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谈与华为竞争:80%是学习,20%是尊敬
这个秋天,理想赚得盆满钵满。
月交付量首次突破4万辆之后,理想又拿出一张值得“吹好久”的业绩报告。三季度,理想不仅营收大涨超270%,更是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毛利率也再次超过特斯拉与比亚迪两大巨头。
面对这份傲人的成绩单,李想显露出更大的野望——明年连发四款纯电新车,“如果月均只有5万辆(交付量),我就要出去找工作了”。今年上半年BBA在中国市场合计卖出近110万辆新车,平均每家单月销量约6.1万辆,李想希望月销超5万辆,这个数字已经在向BBA靠近。
野心大,挑战也更大。
10月,凭借新款问界M7,曾经“把理想ONE打残”的可怕对手又杀回来了。关于理想与华为之间的对决,外界充满了好奇。
电话会上,李想直言,“大家可能更感兴趣的是华为的产品与我们的竞争”。在理想内部已达成一致认知,就是面对华为保持良好心态:80%是学习,20%是尊敬,0%是抱怨。“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在迈入千亿收入规模的时候,能遇到这样一个万亿收入的学习榜样,是非常幸运和令人兴奋的,这是我们的真实心态。”
文 | 魏冰
编辑 | 李欢欢
制图 | 韦恩
来源 | 每人Auto(ID:meirenauto)
11月9日,理想发布了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三季度理想营收为346.8亿元,同比大涨271.2%,高于市场预期的336.41亿元。
与此同时,净利润也在增长,三季度,理想净利润为28.1亿元,较上季度的23.1亿元环比增长21.8%,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而去年同期理想还亏损16.5亿元。理想也成为继比亚迪和特斯拉之后,第三个连续保持季度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营收暴涨,持续盈利,背后是理想不断攀升的销量。今年上半年理想的累计销量已超去年全年。进入三季度,理想的交付量更是驶入快车道,连续三个月稳定在3万+的交付水平,三季度总计交付105108辆,同比大涨296.3%。
今年1-10月,理想累计交付量已经达到244225辆,如果能继续稳定在月销4万辆的状态,完成30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便无悬念。
截至三季度末,理想的现金储备已达885.2亿元。赚到钱之后,理想更舍得投入研发了。
早期,理想的研发费用一直低于蔚来、小鹏,但从去年开始,理想的研发支出开始加大。第三季度,理想的研发费用为28.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56.1%。
理想汽车CEO李想透露,“5C纯电动车大幅领先的充电能力便是过去研发投入的体现。”官方信息显示,理想的充电能力可以达到充电12分钟补能500公里,这个数据放在市场上已经很有竞争力。特斯拉V3超充桩的充电功率为250kW,最理想的状态是充电“15分钟补能250公里”。
此外,研发费用上涨,还源于新的纯电产品的研发。除了即将于12月发布的MEGA,明年理想计划发布四款纯电产品:明年上半年发布面向更年轻家庭的中大型 SUV L6,下半年则会有三款纯电产品上市并进行交付。
自动驾驶也是研发费用的一大支出项。财报电话会上,理想汽车总裁、总工程师马东辉表示,目前理想自动驾驶团队规模为900人,明年将达到2000人,2025年这一数字会扩张为2500人。
今年底,理想将向用户提供全场景的NOA能力,同时在明年上半年向用户推送AD Pro 3.0的正式版软件,李想“有信心在明年上半年跻身智能驾驶经过市场验证的第一梯队”。
眼下,理想的研发费用率为8.1。接下来,理想的研发费用预计还将加码,按照李想的设想,10个点的研发投入是比较合理的水平。
随着销量持续攀升,规模效应被逐渐放大,摊薄成本,也进一步推高了毛利率水平。
三季度,理想毛利率为22%,超过了李想所说的20%的健康毛利率红线。虽然和上个季度21.8%的毛利率相比,三季度仅增长0.2%,但毛利率在保持平稳上升。
一方面,这得益于理想的“抠”。曾经和理想合作过的供应商工作人员告诉每人Auto,理想项目节点要求高(进度快),一些开发阶段的验证环节能省则省,并且,在供应商的选择上,理想更倾向于“不那么贵的”。
为了降本,理想还尝试在供应链上进行垂直整合,在增程器、XCU中央域控制器等零部件环节加大自研力度。
另一方面,与大众汽车相似,理想采用了“套娃策略”。有人调侃,成立八年,理想其实只造了一款车。L8是理想ONE的换代款,L9是ONE的进化版,L7是五座版。套娃的好处就在于,理想L系列车型的大量零部件都可以共用,当规模效应显现,成本也就进一步降低。这也是理想毛利率不断提升的一个原因。
在理想的三季报数据中,最引人关注的恐怕就是毛利率了。22%这个数字,就连特斯拉和比亚迪也只能望其项背。作为对比,后两者的同期毛利率分别为17.9%、19.79%。
根据海豚投研分析,三季度理想所售车型结构中定价更高的L8/L9占比为63%,相比上季度提高了10%。
