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江浙沪二娃妈,家里开厂年入千万,却养不起国际学校娃?

江浙沪二娃妈,家里开厂年入千万,却养不起国际学校娃?

教育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一个接受国际教育的娃,到大学毕业总共需要花多少钱?”


上面这个话题,“爸爸真棒”曾经算过一笔账(点击直接阅读),而前些天小红书上的一篇热门笔记,再次把这个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发笔记的妈妈坐标江浙沪某地,育有二娃,家里开厂,年入千万:“我给两个孩子每人准备了一千万,但现在看起来——还不够。”

金钱的话题自然是流量密码。很快,笔记下就刷出了几百条回复。


“ 不愧是小红书,一千万说得和我的一千块似的。” 这是路过的吃瓜群众。



“炫富要有点下限好吗!”


也有其他的家长认真回应:


“仔细算算,一年30万左右的学费,在加上一面20万的培训费夏校,高年级搞竞赛再每年多加10万,申请费几十万一家起码要签两家,大学四年学费每年100多万,确实1000万还是勉强了一点。”


贴主回复:“准备每个娃再追加200万。

这些本来在私密小圈子里算算账的话,公开在社交媒体,就像金属钠落水,烧得火星四溅,一番唇枪舌剑后,“路边审判员”甩下一句结案陈词:


“都是人傻钱多!有本事去考清华北大!”


此句一出,犹如在地铁上悄无声息出现的人生浊气,只剩下 “笔记已删除”的提示,如战场上未散的硝烟,昭示着价值观曾经的短兵相接。

如果要给国际学校贴一个标签,普罗大众一定会用力大笔写下一个“贵”字。一些明星真人秀节目,让普通的家长们目睹星二代的生活百态,也顺便耳闻这些孩子学校的学费之贵。

如果说,镜头前的星二代,尚且能下乡捉鸡,作普通穿戴,并把家里的物件打码遮掩;而教育的选择,却暴露了这些家庭对孩子们的高投入。

屏幕前的观众们,对于明星身上穿戴的高定礼服和珠宝,未必会心生嫉恨——毕竟他们在寒风中饿着肚子穿戴这些物件也是怪不容易——但人人心中皆有痛处,“我一定要给我的孩子最好的教育。”

家长们都这样想着,对钞能力能带来的教育回报,不免带有隐秘的排斥;一些迎合大众期待的话题,就格外地具有热度:


“ 花几百万留学,回国月薪五千”、“留学不如留房”……


花大价钱上国际化学校,出国留学,投入巨大,回报却远低于预期,这不是把钱往水里扔?这是很多在国际教育圈外徘徊犹豫的中产家长最大的心病。

不说一千万,就算把预算优化到几百万,也让精于投资的职场精英们心有疑虑:

买房买股票,尚且要细细研究经济大势和政策变化,精心计算投入产出比,并随时准备止损;投资在孩子身上,正因落子无悔,更得掂量一下不是,尤其是在当下经济紧缩的情况下……

本文为约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点击最上方的#国际教育费用专题看更多精彩文章。


国际化学校交的学费都去了哪里?

很多白手起家的初代精英们,不同程度地经历过这个场景:

一年学费二十多万?娃是在学校用着镶金马桶,还是天天吃鲍鱼?” 老家的发小调侃道。

对比一下,免学费的公立中小学似乎也没差在哪里,尤其在江浙沪的富庶县市的学校:同样拥有簇新整齐的教学楼与宽阔运动场,同样每间教室和宿舍配备了空调与护眼灯,甚至百分之九十的老师持有一本或者硕士文凭。 

而身在国际教育圈的人知道:有一些国际学校甚至没有自有办学场地,长期租赁校园。

这是应了那句“人傻钱多”,“国际学校都是割韭菜”吗?

