楚,你去查查吧。为了找到一个答案,他真的会从各种渠道去查证。

到了小学高段,很多他问的问题我就不回答了,因为我也回答不了,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我的知识范围了。

我记得是他看那本《可怕的科学》数学系列的时候,里面有讲到“勾股定理”,他有的时候看这些是看不大明白的,但是他当时没有问我们,就记在心里了。

勾股定理自制简易教具


后来在小学读书的过程中,老师讲到了勾股定理。他发现自己早就学过了,而且从书里读过这个东西是怎么证明出来的。

其实这些书他是反反复复看了N多遍的,包括后来我给他买了《可怕的科学》英文版。

《可怕的科学》英文版内页

有一天他说:妈妈,这个地方我终于明白了。这个英文版就是说得很清楚,难怪我以前一直看不懂,中文版这个地方的翻译是错的、不对的。

他甚至还能把同一个知识的两个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也是这种中文、英文的对比,让他把《可怕的科学》这套书读得特别透彻。

之后的学习和考试也证明了,我们的教育路线是对的。

像他上初中之后,很多历史、地理这种课本上其实都没有很多笔记,所有的知识点都被他梳理成了思维导图,初二生物、地理“小中考”的时候基本都是满分。

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他小学科普阅读时基础打的好

他在自己的阅读里能发现很多细节,他会问这个是什么、为什么,还会花大量时间去查证、去做相关知识的检索。等到他真正在上课的过程当中,其实就是保持高度集中的,他经常跟我说,我唯一做的就是上课认真听讲

家里的书架

所以我安心当个“懒”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多引导他去读、去钻研,只要这个基础打好了,我们家长可以省很多心,幼小阶段把这个基础打牢,后面的学习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

英文阅读
起步晚,但贵在经年累月的坚持

我们家其实从小没有像一些家长特别注意英文的培养,我们的英文可能都是到了3、4年级才想着去报个班学一学,在这之前他一直就是在学校里学。

应该说我们抓英语的年纪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晚的不能再晚了,但是我觉得后期整体学下来,其实也不晚。

01

三年级开始花课外时间英语

我们是从三年级、四年级左右开始做额外英语补充的,这也是我比较后悔的一点,我看到小花生中那么多孩子,那么早就开始上手学英语了,包括我同学的孩子,她家孩子也是英语特别好,三年级就过了PET优秀,当时我就觉得,哎,这差距好大呀。

那时候我就问了我的同学,你家孩子在哪里学的英语?她就把她家上的补习班推荐给我了,但是那个补习班离我家太远了,我们真的没办法奔波着去上这个补习班,最后兜兜转转下,找到了一个“教表演”的英语班。

这个老师是北京广播电台一个英语节目的老师,主打的就是教孩子用英语去“表演”,孩子不仅要背英语,还要教他们怎么去用、怎么把它说出来。

比如他们会模仿动画片,特别特别长的那种语句,要以动画片的语速背下来、说下来,还要像配音似地声情并茂地说出来,在这个班里,老师还教了一些自然拼读。

因为种种原因,这个课程一年后我们结束了。

02

四年级开始利用APP学英语

当时也是很偶然在手机上看到了许多学英语的APP,我琢磨着手机上也能学英语,比在外面报班能省许多钱。一合计,就走上了APP学英语的道路。

我们家第一个用的应该是“蛋糕英语”这个APP,最开始就是从单词开始,也是带着画的那种单词和简短的句子。那个APP是每天打卡一篇,我们就跟着这个节奏来,很快就刷到了最高等级。

蛋糕英语页面

后来我们又尝试了很多软件,像什么“番茄英语”这种,每天坚持半小时,孩子的英语很快就追上来了。但是这些软件难度都不是特别高,很容易刷到头,所以经过几轮淘汰,我们最后比较集中在2个APP上,一个是“薄荷阅读”,一个是“芝士派英语”。

