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称复数
主演: 周轶君 / 陈碧 / 侯志明 / 吕孝权 / 毛尖曾经唯一独闯战地中东的女记者,现在的文化纪录片制作人。比“知识”更让人记忆深刻的,是烙印在周轶君身上,这个时代的刻板印象“独立女性”。在节目的开头,对于这个有些玄乎的名字,周轶君是这样解释的:“你我都是好奇且包容的人,我们是一个复数。但每个人终究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群体中仍然是第一人称。”节目中对每一个主题的探讨,都是来自于自我,也就是绝对的“第一人称”。第一期的话题,便也直击当下最敏感的话题——性骚扰。比如说,公司男同事对两位女同事讲黄色笑话,这一行为发出就已经属于法律定义“性骚扰”的范畴中。但如果其中一位女同事觉得没关系,那就不属于“性骚扰”;若另一位女同事表现出了不适,但男同事还在继续的话,那就属于“性骚扰”。在实际操作中,不管立案或是制止这样的行为,都是非常困难的。在一个女性成长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碰到过性骚扰的。或许会有人提出质疑,但正因为对“性骚扰”的界定不够准确、明晰,导致了对其认识的偏差和误解。比如像在《请回答1988》中,德善遭遇了露阴癖。虽然她非常勇敢地用语言回怼,但却在过后,吓得浑身发抖。同样遭遇过一样境况的女生提问道,我不知道这个算不算。再比如,作为妇女热线的接线员,总会接到一些恶意的电话。能够感觉到对方的呼吸,一些露骨的性咨询,甚至能感觉到电话那头的动作。但比起遭遇“性骚扰”,更加困难的是裁定并对“性骚扰”进行惩治、打击。比起那一次性骚扰行为所带来的阴影,反反复复讲述经历的伤害,要远大的多得多。也因此,很多的女性为了避免承受过多叙述性骚扰所带来的心理伤害,而选择了沉默。另一边,“性骚扰”由于发生在瞬间以及密闭空间,难以留下证据。而立案系统里,并没有独立的性骚扰案由,只有“强制猥亵”。很多情况下,实施性骚扰的对象,是站在权力上游的人。被骚扰的对象,作为弱者,要么屈服于权力压制下,要么只有越过层层艰难,独自反抗。同时也对应了短评中,对于如此大胆讲述的感动与勇敢:“谢谢周轶君让我们不再惧怕提起性骚扰这类话题,女性应该大方、直面社会中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并设法解决它们而非逃避。”如果说第一期的话题,是从女性视角为不敢言说的话题打开了一扇门;那么第二期的话题,便是试图给更多的女性一次直面自我的机会。《半边天》的主持人张越、影评人毛尖、脱口秀演员小鹿,四位女性坐在一起,讨论今年大热的奥斯卡获奖作品《瞬息全宇宙》。杨紫琼拿下影后的一瞬,所有人为她欢呼,为女性主义喝彩。但桌上的四人,却对这样的言论以及电影本身提出了另一种观点。早期的影视作品中,女性都是纯真的、惹人恋爱的,在故事里起到的是辅助作用。放到现在,越来越多面的形象出现之后,开始产生了某种对贤妻良母的抵抗情绪。独立女性的光辉,腾空而出,也衍生出了众多叠加爽文buff的大女主角色出现。像是《三十而已》中,顾佳的出场,因为儿子被霸凌而把别人的家长揍了一顿的行为,怎一个爽字了得。再比如火爆的《瞬息全宇宙》,更是“独立”的代名词。我们又再度被困在了那个只有贤妻良母一种形式的女性认知里了。能够将处于风口浪尖的性别问题,拿出来理性探讨,不失为一种魄力与勇气。但作为主持的周轶君也好,导演任长箴也好,都不止一次的表达:她们希望的,是深刻的洞察、多维的思考、严肃的表达等方面,是“知识分子气质”。除了女性问题之外,她们也延伸到了动物、花卉、甚至人工智能、科技与狠活……回到一开始所说,女性只是她们共同的身份,而不是对表达的限制。从女性的视角,会有细腻、感性的一面,也必然会有理性、严肃的一面。比起用“女性主义”来定义这个节目,它更像是摊开了社会更多不为人所知的、羞于探讨的对立面。我们不该成为那个权力的上游者,用审视的眼光去看待她们的讲述与提问;应该和她们一起,共同去探索和发现,世界的方方面面。那些不敢说的、敏感的、尘封的、未知的内容,都应该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并形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