从根源上看,地处中国的国际化学校,其实是在大环境下允许被特殊存在的,为了满足小部分人的需求而打造的——比如,唐代达官贵人冬天吃到的温泉黄瓜。

黄瓜没有什么特殊的,它的价贵,缘因高昂的造价。

学校首当其冲的成本,是硬件的投入。根据某城市教育局,在其政府门户网站上“政务公示”栏目的公开信息:

一个普普通通的,设立在县级城市的,达到60亩建校发证规模的学校,从征地,修建,到最后采购各项设备的成本,最低也要1.5亿元

而运营一个2000名在校学生规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年的工资支出与维护支出,在人均GDP约一万元左右的县级市,需要1500万元左右,平摊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每年运营成本为8000元。

以上校区硬件建设与运营成本,在公立学校均由各级政府用每年财政预算来拨付。

而国际化学校从本质上来说,是自负盈亏,自筹资金的教育机构。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即使是私立民办学校,也能每年从政府收到一笔补贴,数额对头部学校来说,只是个添头;但不少的腰部学校,也指望着这笔补贴周转一二。

毕竟,姓公还是姓私——终归还是自己人。而国际化的学校,是来做客的外人,不享受一分钱的政府补贴,全靠自筹资金。它的前身,是跨国企业外派到中国的外籍员工子女学校。

为何国际化学校在创始之初,需要收取每年几十万的学费?实在是因为成本很高。当初的需求只有少数人有,学校招生至多几百,少则几十个学生而已。

场地租赁成本也就罢了,最高昂的成本,是请到合规且符合本国教学标准的老师——其难度,不亚于唐代的菜农,借着天然温泉的热气搭建温室,培育黄瓜——各项资源都缺乏,需要千里迢迢地配备资源,只为满足少数人的需求。

随着民办双语,国际化高中等一系列“国际化学校”,在最近十几年扩展国际教育赛道,让更多的中产家庭也开始考虑让子女接受国际教育,外籍教师的工资水平也在水涨船高,进一步推高国际学校的师资成本。

根据行业公众号“顶思”的调研,招聘和雇佣一位普通的外籍教师的人力成本为39600-63300/人/月,还不包括琐碎的福利成本在内。

这个数据,解释了大多数国际学校一年二十万到三十万不等的学费去了何处——国际学校师生比一般是1:6甚至1:3,仅教师的每年工资,就需要2个到3个学生的学费来覆盖。

也就是说,让学校正常开课运营,就需要总学费的一半左右作为支出。 

从这个角度看,普通家长的幸福感来得容易:仅仅和公立学校拥有同等条件,国际学校已历尽千帆。这也算是——“为了和你平起平坐地喝杯咖啡,我付出了多少努力”的一种版本吧!



这笔钱花得值吗?如果你觉得自由价更高 

现在我们都明白了,国际化学校这根“温泉黄瓜”,成本确实不低。

那么问题来了,这根黄瓜,就非吃不可吗?吃了还能长生不老吗?

家有小儿,刚刷掉一笔巨额学费,入学湾区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化学校的一年级法语班。

儿子父亲因为工作需要,是常驻中国的法国人,孩子在中国长大,融合父母两方教育体系是刚性需求;然而,在2023年的在华外企收缩,外派福利越来越少的大环境下,我们家和大多数的跨文化组合家庭一样,都需要自掏腰包上国际学校。

开学三个月,作为父母,对于这家名声在外的国际化学校,最大的感触是:自由。 

首先,学校没有统一的教材,每周每堂课的内容都是老师自编,这需要父母时刻关注学校的沟通平台seesaw,来跟进各个科目的教学进度。

在家长私底下拉的小群里,前两个月最多的问题就是:今天的作业是什么?seesaw的密码忘了怎么办,谁知道那个法语阅读作业纸贴在哪……诸如此类的细节问题。 

我家的娃没有做幼小衔接,又是班里最小的孩子,写字进度慢,相比小区里读公立学校的一年级孩子,更是望尘莫及:小区里的公立妈妈们已经开始晒孩子们颇有风骨的书法作品,我家娃写的字仍像鸡啄米一样随机涂鸦。

我的中国人好胜基因开始蠢蠢欲动,想着向儿子侧面打听一下班上其他同学的情况。要是知道别人也有困难,我就放心了! 

