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国产综艺,一集气哭老板
没想到。
这种商业机密也能被当成综艺拍出来。
最近,又到了所有女生都准备的时候了。
Sir这几天已经看不少女同事开始掰着手指头做攻略了,问,就是要迎战双十一。
买了啥。
亏没亏。
到底是做了冤大头还是交了智商税?
Sir这样粗枝大叶的大老爷们,算不明白也看不明白。
但。
最近Sir却发现了一档必须要在双十一前让所有女生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综艺。
它把双十一前的小秘密,都放在你面前。
并告诉你。
为什么有些“买一送一”是坑。
有些则是血赚。
所有女生的offer 3
01
“商业机密”
《所有女生的offer》是一档b站播放的综艺。
前两季评分也不低,第二季居然达到了8.3分。
Sir追着看了几集,发现,这哪里是专门给女生看的综艺。
就连我看了,也很“长姿势”。
这到底是个什么节目?
说白了,这就是个在双十一之前,商品入驻直播间的一场权益谈判——
商家,要为自己的商品在直播间里最大化输出,能卖个好价;
带货方,为了更多人能来到自己的直播间,获得超高人气。
能不能签一个双方都满意的offer(合同),就得看这双方的拉锯战如何了。
一来一往的“商业战术谈判”,不比电视剧真实多了?
这是一场鹤蚌相争,彼此都想获利的谈判。
但,最后还是“渔翁得利”——
也是“所有女生”。
这场游戏玩的,也是王炸组合。
这边是大牌商家,像是知名的化妆品牌,国货有韩束、佰草集、欧诗漫、薇诺娜、逐本;国际大牌有娇兰、自然堂、珀莱雅;其中还有不同的彩妆、洗护系列、美容仪,连家具洁具,运动品牌也都有。
而那边的对手,则是拥有“魔鬼之嘴”的李佳琦。
如何让对面的商家以低价、底价入驻自己的直播间,甚至,“忽悠”商家答应签下“卖身契”,这才是这部综艺最好看的地方。
面对着对方巧舌如簧的谈判技巧——
有的,被压价,转头问同事,要不写辞职信的;
有的,在听到给出的条件是将新货直接降价,仿佛要“亏本大甩卖”,气得只能露出专业苦笑;
有的,更是被对面咄咄逼人的态度,吓得不知所措。
但,除了这些对商家的单方面压制,在这里,你也能看到谈判桌两边商业魅惑——
你来我往。
但,上头的,不单单只有商家。
为了能让粉丝感受到获得了更大的福利,从商家那抠小样、抠替换装,已经是李佳琦在谈判桌上的基本操作了。
甚至为了让商家与自己签下更便宜的offer,李佳琦用自己“8点”的黄金时间段,为商家画了无数张大饼,除此之外,还有免费使用自己的肖像权到双十二,或是用自己的公众号做广告的......
各种福利都安排上了。
但,还是有些有理性的商家,比如,娇兰。
持货“行凶”,咬紧不上套。
仗着自己行业大头,商品也是一顶一的俏货,面对对方加送小样的要求,开始还是以“做不了,做不了”的口吻拒绝。
但,李佳琦也不是傻子,一眼看穿,肯定是自己的砝码加不够。
娇兰到底谈了什么?
Sir在这里卖个关子,你们自己去看,甚至,你们都可以到双十一的时候去直播间里,揭晓答案。
当然啦,也还有些领导,脑子一抽,就被带跑偏的。
像是Make up forever,李佳琦忽悠几句就给老板忽悠瘸了。
拐啊,拐啊,就拐进了对面的兔子洞里。
恨得旁边的员工,一个劲拉着老板:三思,三思,请三思。
但,有时候“上头”的,居然是李佳琦。
觅光的大排灯,在谈offer的时候,已经被压到价格的底线了,如果,再不加一些直播间的福利或是成为8点之后的“头牌链接”。
那这个“血亏”的offer,觅光也没有什么可谈的了。
此时,李佳琦也上头了一把,跟觅光说“你们产品链接,第一个开。”
旁边的小助理旺旺直接站起来,“使不得,老板这可使不得。”
对面的反应是,哎,好,冲。
这一群人换着“上头”的样子,真实又颇有综艺感。
谁不爱看这样的“价格战”?