因此,尽管理想跟进了8月的价格战,导致其三季度单车均价下降了0.3万元(按照汽车销售收入除以销量计算),但是因为降价带来的销量增长形成的规模效应分摊了成本,给理想贡献了0.2个百分点的毛利率拉升。
而特斯拉这边,受持续降价的影响,三季度毛利率跌至四年来新低。
今年1月,特斯拉率先掀起降价潮,国产Model 3起售价降至22.99万元,Model Y起售价降至25.99万元。随后,价格战更加频繁,仅三季度就连续三次调价。
不过,特斯拉也扛不住了,11月9日,特斯拉Model 3/Y长续航版售价分别上调1500元和2500元。对此,特斯拉官方客服表示,价格上涨是因为“成本上浮”。
毛利率领先两位老大哥,月销量更是将昔日两兄弟蔚来与小鹏远远甩在身后。但显然,理想还有更大的“野心”。
10月,理想终于兑现了月销4万辆的承诺,但这个“里程碑”还没捂热,李想又在微博立下了“月销5万”的Flag,“明年如果月均只有5万辆(交付量),我就要出去找工作了”。理想汽车销售与服务副总裁邹良军在电话会上透露,在高线城市,理想在30万元以上SUV市场的份额达到50%,但理想所有产品的平均市场份额还不到20%,“这意味着我们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要实现理想的规划,需要强大的新产品作为支撑,即将于12月发布的首款纯电车型MEGA,无疑将是理想下一赛段打出的第一张牌。
关于MEGA,理想内部已开启备战状态。几天前,各大理想门店收到“MEGA即将于11月17日开启盲订”的消息,几乎是同一时间,门店马上给销售们布置了新的任务——“收集MEGA潜在用户信息”。
赵阳所在的门店要求每个销售一天收集一个关于MEGA的“有效客户”。赵阳告诉每人Auto,目前主要是面对首批理想ONE和L9车主询问是否有复购意愿,或者针对公司客户主动出击。
在李想看来,MEGA在传统汽车价值体系下的整车安全、功能配置、舒适性等方面,以家庭用户的需求为标准,肯定可以做到行业领先。但作为一款纯电产品,MEGA的优势在于取得了三个突破。
首先是充电突破,充电12分钟补能500公里,并在高速路上大规模建设充电站,这对于一台车长超过5.3米,被官方称为“公路高铁”的大型车来说,非常重要。
第二是空间的突破,借助高压电动化结构的重新设计,MEGA突破了传统外形尺寸,将给家庭用户带来不错的空间体验。
第三点,李想谈到了MEGA的造型突破。与传统MPV车型相比,MEGA的外形设计的确非常“反传统”,这也导致MEGA成为一款极具争议的产品。
有网友将MEGA戏称为“胖头鱼”、“高铁车头”,吐槽其“丑出天际”。不过,也有不少网友觉得MEGA的设计“很有未来感”,越看越顺眼。
网友在社交媒体为了MEGA到底丑不丑吵得热火朝天,善于营销的理想,又一次精准地猜中流量密码,未发先火,为MEGA上市后的销售做足了铺垫。
不过,MPV市场并不好打。
乘联会数据显示,在乘用车市场,MPV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2016年的10.6%,下降到今年前三季度的5.9%。
市场在萎缩,却有不少新玩家争相涌入。继极氪009、腾势D9、岚图梦想家、魏牌高山等车型之后,11月12日,沃尔沃首款纯电MPV EM90将迎来全球首秀,小鹏X9也将在11月17日举办的广州车展亮相。
眼下,车企疯狂推MPV,“得房率”成为一大卖点,“云端大套房”、“空中大平层”等宣传话术层出不穷,10月刚刚上市的魏牌高山号称“全球量产最大尺寸MPV”,车内空间“得房率”可达61.1%。
在财报会议上,理想也强调了空间的重要性。按照官方说法,MEGA在空间利用方面更突出,得房率高达70.85%。
不过,截至目前,卖得最好的MPV仍以燃油车为主。根据懂车帝数据,近一年国内MPV市场销量最高的几款车分别是别克GL8、传祺M8等,第二名腾势D9的销量也以插混版为主。以10月为例,腾势D9 DM-i销量为9746辆,EV版本销量仅317辆,只占整体销量的3%。
纯电MPV想抢一块蛋糕,补能焦虑依然是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一大因素。
蔚来ES6车主王毅近期打算购买一辆MPV,不过“纯电MPV MEGA”并不在他考虑的范围,“用作家庭长途出行,纯电还是会让我有充电焦虑”。
为了解决用户的补能焦虑,理想正在投建充电站。电话会上,李想透露,截至目前,理想已经在全国高速沿线建成并运营130座理想超级充电站。今年底,理想将建成300个高速超级充电站,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川渝四大经济带。这个速度不算慢,但从数量来看,还不够。作为对比,截止10月底,蔚来已经累计建成换电站2052座,充电站3348个。截至8月18日,特斯拉已在中国大陆建成开放1700多座超级充电站,超1万个超级充电桩,超700座目的地充电站以及超2000个目的地充电桩。
凭借增程式技术路线,以及合理的产品定义,理想已经从蔚小理脱颖而出,跻身新能源第二梯队。但接下来,踏入纯电领域,理想面对的,将是一个残酷的战场。
(应受访者要求,王毅、赵阳为化名)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每人Auto(ID:meirenauto)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