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向东的趋势和逻辑
@转载自“南方+”,文/朱紫强,有删节。
@按:广州新一轮城市战略,首次提出“三个中心三个广州”。当中,首次提出与市中心并驾齐驱的“东部中心”,很明显才是当下广州的重点。也符合城市主政人事轮替的基本逻辑。与其说是府前路的决策,不如说是本届主官的意志。所以,对于东部的黄埔和增城来说,这个五年是史无前例的大发展机遇,把握好了,将成为支撑未来10-15年的关键要素。
21年前,广州雄心勃勃,在江边果园菜地规划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如今已发展为国内最耀眼的城市CBD之一。
当下广州这条大船,再度驶入规划的起点。
广州新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延续“8字方针”,即在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基础上,优化提出“两洋南拓、两江东进、老城提质、极点示范”的“16字”方针,形成“一带一轴、三核四极”的空间结构,实现老城区“历史文化核”品质提升、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功能提升、南沙“未来发展核”能级提升。
不难发现,广州城市战略调整,既是对过往规划的更新,也是对区域坐标的重塑。你或许会好奇,广州城市规划为何一路向东,这次规划调整对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又意味着什么?
01
沿江筑城:广州城建的底层逻辑
广州城建一路向东,是地理因素使然。
相比原来的“东进”,此次“两江东进”尺度更大,将广州、东莞交界之地,定位一跃成为广州东部中心。
回望广州2000年城建史,广州城市中心一路从荔湾区向越秀区,再向天河区拓展,如今向黄埔区迈进。产业、人口随之东移,脚步不断加快。
广州背靠大山,珠江穿城而过,形成一片沿江平原带。无论是荔湾、还是越秀或者天河,都属于江畔平原区。当珠江水道穿过市中心进入黄埔,就与对岸的东江隔江相望。
按照沿江筑城的逻辑,广州城市发展的边界到了黄埔,似乎应该戛然而止。
但把格局打开,出海口沿着东江上溯,广州增城、黄埔仍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
规划提到“两江东进”的“两江”,即指珠江和东江。其中,规划768平方公里东部中心,将由黄埔区与增城区合作共建。
况且相比天河、黄埔,增城拥有较多连片产业用地,开发强度仅为17%,发展空间巨大,可建设储备用地超过200多平方公里。
广州东进的逻辑,既是对待开发土地的利用,也是对沿江筑城传统的延续。
位于出海口的南沙,与市中心距离超过100公里。两洋南拓、两江东进,广州城市中心片区的基础定位从“二”(一主一副),转变为“三”(三大中心),迎合全球城市多中心布局趋势。
广州新城市战略规划提出的“三核三个广州”中,东部中心明确为“现代活力核”。
这也意味着,关注东部,就是关注广州的现在。
02
枢纽长成:面向粤东拓展战略纵深
广州向东,另一大原因是枢纽向东。
当前,东部中心坐拥新塘站、增城站、增城西站三大交通枢纽,已开通或落实规划有4条国铁、5条地铁、3条城际、6条高速公路。
全域10分钟上高速,30分钟可达广州中心城区,40分钟内坐拥广州、深圳两大空港和黄埔港、新塘港两大海港资源,1小时通达大湾区所有城市……
“三铁合一”的新塘站,更成为广州当之无愧的东部枢纽。
对内,新塘站兼顾广汕高铁和珠三角城际客流,依托广汕铁路、广深铁路、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广中珠澳高铁新塘站联络线4条国铁,以及新白广城际、穗莞深城际、佛穗莞城际3条城际,13、16、17、20、28号线支线5条地铁,打造成为“三铁合一”东部枢纽中心。
对外,作为国家东南沿海高铁通道——甬广高铁一部分的广汕高铁,途经广东、福建、浙江3省15个城市,可成为大湾区和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纽带。
依托5条国铁、4条城际、19条地铁,东部中心将构建地区畅联全国的“12358”时空圈,形成区域互联、全国通达的铁路网络,承载“轨道上的大湾区”。
从区位看,“两江东进”把原来的“东进”向南面的珠江、东江靠近了一些,让增城区位价值更加突显。
某种意义上看,“两江东进”是“珠江广州”进一步拓展腹地,并与“海洋广州”、环珠三角融合的重要战略支点,对再造新广州的战略布局至关重要。
03
洼地效应:战略新兴产业向东集聚
广州向东,还有一个原因是产业向东。
今年上半年,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成交金额逼近30亿美元。同样是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希音(SHEIN)花了十年的时间,超过时装零售品牌Zara和H&M,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快速时尚品零售商。
两大巨头境外“厮杀”,同时抢滩登陆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片区,在增城成了“友邻”。
其中,希音在此落户供应链总部一期项目;Temu则抓紧租赁了公铁联运片区项目厂房布局仓储物流。
他们为何钟情增城?因为增城西站是广州重要的公铁联运枢纽。
今年以来,经由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每个月平均开行30余列国际班列,基本实现“天班”开行。班列有中欧、中亚、中老、中越四大主线,通达12国23城。
布局增城,就可以从这里把货物运至欧洲。
作为大湾区“黄金内湾”的北顶点,谋划从“大广州”到“强广州”能级跃升,东部中心既要盘活既有存量空间,产生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更要通过筑巢引凤,使空间价值真正变现。
相对于广州、深圳,超低容积率下的东部中心,形成资产性价比“洼地效应”,可快速承接天河、黄埔乃至深圳、香港的产业迁移。
在战略规划加持下,将创造出极具优势的发展机会,成为撬动穗莞深、大湾区联动长三角“大循环”的战略支点。
如今,东部中心占据广州40%工业产值、40%上市公司。增城重点布局的“芯”“显”“车”三大主导产业,更是指向未来发展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支撑广州向东向南拓展,打造穗莞深合作的前哨站。
今年6月,总投资超百亿元的TCL中环广州项目在黄埔开工。而就在去年,投资350亿元的TCL华星光电广州项目在黄埔与增城交界区域投产。
04
联动深莞:打造大湾区科创新高地
广州向东,最重要的原因是大湾区经济东比西强。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吸纳了中国最多、最年轻的人口,经济总量有望跻身世界第一湾区。但可以看到,大湾区经济重心明显偏东趋势日益明显。
东岸“深莞惠”2022年经济体量约达4.90万亿元,而西岸“珠中江”经济体量仅约1.15万亿元,后者仅是前者的不到1/4。
如今,东岸已成为中国科创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集聚地。
“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视角看,广州东部中心已成功进入科创‘枢纽+开放’的最前沿阵地,未来黄埔和增城可充分利用广州‘两江东进’的城市规划,走在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各个科创中心发展的最前列。”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表示。
今年初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提出“扎扎实实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以协同莞穗、联动广深、面向华东的新站位,加速东部中心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核心集聚地,这是“再造一个新广州”,推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子,对大湾区未来产业布局具有极其重大的创新价值。
更关键的是,沿着“东进”的脚步,广州产业、人口、经济中心也将从珠江向狮子洋拓展,加快广州城市格局从江河主导向“海洋主导”演进,推动中心城市与周边的东莞、惠州、深圳更深的互动。
区域城市融合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二十年发展的大主线。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向东意义深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