说实话,这也是这个节目“刺激”的地方——预热了双十一;李佳琦拍的又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不需要再花心思去想新颖模式);最后,它又拉足了每一个品牌方的好感。
一石三鸟。
不得不佩服这群人的商业头脑。
02
背后的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档节目很“实用”,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即将在双11出现的这些品牌的销售策略和价格底线,避免自己头脑一热就掉坑里。
甚至还可以“举一反三”,发现许多“促销”的小秘密。
比如有的商家会为了推新品,搞些所谓的“大礼包”,但整体折算下来其实打折力度并不大,比如有些商家为了多赚一点,努力搭上一些并不紧俏的产品等等。
但对Sir来说。
最有意思的地方,却不在于到底是“血赚”还是“血亏”。
而是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能看到这些商品背后,那些平时我们看不到的,真实的“人”。
比如——
韩束的总经理罗燕在上一季里就非常的出圈。
长相甜美,说话温柔。
但,哪里是李佳琦的对手,几轮PK下来,被追着压低价格,罗燕泪洒现场。
一年后,罗燕有了自己成套的明星产品,也有完整的产品生产线,也有了自己主打的风格。
可这一次,刚上阵。
就被支开了左膀右臂,在气势上,罗燕就已经输了一大截。
(后期还给她p了个小兔子耳朵)
而在谈判的过程中,李佳琦也更是狮子大开口。
在主打双支精华的套装里,还不停地将赠品一支支加码。
直接把罗燕吓得“哑口无言”,连忙问同事,这是个什么谈判逻辑?
这就是大灰狼遇到小白兔的逻辑。
最后,实在是因为价格的问题,没法再做到更低的价位时。
罗总又一次泪洒谈判桌。
Sir跟弹幕里的许多女孩子一样,也实在是心软了。
是李佳琦故意刁难吗?
也不是。
这几年,国货都难,从曾经的小工业作坊想走上正轨企业,那就是要努力地打开自己,让品牌走向大众。
靠的,不是那句“OMG,所有女生”,也不是多么高科技的护肤产品,能让大众觉得最实际的,还是,价格战。
品质,各花自有各花香,适合自己肤质的才是最好的。
但,既实惠、性价比又高的产品,才更能有说服力。
让韩束站在国货的同一起跑线,才能赛出谁是真正的大黑马。
在这一次双十一里降低价格,打出自己的取胜品牌,才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背水一战。
面对李佳琦的严厉谈判,不是所有人都能扛得住压力的。
哭的不只是小兔子总经理。
再比如——
作为fresh的地区总经理Eric,也是如此。
上一季,为了与李佳琦讲下一个套装少10块钱,都已经难为得掉眼泪了。
这一次的谈判,Eric更是直接上大招。
在次次拿出“诚意”,勉强下调一点点,都被无动于衷地打回时,紧张地攥住两只小手。
而有趣的是,李佳琦的那只手,在镜头里更像是在盘算着些什么。
此时,似乎观众们也是在与Eric共情了。
“是不是贵一点,也行?”
但,他们也不示弱。
在最后用杀手锏,换来了一个8点半到9点前的黄金位置。
(杀手锏是什么,Sir也不说,你们自己去蹲)
最终,Eric迷迷糊糊,一脸懵逼的签了一张“卖身契”。
你觉得这些品牌,是又被坑了?