“薄荷阅读主要是阅读能出声音,最开始使用这个软件的时候,孩子可以边听边读,到后来他的阅读速度慢慢上来后,就能倍速播放,有时候甚至可以1.5倍速、2倍速去听读。

“薄荷阅读主页

软件里还有英文小说、还有英语新闻,而且新闻还是比较新的,比如说最近一、两周发生的事情,他都会给你推送出来。

“芝士派英语我们主要听广播剧,例如英语版歌剧魅影、英语原声的一段电影……更多的是听力上的练习。

“芝士派”APP内页

这两个APP我们一直是配合着用的,一个是因为它们内容比较多,一个是里边的难度是阶梯式的,从初级到经典到进阶,基本上能把英语小说、新闻、电影、广播剧……所有类型覆盖完。

从四五年级到现在,5年时间我们一直就这么坚持着学过来的。可能也是这些积累,所以我们考试的时候基本没为背单词发过愁,在阅读的过程中,他经常能碰到这些单词吧,所以我们其实在课内的考试里还是很轻松的。

所以我说从三年级开始学也不晚,因为随着认知的增加,后期他学英语的速度会很快。只要坚持每天积累,一定是有收获的。

正在拍火车,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就会非常执着

但我还是有点遗憾的,我觉得他的英语发音还是不够好,毕竟和其他小朋友比,我们算是起步比较晚的。像我同学的孩子,就是从小听原声、听配音,我觉得人家小孩的英语发音就很好,我们一对比还是有差距的。但是阅读、应用、做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他们学校有很多开放性的作业,可能要写一些论文,他们就会去查国外一些原版文献、看一全英的纪录片什么的……英语阅读和听力对他来说都不太成问题。

03

外教坚持了五年,从不同角度培养批判思维

我们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上外教课,也是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一开始我们学的是加州《Wonders》这套教材,后来我到大家更推荐《Reach》系列,我就给孩子买了《Reach》这个系列的教材,刚好我们的外教老师也有这部分课件。

《Reach》是由美国国家地理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书

《Reach》这个系列也是偏科普类的,而且范围也比较广,我觉得单从学英文这个角度来说是完全适配我家孩子兴趣的,同时也对他英文的科普阅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后来我们联系外教的这个平台有一些波折,我们就单独和老师取得了联系,一直跟这个老师的课跟到了现在。这个老师其实很棒,因为这么多年一直是他跟孩子上课,也是男老师,很懂男孩子的心态。

这个外教老师相当棒,他其实会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找一些吸引孩子的话题。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会跟着听一听,他是加拿大人,语速、口音都是北美标准,但是现在他们上课其实不怎么让我听了。

儿子在看原版书

但我还是能听到他们会讲一些世界局势、俄乌战争、我们国内的一些新闻。老师是外国人,其实也不懂我们的历史背景,孩子就会跟外教老师从历史开始谈,历史是怎么影响现在的政治局势的…

听了孩子讲的,外教老师也表示理解。我觉得这个外教老师都被我儿子说服了,他能够正面地了解中国,觉得中国发展的很好,而且能够通过和我儿子的交流看到不一样的中国,他也很向往能来一次中国。

后来他们又谈俄乌战争、谈美国的一些做法时,他们就会对比中外各国的宣传。

我儿子会和外教老师讨论:我们在这件事上的立场是什么,中国是怎么宣传的;老师会举例说BBC、外国其他媒体是怎么宣传的,两个人从不同视角看同一件事,反反复复对比、辩证地看。

同一件事,他能有不同的视角去解读,还能有人和他探讨产生不同视角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我觉得在这些讨论里,非常能帮他建立起批判性的思维。

现在回头看,孩子从从输入到输出的阶段,他随着自己的成长,会有很多他自己的看法,包括新闻和政治,他其实天天看热榜,关注国际局势。

他们学校也很关注学生和世界、和社会接轨的程度,早读的时候英语老师会让孩子上去用英语讲一讲自己看到的新闻,班主任会让孩子们梳理一下一周社会大事件…

当时,儿子在学校英语课上讲了chatgpt的新闻

【三】

网络资源
多利用B站、互联网资源

等孩子到了初中之后,他自己的这个自学动力就很足了。

这个阶段他已经建立起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自己去钻研。而且他自觉性也高,可能有时候会看看游戏的攻略,但我知道他不会玩儿。

