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们90后真的不能失去他
Sayings:
你绝对猜不到今天是什么日子。
前段时间,当我在排期表里看见“世界电视日”五个大字时,我承认,我激动了。
作为 90 后,一些看电视的回忆扑面而来:
很上瘾。只要不喊睡觉,大家都跟猫头鹰似的,从早上 6 点的《朝闻天下》看到下午 5 点的《动画城》。
电视是一个家毫无疑问的 C 位,全家人看着电视吃晚饭,伴着电视声做家务,在沙发上小睡,电视必须开着当背景音。
@爱我家崽崽 01年买的电视,现在都还能用
毫不夸张地讲,90 后这一代的部分人格,都是被电视塑造出来的。
我们的幽默,是靠电视一遍遍重播春晚培养的;
我们看男人的眼光,是偶像男主手把手栽培的;
我们的知识,是靠《开心辞典》《幸运52》的题库撑起来的;
我们如今的 KTV 歌单,集齐了各大热播剧的片头/片尾/主题曲。
当然,如今的电视早已经不稀罕了。
手机、电脑、平板,任何一个屏幕都能看节目。偌大一个客厅,很多人根本没有留电视的位置。
世界电视日,其实不仅是一个庆祝电视这种工具的日子,更重要的,是认可电视所代表的哲学:
面对一方屏幕,我们曾经永远充满耐心和好奇。
我们曾因为电视而长久、频繁地坐在一起,构筑了一份宝贵的温情。
电视机的背景音,总是可以在破碎的忙碌中,随时让你得到休息。
那段以电视为生活轴心的岁月,最终消失得无声无息。
01
要是问“什么事能让你连做 24 小时不厌烦”,小时候的我肯定会跳起来说:
看电视啊。
不光精神特别投入,姿势还特别虔诚。
看电视的动作全国统一:搬个小板凳,端端正正地坐在电视机前。
挨骂也是全国统一的,尤其是当你无意识靠近电视,耳边总会传来振聋发聩的一声:
“你钻进去看得了呗!眼睛还要不要?!”
一整天的时间安排,都得围绕电视来。
要是想看的节目撞一起了,还得动用做题家技能——统筹。
这个综艺会重播,先看别的;
这个台演得慢一集,先看别的;
这个台进了广告,没事,另一个台刚好开播。
最烦的就是每周二下午,看着看着就停台了。
唯一能休息的时间,就是广告。
你都不敢相信“休息一下,马上回来”这 8 个字,能激发多少人的潜能。
能抽个空把饭做了;
@兔子
能在两分钟内洗完一个澡。
想看上电视,光会时间管理还不够,还得掌握点特工技能。
超群的记忆力——精确地背诵每个台的数字。
优秀的谈判能力——熟练向爸妈立誓“看完这集我就去睡觉!”
敏锐的观察能力——打开时提前记下是哪个台,音量是多少,方便复原。
出众的反侦察能力——在众多上楼梯的声音中精准分辨哪个是我妈。
过人的行动力——辨认出是爸妈后迅速拔掉电视电源,拿扇子或湿毛巾降温。
那叫一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唯一的 bug 是,爸妈是接受过更高级训练的优秀特工,不管咋伪装,还是很容易被抓到。
但没关系,心理素质要过硬。被抓到了也能顶着一脸清澈的愚蠢发问:
“啊?我没看啊。😳”
像极了如今我摸鱼,就算领导站我身后,我也能神情自若地说:
“啊?我没摸鱼啊。😳”
打工经验 30 年,全靠从看电视抓起。
02
现在回头看,看电视这么投入真不能怪我。
——主要怪当年的电视节目太好看了。
当年好多剧,搁豆瓣个个都是 9 分往上。题材丰富,水平高超,最重要的是,根本看不完。
我们最大的一个错觉就是,电视剧都特长:
《西游记》只有 25 集;
《上错花轿嫁对郎》只有 20 集;
《放羊的星星》只有 20 集;
《红楼梦》只有 36 集。
仔细回想一下,这种错觉想必是受了我妈的影响,毕竟她最爱的台剧《意难忘》,有整整 807 集。
也有可能是重播太多次了,比如光《西游记》就重播了 3000 多次。
播一遍我就看一遍,来者不拒,等看到后来,主题曲往往听一个字我就知道在播什么。
比如,“啊~~~啊~~~啊~~~啊~~~”,
是《新白娘子传奇》的《渡情》。
比如,“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就是《还珠格格》的《当》。
看剧看到走火入魔了,还得角色扮演,才足以表达对电视剧的爱。
披上白色床单,头上再插个衣架,就是简易版白娘子。@AW
特别喜欢香妃,学小燕子把家里我妈种的花全采了来洗澡,被痛打了一顿。@江宴
眼睛蒙个布装失明,然后用紫薇语气对我妹说,一个破碎的我怎么拯救一个破碎的你。@小北
学装扮还不够,没用的手势也学了一大堆。
03
04
我怀念的, 是无言感动。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