儿子脆嫩的嗓音一口回绝:


妈妈,老师不让我们偷看其他同学的作业呀!

然后他安慰我道:


别担心妈妈,中文课我大概也就是倒数第五吧!

说完他挺起胸膛,等我表扬。

儿子,你知道你妈二年级的时候,把钓鱼写成“钩鱼”,导致没考100分被家长嘲讽到四年级吗?

于是我给各科老师发邮件,表达了对自己娃学习掉队的担忧。

中文老师表达了安抚



说孩子程度不一在一年级很正常;另外,我家孩子在口语表达算比较好的,相信很快能赶上读写的进度;最后,中文课有进行班内分级,孩子分在母语级别,但写字不足的话,会及时调整作业要求,不进行统一规定。 随后,老师把发给我们的作业做了明显的调整,更加符合小朋友的学习曲线。

英语老师回复灵魂三问



孩子听力口语没问题,至于阅读写作——亲子阅读做到位了吗?Kids A-z的课后阅读每天打卡了吗?有练习控笔吗?有的话,孩子会进步的。

法语老师最佛系



孩子同时学三种语言的字母表,有混淆不是很正常?不过,孩子的数学挺不错呢! 

我回复着邮件,心里想:怎么我小时候,“钩鱼”就是我一个人的锅呢? 

当然,我的一年级,只有两门课要应付而已。

在国际化学校中,课程设置的自由是一项基本方针:对比公立学校的固定科目排出的课表,在国际化学校,课程设置多则上百门,少则几十门可供选择;

学术水平不要求整齐划一,即使在学术要求严格的某AP校,学生在选必修的数学类科目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班;

更不用提,学生进入大学后,拥有的选校和选专业的自由——仰望星空时,即使一时迷茫,也能随时步伐不停,奔赴心之所向。

著名的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大学选修书法课点亮了他的创新成果的故事,成了家长们对孩子们最真诚的愿景——愿孩子如春天的嫩芽,身上的每一分力气,都用来向上生长,而非抗争阻力


为了教育的定制化自由,

家长们付出的不仅仅只有金钱

那么,为孩子教育花了这么多钱,家长们一定感觉非常尊贵?

学生们一定来自非富即贵的家庭,互相攀比,就像偶像剧里一样?

答案其实没有绝对。 

在校门口确实有开劳斯莱斯送娃上学的家长。但也能看到,某个妈妈用一辆3000块的小电驴,前一个,后一个,载着两个穿着价值30万校服的娃;

学校的保安都是整齐挺拔的青壮年,行政团队确实中英文流利,但无论是邮件还是电话,语气都拿捏得非常精妙,体现“我们和家长之间是帮助学生成长的合作关系”。

让很多新生家长不适应的是,新生班级拉了微信群,但仅限于在群内发内容简短的通知,并且多数教师设置了限制,不和家长私加微信沟通。 

国际化学校的家长,想要半夜夺命连环call班主任?想要在群里宫斗表达不满?想要等着老师秒回信息?

对不起,没有这个机会,有任何问题和意见,请您发邮件,用old fashioned的速度,来进行沟通。

对我来讲,儿子进国际化学校后最不适应的是什么,第一名非放学时间莫属。

大多数国际学校放学时间是下午三点半到四点之间,余下了大把的费妈时间。

多少次,顶着挂在中天的烈日,在下午三点这个普通打工人刚结束午休的时刻,我牵着娃,眼热地望向对面那所公立小学——他们至少还有两个小时才放学呢。

如果把学费均摊到每个小时,这每日平白多出来的几个小时……

不,岂能用金钱算计,它们是——价值观的表达!

