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放弃北京户口去美国读名校?我没这么傻这么天真...

放弃北京户口去美国读名校?我没这么傻这么天真...

育儿
川妈说说

写这篇文章缘起我和一位朋友的讨论。她看到我的文章,知道我想带孩子去国外游学,就问我是不是打算送孩子出国念书。我回答,我希望他们或早或晚能有留学的经历,但是具体什么时候,我还没有明确的规划。

她劝我还是早做规划,把孩子送出去。虽然放弃北京户口有些可惜,但国内实在太卷、孩子太累了,去国外上学轻松就能上名校。我没有直接反驳她,跟她分享了珍妮弗·布莱妮·华莱士的书和一篇写美国高校发展野心的文章。

其实哪里都一样,不可避免地都要竞争,只不过换了一种卷的方式(当然孩子可能适合不同的方式)。我期待孩子能有留学的经历,从来都不是希望他们借由留学少学习、逃避学习,而是看到不一样的学习模式、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不过说回来,虽然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大趋势,但可以为孩子打造包容和支撑他们、给他们无限安全感的小世界。


这些年,不管是媒体还是身边的人,在谈及教育时,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寒门再难出贵子”。


大数据的统计也说明了这一点,学霸们更多来自中产家庭。父母有财力、有眼界、有知识,可以给孩子的学业提供更多助力。


在我们的印象里,从小被父母托举的“优等生”,势必会在成长的道路上无忧无虑、习惯性地持续优秀下去。


但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看似轻松的中产教育,实则父母和孩子都苦不堪言。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让我们看到了上流社会教育的剧场效应。


最近出炉的一部大作,再次把矛头指向了美国精英教育的“内卷”。


它就是美国知名记者、《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撰稿人、《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珍妮弗·布莱妮·华莱士的最新著作《Never Enough》。



出生就开始的


“教育加速赛跑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段子:


现在走进一家书店,大概率只能看到两种书。


一种是成功学,一种是心理学。成功学满足了人们快速积聚成就的欲望,而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在“求而不得”时自我疗愈。


这个段子虽然有点夸张,但它却用戏谑的语气,讲述了一个真实又讽刺的现实——一切都在加速。


社会学者哈特穆特·罗萨曾提出“社会加速理论”:


科技的快速迭代,带来了社会变迁的加速。社会环境的急速改变,又导致个人生活步调变得越来越快。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加速跑”,才能保证自己不掉队、不被抛弃。


如果把这个加速理论对应到教育上,也非常应景——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被要求又快又好。


就像珍妮弗在书中所说的,我们的孩子正在遭受“职业化的童年”(professionalized childhood)。


中产家庭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学校,甚至是整个社会要求“各方面都好”。不论是学习成绩、兴趣爱好,还是长相谈吐、家庭条件,处处都要“完美”得恰到好处。


为了考上top大学,从幼儿园开始,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要为“升学”服务。


他们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按照父母的安排,毫无悬念地加入“比成绩、拼绩点、刷简历”的大军中。


这和国内的“教育内卷”之风,何其相似。


想想之前屠版朋友圈的“6岁孩子逆天简历”,再看看身边4岁学琴、5岁学棋的“学霸”标配。


我们的孩子也正在经历着“每一步都不能错”的教育内卷和教育加速。


都不说小学、初高中,幼儿园的娃可以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系鞋带,但一定要识字量过千、能够自主阅读、英语脱口而出。


再牛一点的,还要对古诗古文如数家珍、名人历史信手拈来……


身边孩子不管牛娃还是普娃,周末无一例外都行程满满,被各种兴趣班占据,上学比上班还累。



自相矛盾的父母


一边无奈,一边鸡血


有人说,这种精英式的内卷教育,是双输的局面。孩子被迫参与竞争,父母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珍妮弗的调查中,多数父母表示自己也很矛盾,让孩子内卷是被逼无奈后的妥协。