有时候和他交流,谈一些他的爱好,我还是能听出来这方面他懂得比较深,所以用电子产品方面我是完全不担心的。

制作达尔文起电机

透过电脑和互联网,他可以得到非常多的学习资源。这个阶段他的“阅读”就不仅限于是纸质书的学习了,更多是依托互联网的学习。

B站是我儿子最主要的学习资源,他平时总爱看B站的一些科技视频。上次学校科技节,他就是从B站上找到了作品灵感,经过对比,最终确定了制作电磁加速器。

儿子制作电磁加速器

我和娃爸都是搞建筑设计的,对于教会儿子3D建模是非常容易的。儿子自己测算好大小后,很快就上手CAD制作3D轨道。后续的元器件、焊接、电路设计,就都是孩子和他的小组同学一起完成的。

他的同组里边有一个动手能力特别强的孩子(后来学了化学竞赛),这个孩子是他特别好的一个帮手,小学的时候做过建筑模型,手特别巧。

按照电路图设计焊接中

基本上就是我的孩子出思路、琢磨问题,另一个小朋友负责焊接、执行设计图纸。小朋友们是利用每天中午在校的时间进行焊接,这个工作基本持续了一个多月。

焊接好的电路时而联通,时而不工作,要不断寻找原因,很多是因为手工焊接时会出现焊虚的情况,他们随着电路图,需要不断检查电路是否联通。

这个工作娃爸也参与了一些帮助,娃爸网上查询,告诉了儿子一个电路程序,通过跑程序能够检查电路问题。不得不说娃爸和娃的自主学习力都是非常强的(这是我非常佩服的),娃爸能找到解决办法,儿子能够自学电路。

通过软件一步一步的模拟,最后终于把这个问题找了出来,然后做成了成品。

自己设计、制作的电磁加速器成品

从我儿子的身上,我渐渐发现B站其实是一个“大学”。

“豆先生的纠缠态”“火柴人AlanBecker”“星球研究所”“小朱观地球”“NathanRich火锅大王”都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UP主。

B站“小朱观地球”的主页

我和孩子他爸爸都在大学里教书,所以我们对新东西还是比较关注。我们觉得这些新的东西,比如电脑、手机、网络还是要让孩子用,关键还是看他用在什么方面。

如果这个孩子他真的是花心思去玩游戏了,我觉得电脑、手机这些肯定是要禁止的,但是如果说电子产品给他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学习资源,成为一种学习的工具,把他学习效率提高,那我们一定是大力支持的。

包括他们学校的理念也是这样子的,就是你要自主去管理自己,同时你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

操控机器人

他在B站上看的这些知识,可能并不一定对他现阶段的学习起到那么直接的帮助,但我觉得这其实是爱好的一个提升。

学知识并不一定就是为考试去学习,客观上其实人本身就是应该有一个比较多元化的发展。

比如我儿子喜欢天文、航空航天技术。每当有火箭、卫星发射的时候,哪怕大半夜他都能起来,实时追更发射实况。

火箭发射过程

发射的各个阶段,什么部件分离了、哪一节关机了、这一节火箭起了什么作用,他甚至会比电视台的解说说得更快,说明其实这些知识,他自己是学在前面的。

阅读也有遗憾

我们家孩子现在已经是一个标准的理工男了,语文说实话显得就稍微有点“平”,我们的语文基本就是靠校内上课。

理工男写作文就是,平铺直叙,他不会描述特别多的细节,而且他会习惯性地把一件事像思维导图一样说出去,特别简化。我估计这跟他平时看书速度特别快、科普类知识看得太多有关。

如果能重新来一遍的话,我可能会在现在的基础上,多给他加入一些中国历史、文学的书籍让他去阅读。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我的专业其实就是搞建筑学的,里面会涉及到一些历史、文化类的知识。虽然我们小时候这类书看得不多,但我还是会带他参观一些文物古迹,一些知名建筑平时也会跟他叨一叨。