多出的时间是用来做什么呢?

在学校的邮件里,他们将学生们称为“learners”(学习者),并且强调Home Support,翻译过来就是:

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在家里帮助你家的学习者呀!

亲子关系相处的时间有没有保障?

学习者的户外运动有没有保障?

有没有参与ASA课后社团?

至于能不能用几十块钱的课外托管费,让老师盯着学生自习,写作业,顺带看娃……如果你这么想,家长,你肯定不是学校的目标客户。

随时要记得,完全的市场化运营,意味着国际学校正常情况下,只对自己的办学宗旨负责。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在多样化的选择中,有挑选的权力;但反过来理解,消费者不喜欢鲍鱼的味道,鲍鱼亦没有错,请君另换一盘菜。

在国际教育圈,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择校服务机构,为家长搜集信息,帮助决策挑选最符合教育目标的学校: 

有的学校强调项目式教学,旨在培养“聚焦全球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有的学校注重“学术成果”,用十几门AP必修课,为学生打造爬藤的阶梯;

有的学校主张全人教育,用心打造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高尚品德,强调”多元化价值观”;

有的学校历史悠久,重视体育,出过好多得过国际赛事奖牌的校友;

有的学校是公立背景的国际部,即要学国家基础课程,又融合AP,IB课程,用中考筛选最顶尖的学霸打造完美爬藤率……

在公立学校的运营模式中,升学主要靠统一标准的考试选拔:如果你的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不能完美满足考试标准,那么家长,就请你咬牙一起“削足适履”,不管付出多少,只要穿上这双标准尺码的鞋,才能上岸。 

如果选择国际化教育的家庭也以成绩为唯一标准,那么,以上宏大叙事的学校都应该门可罗雀,只剩下爬藤AP学校屹立不倒才对。

我家娃所在的学校,距离著名爬藤学校不到2公里。然而,即使在完全市场化自由竞争的环境下,爬藤校并没吸走所有的生源。方圆5公里内,还有好几所国际化学校,大家各自安好,运营正常。

在近几年的大环境监管加强冲击下,仅有少数新学校因证照问题而未能落地,却罕有因为生源不足关门的学校。

正因为学费高昂,能撑起一片天。经历了时间考验的国际化学校,即使没有很大的办学规模,也总能生存下来。

当然,也有外部的批评:


“没有亮眼升学成绩的学校,都是割韭菜!” 


真是如此吗?

在开学的第二个月,我收到了儿子艺术老师的邮件,被告知:

您的学习者在艺术课堂上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我们可采取措施ABC,请您配合在家里采取措施AB”;

△艺术老师的反馈邮件

在第三个月,我们又收到了艺术老师的两次回复,分别告知我们 “学习者自我评估注意力问题有无改善”;“老师评估注意力问题有很大改善”。 

△艺术老师的反馈邮件

收到第一封邮件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小题大做?艺术课而已,玩闹一下没什么吧。

而老师的第二封第三封邮件,让我开始思考,学校的办学愿景里说到的“家庭和学校配合,给予学习者足够关注”的意义。

早早放学让学生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关注每一门课程的认真投入程度,不让家长加微信消耗老师的精力……这些措施,固然是美式教育的作风影响——甭管您是什么社会名流,都得准时参加孩子的演出和比赛,巩固亲子关系!

当然,以上措施,也让教师更早下班,使得教师有精力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迫使家长花更多的时间,在教育的核心人物——学习者——的身上。

换言之,家长虽然是掏钱的一方,却不是学校服务的对象。

无论是从长远规划,还是短期目标,学校的教育规划,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心健康。

「 写在后面的话 」 

不可否认,国际化教育的金钱成本,并不能成为其高质量的证明。有了一点多余经济资本的家庭,大多数是希望为孩子寻找一条更加适合自身特长,有更多学习自由,而探索出来的道路而已。

这条道路上有风险,有机遇,有挑战,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中,一定会有部分家庭对于投资回报率产生疑虑;在阶层矛盾日益尖锐时,也一定会有刺耳的声音,迎合不怀好意的想象。

作为家长,看着在午后阳光下,背着书包穿过大操场向我奔来的儿子,我偶尔恍惚:当初在学校里,如果我也能选择降低难度的数学课,和更深入的历史课——我的今天,会有不同吗?