一来,大环境逼人。别人都在努力,如果只有自己不卷,带来的结果不是轻松,反而是落于人后的巨大焦虑和压力。


就像珍妮弗在书中举的例子,一个名为莫莉的高三女孩,每天只睡5小时,剩下的时间不是在学习就是在校队训练。


之所以把自己逼得这么紧,是因为同班同学大多都在参加大学预修课程,作息时间也都集中在凌晨三点。


二来,名校录取率越来越低。想要拿到好学校的入场券,孩子除了拼尽全力,别无他法。


不管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大多数父母都认为进入一所精英大学,是孩子成年生活幸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的确,国内父母疯狂鸡娃,目的也不过是想让孩子考上好大学、拥有高学历,进而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保证生活无虞。



抑郁、空心、自杀


名校光环下的困境


很多父母都认为,名校就是最后一道门槛,只要迈过去,就万事大吉了。但现实却总让人啪啪打脸。


数据显示,美国藤校学生自杀率要远高于普通大学学生。同时,这些学生爆发心理问题的几率也更高。


很多名校的孩子因为压力大、睡不着觉而精神崩溃,他们可能不会自杀,但会选择求助于酒精和药物,严重的还会出现酒精和药物依赖。


国内也有相似的情况。


心理学博士、精神科医生徐凯文,早在2015年就指出名校学生的“空心病”问题:


在初入北大的新生中,30.4%的学生厌恶学习,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意义,有些学生甚至想过放弃自己。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天之骄子”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是因为遇到了大挫折。相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小生活优渥,成长中也一帆风顺。


而且,这些学生都不是普通学生,他们是高考战场上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赢家,是社会公认的天之骄子,被认为是最积极主动、最懂学习的那群象牙塔尖孩子。


普通孩子,就更不用说了。


但其实,空心病还算是轻的,正在遭受抑郁、躁郁等心理问题折磨的孩子不在少数,而且这种问题正越来越低龄化。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统计,在中国约有 3000 万青少年( 17 岁以下)存在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蓝皮书显示:


2020 年青少年的抑郁率为 24.6% 。随着年级升高,抑郁率也会升高,小学抑郁检出率为 10% ,初高中增加到 30%-40% 


这些数字都在说明: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严重。




有毒的“成就文化”


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珍妮弗在书中把这种无限内卷的中产精英教育,概括为“有毒的成就文化”。


它扎根于内卷教育之中,压得孩子喘不过气。


这种有毒的成就文化,到底源起何处?从目前看,过于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虽然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能包容多元的文化,但在升学体系中,依旧是以成绩为标准的单一评价体系。


作为学生,孩子和整个家庭是否成功只取决于一件事:成绩好不好、考没考上名校。


或许因为我们从小就在“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成绩论中长大的,所以潜意识里早已接受这样单一的评价体系。


甚至在自己成为父母后,还会照搬这种评价体系来卷自己、卷孩子。


可这样真的对吗?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价值感”。它是说每个人生来就有自己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是被需要的、是重要的。


但当过度依赖外部评价时,自我价值就很容易被“条件化”。


换句话说,为了获得更高的价值感,大家会盲目地做外界认为的“好人好事”。


就像当成绩成为升学唯一的指挥棒时,父母为了让孩子成功,而选择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切都以成绩为中心。


同样地,孩子会为了向爸妈、老师、同学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不停地卷学习。因为只有好成绩能证明他的价值,让他觉得自己是重要的。


但从真实感受看,孩子们是不快乐的。


他们一边被裹挟着去追求好成绩带来的世俗意义上的高价值感,一边又要面对激烈的同辈竞争、永远要考第一的学习压力,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父母和孩子


该如何“解毒”?


说句实话,当整个大环境弥漫着“内卷”之风时,想要独善其身很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就像面对“有毒的成就文化”时,我们也可以做一些“解毒”之事,让孩子和我们自己都轻松些,起码不必为了迎合外界而逼疯自己。


1、把价值感还给孩子


我们会不断追求外界的认同,去做看似“正确且成功”的事,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


但事实上,自我价值和外界所认为的成功并不是划等号的。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从小学会把自我价值和外在成就分开。


分享一个珍妮弗举过的例子:


我们可以给孩子一张20元的钞票,问他要不要,然后将钞票弄皱弄脏后,再问孩子要不要?


