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人都在发烧咳嗽?这里是最常见的4种原因以及处理方法
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大家身边感冒、发烧甚至肺炎的患者明显增多,有些学校出现了“一个干倒一窝”的局面。
近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王全意在采访中介绍,从儿童医院和儿研所门诊就诊情况来看,儿童呼吸道传染病排名前四位的为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感染。
对于成年人来说,流感也已经提前进入流行期。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46周(11.13~11.19)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部分患者还存在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
下文将按流行强度介绍目前常见的四种呼吸道感染,说说它们的病原体是什么、会引起什么症状、哪些人感染后最危险,以及如何预防感染、感染后何时需要就医。
流感
病原体:流感病毒,目前流行的主要是甲型流感中的H3N2亚型。
典型症状:高热(可达39.0~40.0℃),常伴有畏寒、寒战、乏力、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全身症状较重。
高风险人群: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孕妇以及分娩后两周内的女性、过度肥胖者、有慢性疾病或者免疫系统受损的人。
有无疫苗:有,流感季来临前打最佳,目前有条件也可以尽快接种。
关于流感疫苗的一些疑问,如不同类型的疫苗有什么区别、怀孕了可以打吗、每年都要打吗等,可进一步参见链接:《流感来势汹汹,现在打疫苗还来得及吗?》
人腺病毒感染
病原体:人腺病毒(HAdV)。
典型症状:发热伴咳嗽、咳痰、咽部不适、咽痛等,可出现腹泻、 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少数出现肺炎者多持续高热(38.5℃以上),可伴呼吸急促、胸闷。
高风险人群: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脏病等患者。
有无疫苗:暂无。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典型症状:轻症患者(多是成人和大龄儿童)可表现为感冒样症状,如鼻塞、流涕、干咳、低热、咽痛等;重症病例可有严重咳嗽、哮鸣、呼吸困难、缺氧等表现。
高风险人群: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早产儿和6月龄以内的婴儿)、65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病或肺病患者、免疫功能受损人群等。
有无疫苗:暂无。
肺炎支原体感染
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种不同于细菌和病毒的微生物)
典型症状:发热(多为中高热)、咳嗽为主,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
高风险人群: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5岁以下儿童、成人也可发病。
有无疫苗:暂无。
点击下文链接,可见儿童因肺炎支原体肺炎住进ICU并接受支气管镜治疗的经历,以及医生对本疾病传播、表现、诊断及治疗的解释:《娃穿上心心念念的奥特曼衣服,带着些许还没被肺炎淹没的威风进了ICU》
感冒发烧了
什么时候去医院?
出现上述不适后,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前往公共场所,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同时观察发热等症状变化,注意休息、补充水分,适当使用退热药物。
如果出现以下表现,建议就医:
①呼吸困难或急促、心悸、胸闷、胸痛;
②持续发热3天以上;
③嗜睡或抽搐;
④尿量减少;
⑤症状减轻后再次加重。
除此之外,以下高危人群应及时就医:
①三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现发热;
②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特别是心力衰竭或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
③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接受化疗或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由于医院环境增加交叉感染风险,且近期就诊患者数量较多,如果症状轻微且未出现以上情况,可考虑暂时居家观察治疗,遵医嘱复诊,不过度频繁就诊。以此避免混合感染多种病原体,加重病情。
如何预防感染
以上4种疾病,均为呼吸道传染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
正是由于这种传播特性,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环境中容易发生聚集性、暴发性的疫情,形成“一个干倒一窝”的局面。
接种疫苗,一直是最安全、有效的传染病预防方式,但我们目前面临的很多传染病还没有可用的疫苗,因此日常生活防护就尤为重要。
而呼吸道传染疾病在日常防护上有相似性。
①勤洗手:用干净、流动的水,加上肥皂或洗手液最有效,并至少揉搓20秒。
②戴口罩:尤其是必须要去到人群密切处时,佩戴前最好洗净双手,佩戴时注意贴合面部,口罩变湿/被污染时及时更换。
③多通风:冬季来临,为了保暖房间容易更长时间密闭,但这会增加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如果条件允许,还是要尽可能多通通风。
④少聚集:人群聚集,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传染病会变得更易于传播,近期家里有老人、孩子、孕妇的,可以减少一些非必要外出,或者外出时做好防护。
⑤可以适当储备一些常用药物及医疗用品:如消毒酒精、解热镇痛类药物(如布洛芬)、补盐液、体温计等。
作者:代天医、黎小球
编辑:luna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