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朋友圈“三天可见”,是不合群的表现?

朋友圈“三天可见”,是不合群的表现?

生活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英国人类学家、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曾提出过“150定律” ,该定律指出,人类智力或资源允许一人拥有稳定社交关系的人数是150个左右。


文|孙雅兰

三年前,我应聘一份互联网的工作,进入到第三轮面试时,面试官向我提出了一个令我措手不及的问题:“你为什么从来不发朋友圈?”惊讶之下,我停顿了几秒,凭借本能快速给出了一个最朴实的回答:“我不是从来不发,只是最近三天没发,我的朋友圈设置成了三天可见。”对方听毕,没有就这个问题继续纠缠,而是径直跳转到了下一个问题。虽然最终我还是得到了那份工作,但直到现在也不知道这个答案是否令对方满意。从那以后,我总是不断回想,不爱发朋友圈是个问题吗?难道这代表了一个人不合群?

自从朋友圈开发出“三天可见”的功能,我便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感觉收获了一项类似隐身术的超能力。在那以前,我总是头一天情感充沛地发完朋友圈,第二天便心怀羞耻地将其删掉,删完又觉得生活的记忆也随之消失,不免为此感到遗憾。很多时候,记忆总是需要依附一些记录才能得以保留,不是吗?但“三天可见”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天可见”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避免被“挖坟”。随着微信好友的数量急剧膨胀,我们已经很难再用“好友”关系来界定通讯录里的人。到目前为止,我的微信通讯录里有2049个人,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我已经想不起是谁,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跟我仅有一两次的对话记录。如果这2000多号人都能翻到我十年前的朋友圈,总让我有种站在明处被暗处之人围观的不安感。毕竟,如今谁的通讯录里不是充满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亲人、同事、朋友、合作对象以及各种无法归类的人,他们原本应该待在各自的平行宇宙里互不牵连,被安放在MSN、QQ、钉钉以及电话簿等不同分类的区域里,但朋友圈的“大杂烩”打破了这种平衡。

《二十不惑》剧照

事实上,在那场面试结束后的三年里,我在朋友圈里的活动开始全面收缩。不仅设置了三天可见,也越来越少更新状态,更新频率从以周为单位,逐渐变成以月为单位。以前经常会发一些个人生活的碎片,比如去过的餐厅、参加的聚会、游玩的照片,现在基本只发一些与公共领域有关的话题,比如看过的文章、对逝者的悼念。在朋友圈里与友人的互动也越来越少,尽量秉持“能点赞就不评论,能略过就不点赞”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的消耗。

相信除了我,越来越无法掌控朋友圈关系的大有人在。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微信通讯录里已经达到3000余人,他每刷一次朋友圈,就会顺手删掉几个人,因为很多人他已经想不起来是谁,还有一些因为时过境迁已经疏于联系,留着联系方式也无用。他对朋友圈的印象甚至比我更糟糕,甚至不惜动用“Low”这个形容词。他将自己朋友圈里的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晒优越感为主,包括喝了什么名酒、买了什么好车、交了什么新朋友,处处展示高人一等的姿态;另一类是以刷存在感为主,喜欢在朋友圈高谈阔论,无论看见什么都要下场评论两句,生怕错过“在场”的凭据。长此以往,他便将自己不喜欢的行为反观为镜,每当自己想要发什么动态,脑子里便回荡起一个声音:“不要成为自己讨厌的人。”最后索性作罢,收起手机。

这位朋友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读为逃离社交网络的“自证陷阱”。当朋友圈里涌进越来越复杂的关系,社交平台便成为一个自我展演的舞台,展演的动作也开始随之变形,人人都想竭力扮演讨喜的角色。这样的陷阱并不独属于社交网络,而不过是现实生活的延伸。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早在上世纪50年代便洞察到这一社会心理,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他建构出“戏剧论”用以探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秩序,将人们的日常活动比作剧场上的演出。戈夫曼发现,当个体出现在他人面前时,总是按照一种筹划好的方式来行动,以一种既定的方式来表现,以期控制他人所接受的情景印象,也就是所谓的“印象管理”,并通过区分前台和后台来区隔展演的舞台和真实的世界。

日剧《凪的新生活》剧照

复杂的社交网络无疑放大了人们展演的欲望。无论是精挑细选的图片,抑或是苦思冥想的文案,无一不是对“理想自我”的塑造,成为一种苦心筹谋的交际策略,这就导致真实的自我被刻意隐藏甚至遭到抑制,不切实际的幻象成为最高标准。而从中衍生出的比较心理,又将所有人拖下无法穷尽的漩涡,在焦虑和疲惫的状态中循环往复。美国心理学家简·M.腾格(Jean M.Twenge)和W.基斯·坎贝尔(W. Keith Campbell)将这种过度自我欣赏的顽疾命名为“自恋流行病”,因其把每个人都变成了只爱自己倒影的纳喀索斯,他们同时认为“网络2.0时代”就是病灶所在,在社交网站的助力下,自恋现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蔓延至一场“全球性的瘟疫”。