最后,我们告诉孩子,无论钞票完好无损还是被弄脏弄皱了,它依旧是20元钞票。


我们每个人就像这20元钞票,不管是否考了好成绩、是否进了好大学,我们的价值是永远不会改变。


2、和孩子建立情感连接


我们常常说,“家是避风的港湾”。


对孩子来说,父母既是他们爱的存储器,也是他们压力的减震器。


但现实中,作为父母的我们却常常充当着孩子的“主宰者”。从他们出生开始,就不停地用行动和语言操控包办着一切。


我们费劲一切帮孩子扫清成长中的障碍,避免他们出错,却不知无形中剥夺了孩子选择人生、表达自我的权利。


所以在养育过程中,父母要学会“划清界限”。


不包办、不控制,把主动权还给孩子,让他们选择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体会自己对生活乃至人生的掌控。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的明白什么是自我,从而缓解成就压力带来的“磨损”。


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曾说:父母做的一切是为了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是的,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让孩子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成为一个内心充盈、乐观生活的人。


参考资料:

珍妮弗·布莱妮·华莱士《 Never Enough》

哈特穆特·罗萨《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

徐凯文,“空心病”与时代教育下,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有多难

徐凯文,“空心病”正在毁掉一代年轻人


也许你还想看
【孩子生病千万不要上体育课】
喜欢记得点亮小红心

推荐阅读


在大学待了10年后,我不想鸡娃了

过去的孩子挨骂还挨打,为什么抑郁自杀的没有那么多?

今天,我想以班主任的身份,认真跟大家聊一件事

老纠结推娃父母的焦虑,你问过鸡娃的感受吗?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放弃北京户口,我带孩子逃到香港上学,却发现自己太蠢太天真北京家长注意!和美国顶级私校校长面对面,解读名校录取逻辑穿名牌,上杂志,读名校,长大了的王诗龄还好吗?美国待久了,去英国读个夏校吧!名校预备役!G5夏校开放申请!那些亚裔优等生们,为何入读名校后表现一言难尽?为什么移民加州?因为美国公立大学前五名,四间在加州,孩子读名校不愁对话: 再谈谷爱凌和洋五毛放弃北京国际学校转机构学A-level,她却转头拿到剑桥兽医offer!!50岁,英语零基础,没有北京户口的她成功移民加拿大放弃北京户口去香港上学后,才发现「轻松上名校」的想法太天真...別讓我一個人醉放弃北京高薪, 华人全家移民来种菜..美国15个对钱包最友好的大学城里,都有哪些值得申请的名校?怎么劝儿子放弃985,去警校?放弃北京二环房、为娃赴港,在香港真实生活什么样?去美国读高三对申请美国名牌大学有什么优势?笑喷!父亲吐槽儿子在高中学校的午餐,网友:我的减肥餐都没这么寒酸...一位父亲内心的声音:我真希望,女儿没那么会读书,没上北大,更没有去美国读博…高学费、低录取、学习压力大...为了「高回报率」而读名校,到底值不值?太激动,好久没这么兴奋了放弃北京户口去香港上学后,才发现轻松上名校的想法太天真了2024年最天真婆婆出现:我没房没车没彩礼,让儿子娶老板女儿,多陪嫁几套房子好了放弃北京二环的房,为娃赴港。他和我聊了聊香港真实的生活。故事 I “从没这么快乐”,30岁教师入职Costco,收入增半金正恩为什么天天看侦察卫星拍回的图片?英国2023高潜力人才签证,官宣认可39所名校,澳洲仅1校上榜,香港1名校跌出榜单,上海2名校新入选华男“忍不住”!经常溜去厕所拍女生洗澡 即使他读名校、做公司CEO只是贴上所写,很少回复,因为林彪的教导没忘:懂你的,何必回;不懂你的,回什么?——— 及其他一百五十 聚餐前NBA球星马布里,申请落户香港!曾拿到“北京户口”…【教育】出国读名校的女生,我不建议你做全职太太我为什么要去美国读本科?一百四十九 家书美国大学MBTI民间票选结果出炉!i人e人怎么选择最合适的名校?美国华裔男子经常溜去厕所拍女生洗澡 即使他读名校、做公司CEO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