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历史性的一刻到来,中东局势巨变
坏土豆联盟 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坏土豆不哭
陪我的国一起逆袭
2023年11月11日,世界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伊朗总统莱希访问沙特,这是伊朗领导人时隔11年后,再次访问沙特。
这次访问,事实上宣告了持续十三年之久的“阿拉伯之春”走向结束,中东乱局由乱到治的转换开始,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缓缓打开。
(莱希和小萨勒曼会晤)
01
2010年末,“阿拉伯之春”从突尼斯爆发。作为幕后主谋,美国策动“阿拉伯之春”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重返亚太”,“重返亚太”需要调走大部分驻军,留下的那一点人,只能作为象征性存在。
一旦遇到反美势力的挑战,很可能扛不住。
为了消除后顾之忧,美国需要让中东乱起来,打掉大部分反美势力,剩下的那些,交给以色列就可以了。
而中东反美势力的后台无疑是什叶派老大伊朗,伊朗和沙特常年关系不咋的,正好可以拉上沙特,给它一点好处,让逊尼派和什叶派对抗。
有了以色列+海合会国家+库尔德人(也是美国盟友),伊朗的地缘空间就被封死了,美国可以放心“重返亚太”。
起初,“阿拉伯之春”进行得很顺利,不仅把卡扎菲这样不亲美的拉了下来,把穆巴拉克这样亲美不绝对的人拉了下来,还让叙利亚这样反美的国家陷入了内战。
尤其是叙利亚,这个国家是逊尼派占多数,但统治集团却是什叶派的分支阿拉维派,内战后,叙利亚政府军陷入了苦战,到2012年开始不支,只得求救于伊朗。
伊朗出手相助,而沙特主导的海合会则希望推翻阿萨德,换上逊尼派执政,两国矛盾激化,美国的目的初步达成。
2013年开始,为减轻在两河流域的压力,伊朗决定在也门开辟第二战场,支持什叶派的胡塞武装,当时外界并不认为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事后证明,这是一笔超值的投资。
也门新总统哈迪的屁股还没坐热,他的前任萨利赫由于过度腐败,也在“阿拉伯之春”中被赶下了台,哈迪作为副总统,在海合会和西方的支持下成功转正。
(哈迪)
哈迪属于弱势总统,他管不住下面,也门陷入大乱,各路人马看到了机会,东边的基地组织不断发展,北部的胡塞武装瞅准机会,发兵南下。
在常年欠薪下,也门政府军没多少战斗力,仅一年多,胡塞武装就攻占了首都萨那,兵锋直指南部的战略重镇--亚丁。
也门就在沙特隔壁,现在,一个什叶派武装在沙特眼皮子底下拓展势力,沙特肯定不能忍。
2015年4月,在沙特的主导下,海合会国家组成联军,开始介入也门内战,打击胡塞武装,作为回应,伊朗则加大了对胡塞武装的支持力度,两国矛盾再次大幅上升。
2016年1月,沙特斩首了46名什叶派教士,伊朗国内相当愤怒,冲击了沙特驻德黑兰大使馆,沙特随即宣布两国断交,至此,沙特和伊朗的对立、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对立达到顶峰,美国则在一旁笑嘻嘻,可以放心“重返亚太”了。
但美国没想到的是,它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02
2015年8月,叙利亚政府军面临着开战以来最艰难的局面,总统阿萨德承认,已经损失了十多万名士兵,包括阵亡、受伤、逃兵等等,政府军控制的地域不足国土面积的25%。
作为俄罗斯在中东的唯一盟友,叙利亚不容有失,为彻底扭转战局,9月,俄罗斯决定出兵叙利亚,以空军为主,辅以少量地面部队。
(驻叙利亚俄军)
俄军的到来给政府军打了一剂强心剂,还极大地缓解了政府军空中打击能力不足的困境,得以集中资源应对地面,形成了俄军负责空中,政府军、真主党、什叶派民兵负责地面的打法。
经过一年的战斗,政府军重新控制了大片国土,尤其是2016年末,取得了阿勒颇战役的彻底胜利,收复第二大城市阿勒颇,消灭了至少两万名恐怖分子。
此战的失利让美国意识到,推翻阿萨德政府已不现实,于是转变目标,扶持库尔德人,试图让叙利亚陷入分裂。
库尔德人分布横跨伊朗、叙利亚、伊拉克和土耳其四国,在叙利亚国内主要在东北部,内战开始后,库尔德人就趁机形成了割据。
政府军控制区和库尔德人控制区之间,隔着一条幼发拉底河,可作为割据的天险,几万库尔德武装,外加少量美军,足以维持割据。
美国这个想法是不错,但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土耳其。
土耳其常年受到库尔德分裂势力的困扰,叙利亚库尔德人形成割据后,万一宣布独立,岂不是会鼓舞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
