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话描述最近网友们的心情,大概是:人活得久了,什么事情都能遇到。以前上网,提心吊胆,生怕不小心点到什么不该点的链接,花不该花的钱;现在上网,也提心吊胆,不是怕秒进淘宝,就是怕让人强行在脑子里塞了点知识。原因无他,最近在互联网上,一股“卑鄙学习法”的潮流正在崛起。何为“卑鄙学习法”?它没有既定名称,没有典型手段,没有固定的结构。简单说,就是想方设法让你在无知无觉的情况下,既学了习,又感受不到学习的痛苦:现在上网学知识能有多简单?只需要一张图/一段视频做背景+一段文案。知识便能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潜伏在互联网犄角旮旯,随时伏击那些没有防备的大脑。文案源自:抖音@村上春卷,已获授权
看情感故事,你以为是吃瓜“恋爱两周年和男友见家长却吃剩菜还洗碗”后拍案而起,开叉车怒斥渣男;实际却是看当事人留下句“认清你了,从今往后从我的世界消失”,一顿操作猛如虎后跃入眼帘的几个英文字母——“va 碗ni 你sh 洗”——vanish v.消失。没人能想到,那句“自从上网以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会照进现实。“我看到一半怒火攻心走乳腺,结果你跟我在这走心”也成了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网友无可奈何的观后感。现在看李晨:苔藓!苔藓!
“以前的我英语水平abandon起步,现在的我打个蚊子都能怒斥一句:呔,pest(害虫),送你上西天。”在疯狂蔓延的学习氛围下,无辜的网友一边刷手机一边发出哀嚎:因为在每一个情绪丰满的故事、发人深省的寓言、简短炸裂的新闻结尾,总会无缝丝滑带入一个十分匹配的英文单词——曾经看“闺蜜闹掰互撕”的帖子,自动变身“互联网判官”,摇晃着红酒杯当场论断。现在看“闺蜜闹掰互撕”的帖子:“我和我的闺蜜吵架了,她贬低我,叫我敌蜜。”敌di蜜mi你ni是shi——diminish v. 贬低。好好好,又记住一个/文案源自:抖音@村上春卷,已获授权所以,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不是为了吃瓜,而是……为了背单词?没人知道第一个这么记单词的是谁,但人人都成了这种奇怪学习方式的俘虏。“今天爱豆塌了,但我不相信!我比流言蜚语更早认识他!”有时候,你只是无意中被一段文字吸引,或愤怒或好奇看了下去。开头还惊于“他们把吗喽剁成肉丝,这不合法”,结局却给人当头一棒——吗喽剁肉丝,maloudorous adj.不合法。乍看还在好奇“刚来的实习生憨憨的,除了碍事什么都不会”的后续,转折又到得猝不及防——不小心刷到“救命了,亲戚能不能有点边界感”,光看话题就狠狠共情了。点进去一看“想买个苹果手机,正在跟我妈商量时,我四婶在旁边非说OPPO手机好用,让我妈给我也买OPPO,导致我妈反对我买苹果手机了。”这不就是典型的“多管闲事型亲戚”?刚要火力全开吐槽,又中招了——oppo si四tion 婶,opposition n.反对。长此以往,从此单词书上第一页的abandon只能退位让贤,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单词逐渐变多。“家人们悠着点,这样搞下去,牛津辞典都得给我背完喽。”甚至这类教程还总能贴心因材施教,喜欢新鲜的,来一个脑筋急转弯——一个椅子的英文名是什么?答案是:abandon(a 板凳)。看完的网友心情be like:好了,现在你说完了?心思细腻的,还有小故事,让人在破大防的同时又记住了一个单词。如此这般,评论区还会有人帮忙巩固练习,一句留言让人此生再也忘不掉这个单词:很多人网上冲浪几十年,如今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回回都上当,当当不一样。不乏有人感叹确实好用,见效快且记忆深刻,只要触发关键词随时随地复习。但一不小心学跑偏的也不在少数,有人背了5个以“胸肌”为故事线的单词之后,成功地记混了。某种程度上说,对待学习这件事,这届年轻人没有最卷,只有更卷。前有“公主学习法”把自己当成身负重任的公主,好好学习才能好好治理国家;后有“发疯学习法”代入复仇人设,为了重新夺回自己的东西,重拳出击专治厌学。再后来,还有人将单词融进小说,让学习和追文两不误,一举两得。当然也有人原本抱着背单词的目的,却不知不觉通宵看完了200万字小说。