但毕竟经历是经历,阅读是阅读,光是体验式、讲述式地跟他说这些,和阅读思考的效果还是很不一样的。

所以如果再来一次,我会更系统性地给他加入一些文史类的书籍,这些对他的语文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唯一我比较遗憾的地方。

写在最后

回顾这一路,儿子看过的东西,很扎实,看书看节目时能有批判性阅读,不是死记硬背,是真正是感兴趣的,老母很欣慰。

最后还是这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最近,儿子正在军训


本文转载自小花生网(微信号:xiaohuasheng99),一个专注分享国内外先进而实用教育资源的微信公众号。



▍往期回顾

我们欠学生真正的阅读课:一位中国特级教师亲历美国语文课后的思考

吴军:如何兼顾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从女儿每天阅读一小时,到10岁出版第一本书,她对于习惯培养的建议

BBC高分纪录片:他用三周时间,让最不愿读书的孩子逐渐爱上阅读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突发!纽约华人妈妈被房客用铁锤砸死!2个孩子送进ICU..一不小心混进海淀鸡娃家长群,我懵了...退休后要怎样富养自己 (多图)"我就打你了怎么着?"纽约14岁华裔志愿者遇仇恨"辱骂""殴打"。"敢收钱,敢报警就来找你"纽约华人超市员工阻拦"0元购"被威胁,小伙害怕"立马辞职"。"尴尬到抠脚"大姐海滩上用按摩棒"自嗨"叫声太大被举报,大喊"只用了20秒"。第一章第二节 护卫亲子的行为法则魔都中产全职妈:把俩儿子送进好学校后,我彻底“躺平”了……海归、985高知父母圈刮起留学DIY风,把孩子送进藤校凭实力还是运气?自家装摄像头被判有罪?!加拿大男子被妻子送进监狱!竟然是因为...【直播在即】我娃因超龄遭拒,CSPA新政能救吗?(点文末"阅读原文""进入课程"直接收听)他把孩子送进北美名校,还省了200多万深度 | 湾区爸爸: 把儿女送进哈佛后,我感到的却是愧疚靠阅读把儿子送进海淀六小强, 她说: 这样做, 好省妈...​上海楼市重磅,公积金也"认房不认贷"!"首套房""二套房"认定优化"想到了同胞"美国大姐故意开车撞"犹太人学校"得知结果后"糗大了"。"司机师傅我想去那条街""哪条?""就是那条街!"逼疯老司机的加国路名!"对不起,憋不住"美国大妈飞机过道当众脱裤"释放"屁股后小男孩全程目睹"难忘"画面。谷歌华裔男生被16所美本全聚德,他却把儿子送进普林斯顿、耶鲁,理工爬藤的正确思路是怎样的?不愧是北京最老牌IB学校!30年把3600个孩子送进牛剑、宾大、布朗……被儿子送进精神病院,湖南千万富翁自杀"出车祸被抓"纽约86岁老人被"儿子"骗走5万。“信佛不杀生”,老人家里爬满小强,邻居最崩溃买张哈佛文凭多少钱?美国顶级权贵捐370亿把孩子送进哈佛惹争议把儿子和女儿都送进哈佛,父亲感到了深刻的愧疚炒作"对抗中国",她声称"从澳大利亚身上学到很多"监管重磅表态!"宁王"开启回购!"ChatGPT之父"被开,"星舰"第二次试射爆炸…周末影响一周市场的十大消息第一章第三节 人类的思想语言美推新计划"抗衡中国"?IMF总裁这样"敲打"如何穿越周期?"猎手"丁靖斐:市场的"磨底期",也是投资的"进化期"!"蜗牛也是牛"!千亿公募"黄金搭档":用"蜗牛态度"做固收,挖掘"善良"的金融逻辑西安事变/导 演叶大鹰由胡军、刘交心、霍思燕、唐国强、刘劲、杨猛、姜南等主演的历史剧集。 该剧从史料出发,以全新的角度表现了“西泰妹小橘纽约司机要"倒霉"了,全美率先开始"圈钱",每年创收10亿;再获"殊荣"纽约被评最不宜驾车的城市。坚持母乳喂养12年、同床15年,“畸形”的母爱将儿子送进监狱!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