朋友圈成为令人越来越有负重感的存在,并不是因人性格决定的,背后实在是有一些人类天性的共通点。英国人类学家、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曾提出过“150定律”,该定律指出,人类智力或资源允许一人拥有稳定社交关系的人数是150个左右。这意味着,虽然人类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但人类的社交能力与石器时代没什么两样。朋友圈这种超出极限的负荷,在一场热闹喧嚣过后,最终还是会让人感到疲于应付,从关系和信息过载的场域中离开。

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社交斋戒”,试图以各种断舍离的方式夺回自主权。豆瓣上此起彼伏地出现各种“不发朋友圈”或“戒断社交媒体”的小组,B站、抖音、小红书等泛娱乐平台的兴起,也为逃离社交网络的人提供了不同选择的阵地。由Quest Mobile在2019年发布的《在校大学生洞察报告》显示,年轻人的微信人均使用时长相较2018年下降了6.3%。由凯度发布的《2018年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显示,社交媒体对用户产生消极影响的比例,从2017年的89%上升至93%。

《故乡,别来无恙》剧照

伴随着社交网络无孔不入地蔓延,它带来的消极影响正大范围侵蚀个体的心灵。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曾用“群体性孤独”来形容信息技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人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与人进行交流时,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接反而变弱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让人形成几种错觉:一、我们可以把精力分配到任何我们想关注的地方;二、总会有人倾听我们;三、我们永远都不用独自一人。特克尔认为,社交媒体加深了“我分享,故我在”的思维定势,让人通过不断地分享行为来确认自身的存在感,联系别人仅仅是为了减少焦虑,这既不会加深我们与对方的连接,也难以让自己从孤独中解脱。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也曾在《透明社会》一书中对信息时代否定一切距离的氛围敲响警钟,他认为这样一种“透明社会”无益于人类心灵的栖居,因为人类灵魂需要另一种空间:“在那里没有他者的目光,它可以自在存在。它身上有一种不可穿透性。完全的照明会灼伤它,引起某种精神上的倦态。”

插图|豆角上台艺术工作室

自从开启社交降级后,我感到自己终于从众多无意义的社交活动中解放出来,轻松地解除了被复杂欲望越捆越深的枷锁。外出旅行或是跟朋友聚会时,我不再花更多时间专门拍照,而是静心享受所到之处的美景美食,专注于跟身边人相处的点点滴滴。我也不再焦虑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或分量,而是精心打理每一段独处的时光,真挚且实在地拥抱生活。或许,这已经开始接近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所提倡的“亲近世界的倦怠”:随着自我逐渐弱化,自我存在的重心从自我转移到世界。现在,我也可以像汉德克那样悠悠地说出:“倦怠是我的朋友。我重新回归到世界之中。

如果再让我重新回答一次三年前面试官的问题,我想对他说:“活在朋友圈的人,未免太累了。”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23年第46期,参考书目:[美]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群体性孤独: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美]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德]韩炳哲:《透明社会》,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







排版:空豆 / 审核:杨逸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盘点:AI 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怎么样了?华为与小鹏汽车互怼?两位大佬朋友圈“隔空回应”派出所所长发朋友圈“卖红薯”,网友却狂赞!关注世界“多动症宣传月”:如何区分“不成熟的表现”和多动症?如何治疗多动症?当一个"不合群"的人,决定重启人生——真正的聪明人,大多不合群本周的CIE出分,A-level中文考生的表现令人惊讶!女孩们,你不必假装很合群!上任即将一年!奥克兰市长Wayne Brown的表现能打几分?他们说了心里话!一个人去别人家里,带三样东西,就是低情商的表现十个袁大头如果一个人没朋友,也不愿意合群,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今天可见2024年“最大太阳”;研究称活的人体细胞具有共振频率丨科技早新闻维密上季度净销售额12.65亿美元符合预期,CEO称“对中国市场的表现继续感到兴奋”54 索命幡“真正在乎你的人,会有这个藏不住的表现”一个人不爱了,最狠心的表现,就两个字这才是成年人真心爱一个人时的表现保险人发朋友圈那点事儿——销冠朋友圈心法大揭秘男人不爱了,最狠心的表现,就两个字红色日记 参军体检 12.1-20紧急提醒!朋友圈热传的“三件套药方”,别给孩子乱用!55 梅花印×媚外 | 国产AI在实战中的表现,已经值得被吹爆了!以色列军队的表现假如一个人没朋友,也不愿意合群,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智能”,让灾备“可见”教育Talk|天!孩子内向不说话、说话晚、不合群是自闭症?被确诊了怎么办?派出所所长发朋友圈“卖”红薯,被网友们狂赞!一个四十岁的单身男人,在朋友圈“疯狂社交”华尔街投行预测:2024年,美股会如何表现?【教育】研究发现:父亲经常这样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会更好!人到中年,千万别在朋友圈“显摆”这三样东西,看完你就懂了此条朋友圈仅老板可见【高洁赋跪求秋衫卷天记】诗小说(第四回) 高洁赋 江湖一伤心 朝颜变妒花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