种种“离谱但有用”的学习方法在互联网上蔓延,供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取用。就连一些专业的学习APP,也嗅到这股风潮,纷纷探索起学习方法。与歹毒学习法十分类似的拆分式背单词,在不少APP中出现,引来学习者无数;不能不提的,还有今年在中文互联网名声大噪的英文学习app“多邻国”,推出的“拽姐”更让许多年轻人闻风丧胆。凭借自己风格鲜明的“PUA式劝学”成为英语学习者们心中的酷老师。 深谙拿捏一生要强的学习人的它,还将排行榜、实时积分等融入其中,拿捏学习人心态。“晋级不晋级的先不说,被人绝杀的话我是真的会难受!”图源:小妹截图
什么PUA、什么学习的痛苦,这种时刻似乎都不再那么重要了。只要是能激励或者帮助他们更高效学习,谁就能成为大家的心头好。 全员学习的氛围下,你越来越猜不出地铁里拿着手机的年轻人,是在追剧还是在学习。不过这也让人更感到好奇:学习就学习,搞出这么多花样来是为什么?《2022年中国职场人群发展建议白皮书》显示,数字经济时代“技能为王”,多元化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所谓“技多不压身”,为了给自己更多一点机会,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成为了都市年轻人的日常。
图源:《重启人生》
有人打开某瓣,加入“自律打卡办公室”“减肥打卡小组”,通过打卡、和网友互相督促的方式“劝学”。
有人被“韩女学习法”打动,即模仿以“卷”出名的韩国女生的学习方法。“一天学够12小时,半天刷完一本习题集”不再只是天方夜谭,越来越多人开始思考其可行性。
大家口口相传,不断在互联网上发掘更好更快的学习方式。不断流行起来的迷惑学习方法,不过是为了削减学习的痛苦和枯燥感,使学习变得日常和可坚持。哪怕嘴上嫌弃,但当单词一个接一个钻进脑子的瞬间,手上下滑的动作不会停,心里的想法则可能是:“不择手段的学习”成为一种趋势,一方面,或许可以用那句“东亚小孩们总是不能好好玩耍”概括。网友@咘咘条分享自己的心情:每次玩耍很久后就会内疚, 想立马投入学习工作里去。休息时没能学习,就感觉是浪费了时间;玩耍时没能学习,玩耍的乐趣都要减半。此“润物细无声”的学习,亦能减轻几分对“玩耍”的愧疚心情,“提升自我”也好,“缓解焦虑”也罢,总让人好受一些。这种和解率先出现在“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夜校年轻人身上。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年轻人为面对生活和工作压力,选择用学习对冲焦虑。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4月份,我国16-24岁、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0.4%和4.2%。学习和就业压力下,年轻人对学历、技能、职业规划等方面便愈加迷茫。而学习作为一件“永远正确”的事,成为了摆在眼前的选择题中最有潜力、能提升安全感的选择。
深陷职场内卷的年轻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爱学习。
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愈加繁重,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或“考证”,反而成了让许多人能感到轻松的事。那句“戒不掉的烧钱爱好里,上培训班和考证可以排第一”足以道出他们的心路历程。加上考公、考研、考编……许多人在每年不断重复着报考—备考—考试—等结果的过程中,努力寻觅那束投向自己的光。图源:小红书
“当我觉得自己有在进步,对未来和生活的不确定性与忧虑或许就能有所缓解。”迷茫的心情固然存在,但心怀目标和希望的人就不会绝望,就相信“只要在行动,总会到岸边”。网上流行的劝学壁纸/图源:《请回答1988》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反正多学习、多多强大自己总不会是坏事,只有多读书,才能直面生活里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