12月2日(周六)下午

真棒·国际教育节

谈英语、数学、科创

线下活动席位有限,扫码占座哦👇👇~


11月27(周一)晚20:00

绿洲、贝赛思、清澜山,

分别适合哪些家庭?

11月28(周二)晚19:30

国际校学生如何练英文演讲?

11月29(周三)晚19:30

圈内大咖解读新时代

「美本申请风向标」

11月29(周三)中午12:00

TOP5美高妈妈「寒假鸡娃经」

11月30(周四)晚20:15

「变局」之下,如何稳住名校录取?

12月1(周五)晚19:30

美国顶尖中学、大学

夏校盘点及申请攻略

12月8(周五)晚20:30

名校生心理问题频发

牛娃真的更脆弱吗?



👇滑动看最新线上活动预告👇



点赞&在看,及时收到推送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打工人攒钱买的香奈儿,还是输给了这个“江浙沪富家女的Zara”?江浙沪版阿那亚,让打工人活了过来“因为15斤猪肉,我把我妈送上热搜”:为什么父母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广东省长率团遍访江浙沪,“第一经济大省”向长三角学什么?冲上热搜的江浙沪爸爸,被停止造神“赌鬼”儿输光家产!7旬中国老太惨宿街头:为何辛苦一生,却养出“白眼狼”?作家鲁敏:书写江浙沪小老板的“金色河流”「宝宝碗」女孩是怎么取代江浙沪「独生女」的?打工人攒钱买的香奈儿,还是输给了江浙沪富家女的Zara?江浙沪上门女婿:收最贵的彩礼,却没狗自由“江浙沪有多富”热搜越来越离谱,本地人都不敢认了“江浙沪有多富”热搜越来越离谱,连本地人都不敢认了......宝宝碗女孩是怎么取代江浙沪独生女的?我,魔都二娃妈,准备几百万读国际高中,却被中介割了韭菜……为什么江浙沪独生女,防火防盗更要防老公?富人不吃海鲜上海滩90%优质国际化学校都来了!2023菁上海国际学校博览会名单确认,抓紧报名私荐||听说最近江浙沪的“厂二代”们,穿得都“很徐斯”……“富贵”标签,戳痛普通江浙沪人红色日记 形势大好 7.26-31江浙沪独生女,被坑惨的一代年入百万的深圳中产父母,养不起一个留学娃?不考公不结婚不生娃,她大概是“江浙沪独生女”天花板江浙沪上门女婿:收最贵的彩礼,当最贱的保姆投资超15亿,前贝赛思校长、弘立书院主任加入!这所占地400亩“江浙沪最美校园”被我们探到了…第十二章 现代文明的意识形态 (1)“赌鬼”儿输光家产,7旬老太惨宿街头:为何辛苦一生,却养出“白眼狼”?打工人攒钱买的香奈儿,输给了“江浙沪富家女的Zara”?【魔都0121】江浙沪饭否,围炉烤串畅聊新年Flag一夜爆火的「江浙沪赘婿」:为爱献身,收下200万彩礼,快乐躺平…比站队更可怕的是失去信任(请不上首页)20岁日本小哥返乡创业,年入千万,竟是靠卖这个!当北方大雪纷飞,这个地方的“秋”却正好热烈,白墙黑瓦、红叶、稻田,从中国画里走来的绝美秋色,江浙沪闽高铁3h内直达!夏婳:两情难相知(十四)两次梦断豪门,年入千万依然跑龙套,隐藏在配角中的女富豪们救不了TVB?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