埃尔多安对此极为不满,连续发起了“幼发拉底河之盾”、“和平之泉”、“橄榄枝”等多场军事行动,打击库尔德人,尽管和美国明面上还是盟友,但土耳其对叙利亚局势的首要目标,已经从推翻阿萨德改为打击库尔德人,事实上跳反。
俄罗斯出兵+土耳其跳反,让推翻阿萨德政府变成了不可能,沙特在叙利亚几年的投资,就此打了水漂。
但对沙特来说,更大的打击在也门战场。
2015年4月组成多国联军出兵后,沙特原本以为胡塞武装会被轻易打败,然而,不仅胡塞武装的战斗力远超沙特的预计,沙特军队战斗力之低下,更是远超外界预计。
由于常年养尊处优,沙特军队,尤其是地面部队毫无作战精神,一遇到伏击就四散奔逃,只有空军勉强能用,但单纯的空中优势无法赢得战争,必须有地面部队的配合。
不得已之下,沙特想了一个办法--找雇佣兵。
沙特在也门战场的雇佣兵来源,主要是巴基斯坦和苏丹,两国分别派出了两万多人,合计四万多地面部队,都是现役部队,战斗力过得去,再加上空中优势,重新压制了胡塞武装,从2017年开始,也门战场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这个阶段,双方各有胜负,谁也奈何不得谁,直到2019年3月,事情才再次发生变化。
当月中旬,克什米尔一个名为“穆罕默德军”的组织,在一处印度军营制造了爆炸事件,炸死45名印军,印度举国大怒,莫迪誓言复仇,出动空军越境轰炸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进行回击,击落了一架印度的米格-21战机,还俘虏了印军飞行员,大战似有一触即发之势。
(被俘的印度飞行员)
为了应对可能的战争,巴基斯坦将驻也门的大部分军队调回国内,导致沙特失去了地面的一条臂膀。
紧接着2019年4月,苏丹发生政变,军方推翻了统治苏丹三十年之久的巴希尔,但新上台的军人过渡政府无法控制局势,各路人马趁机占山为王,苏丹国内陷入动荡。
为应对国内局势,苏丹军政府决定撤回在也门的驻军,任凭沙特怎么劝也拦不住。
这下,沙特在也门彻底没有地面部队可用了。
没办法的小萨勒曼,只能硬着头皮重新派上了沙特陆军,然后就在2019年9月的奈季兰战役中丢了大人。
此战,装备精良的沙特陆军三个旅被胡塞武装击溃,损失数百台装备,并有多达2000人被俘,闹出了笑话。
(翻车的沙特陆军装备)
奈季兰战役彻底把沙特阵营的信心打没了,一个月后,阿联酋宣布从也门撤军,其他海合会国家也相继停止了在也门的投入,沙特在叙利亚、也门两条战线上失败了,被伊朗堵在家门口打。
而这,正是沙特和伊朗和解的基础。和解是打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是沙特被逼得没办法了。
03
两条战线都失败后的沙特,面临两个选择:认怂,与伊朗缓和;或者请求美国介入,打击胡塞武装。
小孩子才做选择,沙特全都要。
2023年3月9日,沙特和伊朗在北京达成了和解,两国一致决定重新建立外交关系。当时,许多人欢呼,中国促成了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和解,“一带一路”的大门即将打开。
理论上的确如此,但实际没那么简单,沙特此时是一边与伊朗和解,一边请求美国介入,立场由一边倒向美国,变成了两头吃,还谈不上谁是赢家。
但美国最终不愿打击胡塞武装,因为胡塞武装不好对付,没有十年八年是搞不定的,美国不想再踏入一个泥潭了。
看到美国没有同意,沙特又开出了另外的条件:让美国提供安全保护,以及民用核技术。
安全保护,就是要大量驻军;至于民用核技术,其实是想借机掌握核武器。
这两条加起来就是一句话:沙特想确保自身的安全。
客观地说,第二个条件虽然有难度,但第一个,美国是可以考虑的,大量驻军不一定要十万八万,也许只需要一两万,再加上以色列部队(别忘了以色列在此前塑造的军力强大的形象),足以确保沙特的安全了。
不过这里有一个障碍,就是沙特和以色列没有建交,作为逊尼派老大,在巴勒斯坦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沙特是不敢和以色列建交的,否则就得承受伊斯兰世界的怒火。
但拜登为尽快战略东移,强行试图先建交,再谈巴勒斯坦问题,外界不知道美国私下给出了什么条件(大概率是答应了第一个条件),从种种迹象看,到今年9月,两国的建交已到临门一脚。
如果两国建交,美国就扳回了一分,我们充其量算是扛住了“阿拉伯之春”的攻势,赢得并不多。
然而,哈马斯在10月7日发起的“阿克萨洪水”行动,彻底打乱了美国的计划。
“阿克萨洪水”戳破了以色列的军事神话,证明了以军的实力不过如此,IDF(以色列国防军)不再是那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它的内部已经严重腐朽。
这样一来,少量美军+以色列军队,是无法确保沙特安全的,毕竟就当前的局势发展而言,日益衰落的以色列,能保住自己就不错了。
