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匠心铸就实力,江苏安用以创新科技升级儿童出行体验
作者/可欣
人群结构迭代加速细分品类崛起,聚焦在婴童出行行业,随着新生代母婴家庭交通安全意识的觉醒,个性化、品质化的家庭出行需求愈发旺盛,尤其是2021年儿童安全座椅纳入立法再次助推了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容。站在母婴消费侧,用户购买诉求升级,品类升级和产品创新成为重塑企业增长的全新战略。
专注安全座椅研发制造25年,江苏安用手握50+个ECE证书、70+项专利,并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致力于提升全球儿童出行的规范与革新。在CKE婴童用品展现场,母婴行业观察采访到了江苏安用座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光明,这位身兼江苏省国际商会副会长、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副会长、中华儿童安全基金会副理事长等数职的“行业老兵”向我们分享了江苏安用品牌经营逻辑与婴童出行行业深度观察。
25年实力积淀
专注聚焦安全座椅深耕细作
“我们公司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最初是100%出口欧洲市场,严格执行欧盟ECE/R44/R129标准和美国FMVSS213标准,并获得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认证及销售许可,真正开始在中国市场发力是2013年。”在采访中曹光明介绍道。
洞悉到中国安全座椅市场的巨大机会后,江苏安用开始加码布局国内市场,目前旗下已有贝贝卡西(Baby Car Seat)和佰佳斯特(Best Baby)两大自有品牌。“深耕行业多年,安用积累了很多研发、生产、制造、检测、认证等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正是企业不断成长的动力以及高筑壁垒的优势。”曹光明向母婴行业观察表示。如他所言,起源于1997年的江苏安用在行业内可谓积淀深厚、荣誉加身:不仅是中国第一张3C证书获得者、中国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国家标准(中国《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GB27887-2011))的制定参与者,还是国家大飞机C919项目飞行员和乘务员座椅研发制造商,产品达到航空领域的AS9100航空基础质量体系标准认证。
产品远销国内外、合作国家航空项目、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与不俗的实力相比,这家老牌企业略显低调。据悉,安用接下来将进一步深化母婴渠道建设布局。“好的产品需要建立更广泛的消费者认知,需要有渠道伙伴共同推动,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曹光明表示。或许这便是老牌国货的一贯作风:默默精耕细作内生力,致力于做产品实力派、长期主义品牌。
以创新驱动产品升维
引领品类新一轮变革
90、95后高知父母站上C位,精致育儿理念随之成为流行,势必会衍生更深层次的进阶需求,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出行需求是每个品牌都要面临的一大课题。据母婴研究院发布的 《儿童安全座椅市场洞察报告》显示,更具科技感、美感和细节感的产品才能真正对味年轻母婴用户。曹光明对这一点表示认可,“行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鉴赏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细究之下,“科技感、美感、细节感”也是安用儿童安全座椅打造极致化产品的核心路径。曹光明认为,颜值经济下,产品第一眼要好看,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其次是产品使用舒适便捷、更具人性化;第三则是要满足消费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产品使用价值的同时,带来长久的陪伴感和体验感。
聚焦产品维度的升级,江苏安用紧跟智能化时代浪潮,旗下品牌贝贝卡西(Baby Car Seat)最新推出的幻影Pro安全座椅定位中高端,在标准上通过ECER129/E1(德国) 认证。座椅除了360°旋转等基本功能外,更是具备智能入座感应、温度检测调节、语音交互控制三大智能化功能,为家庭出行打造智能舒适的体验。智能化之余,安用为座椅舒适度建立起差异化竞争壁垒。长久以来,父母在选购安全座椅都更关注安全性和便捷性,忽略了宝宝的乘坐体验。秉持着满足每个小生命舒适乘坐、健康的需求,安用从宝宝使用场景出发,将产品后向安装延长至18kg,让C型安全座椅座舱在后向安装时为宝宝的颈椎和腰椎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支撑。 。
又如旗下另一品牌佰佳斯特(Best Baby)推出的Q7 Plus产品,更是发挥安用的航空背景优势,真正解决了宝宝乘坐不舒适的痛点。通过结合航空座椅带组系统研发思路,设计出预警式带组系统并获得新的专利。这套带组系统只有在检测到紧急情况下才会自动收紧安全带,真正让天性好动宝宝实现自由又安全的出行,打破了传统座椅不可动的束缚。
谈及未来规划,曹光明表示,江苏安用未来还将持续专注在安全座椅领域。“出行是永远不会消失的需求,但是以什么方式出行、怎样安全舒适地出行,是一个值得不断研究、探索的话题。有很多新高度需要我们去攀登、有很多新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立志要在安全座椅行业做深做透。”以矢志不渝的初心抱负、匠心如一的研发实力,江苏安用正在一步步飘出“巷子”,飘进千万母婴家庭的后排座椅。相信在接下来的行业大浪淘沙中,诸如江苏安用这样坚持创新驱动、陪伴用户成长的企业才能历久弥新。
群满加母婴行业观察首席服务员微信
关注母婴行业观察内容矩阵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