那就错了。
在这里,你将许多冷冰冰的商品与其背后的人实实在在地联系了起来。
让人产生了好感。
也觉得有了温度。
让一个冷冰冰、高大上品牌,一下就有了人性化,让品牌具象化,让品牌调性可视化。
也着实是让观众了解品牌的一个高招。
更何况。
在这个综艺里,我们见识到了许多不同的化妆、护肤品牌高管,你甚至可以从这些不同风格、不同年纪的女性高管中,看到了“所有女生”。
站在这里的每一个女人,都是“所有女生”在职场里的榜样。
你可以成熟稳重。
你也可以天真可爱。
你可以不施粉黛,你也可以美丽娇艳。
但,最终你是你,你要成为最有能力的自己,才能无所畏惧地面对“强敌”。
03
国货之战
自2009年开始,“双十一”就不再是光棍节,而是变成了一个购物节。
淘宝天猫从最开始交易额只有5000万,只有27个品牌参与,到2020年,交易额达到4982亿。
2022年里,天猫、京东平台并未公布它这一年的成交数据,仅透露“交易规模与去年持平”。
从“双十一”到“618”再到“双十二”,此起彼伏的购物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我们发现,购物节多了,买东西的人却少了;日用品多了,冲动少了;大牌少了,国货多了。
为什么?
因为在现实条件下,我们的整体购物欲望显然已经不高了,就像今年的618,Sir的朋友圈里已经很少有人再提“清空购物车”,于是,对于买东西而言,性价比就被放在了第一位。
精打细算。
能不买就不买。
所以。
如何再打造当年双十一的盛况,似乎,是每一个品牌都需要在底价面前低头的痛苦抉择。
而对于这几年风头渐起的国货呢?
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没错,相对于一些国际大品牌而言,国货确实会有些价格上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也会小得多。
小风小浪掀不动巨轮。
但很可能,让一艘艘小船瞬间沉没。
在《所有女生的offer3》里,有几集是“国货专场”。
希望打造国货好用、性价比高的卖点,让国货走出去,在这里,有1967年成立的欧诗漫,也有刚诞生没多久的花知晓,润百颜等。
你也能看到,在这场商战之下,国货的艰难。
比如,逐本的创始人刘倩菲,刚开始搞研发、供应链,却连5000支都卖不出去。
但,在一场女生的心愿节后,所有的库存,一瞬间全卖光了。
再比如,1967年的老国货欧诗漫。
在短短几分钟里,5万件小白瓶迅速卖光。
这对于大牌品牌来说,5千、5万这样的存货,只是九牛一毛,不愁卖不出去。
但,对于国货来说,这可能就是一线生机。
国货是尽可能地抓住每一次的机会,都在夹缝中寻找突破。
等等,国货品牌又开始卖惨了?
不不不。
只是一个尴尬的现实是,我们对国货的期待其实永远只有一个,“物美价廉”,品质要是好的,能超出市面上中高端产品的话是再好不过,价格上要是便宜的,能低于市面上中低端产品更是最好了,但问题是,这样“高”与“低”的平衡点如何拿捏?
于是常常。
成千上万的国货品牌,直接倒在了被大众看见之前。
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
如何走出去,并被更多人看到,就变成了最难的事。
从早年的报纸广告,到后来的电视广告,从早年的“八星八箭只要998”,到后来的“OMG所有女生”,所有商家的诉求都是最大可能地展现自己,但,宣传方式瞬息万变,没有一个方法可以永远有效,更没有一种力量可以一直摧枯拉朽。
做商品的同时,更要抓住时代风向。
而现在。
从“捡纸箱”的蜂花,到自嘲“44岁”不会玩抖音、小红书的郁美净、或是前段时间的“国货大团建”等等,虽然努力玩梗,但也可以说,这一波是所有产业转型的最后时刻,也是最好时刻。
接下来的风口又在哪里?
无人能知。
但,我们知道的是,早晚有一天,“国货”这个词不再是个需要保护,需要同情的对象。
所谓“国货之光”。
会变成无关历史,无关立场,无关一切场外因素的,人们最自然的选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