并且,以色列的报复过于猛烈,已造成了超过1.2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75%是妇女儿童,别说伊斯兰世界,现在是全世界的舆论都炸了,给沙特十个胆子都不敢建交。
伊朗总统访问沙特,则为沙特的摇摆最终划上了句号,伊朗总统此行还参加了在利雅得举行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巴勒斯坦问题特别峰会”,峰会通过了对以色列的谴责。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谴责,而是伊斯兰国家对以色列侵略行为的明确表态,决议中有一句“强调巴勒斯坦问题在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心目中的核心地位”。
这句话是对美国说的,意思是别想绕过巴勒斯坦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建交。
在众怒之下,沙特完全失去了两头捞好处的可能,它只能选择与伊朗和解,加入“一带一路”寻求发展,这意味着十三年的“阿拉伯之春”事实上走向彻底终结。
回顾这十三年,前面半段是美国掌控全局,沙特和伊朗陷入断交,2016年后的几年,是战略相持,2019年,沙特在奈季兰战败后,中俄伊在中东开始进入反攻阶段,再到今天的迫使沙特完全站队。
原先服务于“重返亚太”的阿拉伯之春,反倒成了美国的回旋镖,为什么会这样呢?
“阿拉伯之春”走向失败,归根结底是美国实力下滑导致的,过往美国的实力在全球都是绝对优势,其他国家加起来都打不过它,任何一个区域,美国只需要投入一部分力量,就可以实现控制。
随着中国的崛起,尤其是五年贸易战下来,已经证明美国光是应对中国,都已经相当吃力,使出浑身解数都未能得逞,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区域投入的资源,就不得不减少。
奥巴马提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挑起了“阿拉伯之春”,试图在把中东搅乱后,全力对付中国,但他和他的继任者没有意识到的是,中国的实力比想象中要强得多,增长的速度也比想象中快,任凭美国怎么打,也打不动。
当中东各路人马看到美国打不动中国,不得不把更多力量抽离中东后,他们知道机会来了,于是中东的和解进程开始,中国虽然促成了伊朗和沙特的和解,但客观地说,是他们两国确实有意愿,我们才能促成,否则神仙也没办法。
(伊朗总统参加利雅得峰会)
两国有意愿,本身就是一种壮起胆子的行为,放五年前,美国衰落还不明显时,两国就算内心有意愿,也不敢表现出来,是美国衰落迹象日益明显,他们才敢于表现。
乌克兰、中国、还有美国内部,现阶段的美国问题多到爆炸,所有人都看出来了,拜登政府已经焦头烂额,根本无法再在中东投入太多资源。
而“阿克萨洪水”冲垮了以色列军队防线,则明明白白地告诉了全世界,以色列,这个美国册封的中东总督,已经不足为惧。
既然如此,那伊朗和沙特握手言和,结束“阿拉伯之春”,就没什么好害怕的了。
“阿拉伯之春”的结束影响将是深远的,它意味着中东由乱到治,和平发展将成为中东主题,这绝对是以色列的噩梦。
原因很简单,以色列的国家规模太小,几乎没有发展潜力,只要周边国家进入和平发展状态,用不了多久就会超过以色列。
在无法挑动周边战乱的情况下,以色列只有一个选择:对巴勒斯坦实施种族灭绝,扩大国家规模,增加发展潜力,国防部长加兰特说巴勒斯坦人是“人形动物”,那可不是说说而已,是以色列社会的真心话。
(加兰特)
但这样一来,以色列便站在全人类的对立面,它为了自保,会死死地拽住美国,不惜在道义和战略上拖美国下水。
拜登知道被拖下水意味着什么,所以拼命挣扎,不过结果不会有太大悬念,而这,将令中国迎来空前的战略机遇,寻求和平发展的中东各国,必然加入“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这扇大门的打开,将一扫贸易战以来的阴霾,让我们走上一条全新的、没有依附性的发展道路。
过去这十多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最艰难的时期,美国在各个方向的极限施压,国内带路党的不断配合,导致社会极度悲观,一度有颜革风险。
但这一切,在莱希和小萨勒曼握手的一刻,都烟消云散了,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重返亚太”已经事实破产。
接下来,我们是时候发力“一带一路”了,通过实实在在的发展,带领各国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同时也让国内走出过去几年的压抑氛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