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警服自带流量,不要减戏也不要加戏
前天下午开始,有一条视频广为传播。毫无悬念地,它激起了大量质疑的声音。
当天看到视频时老编就想,通常民警不会这样,想必前面还有很令人上头的情节。昨天官方发布了通报,原来已经是近一个月前发生的事情,果然有“持续辱骂、推搡现场民警”的部分。但即使前面有攻击民警的行为,这样做也肯定是不规范的。
这个事情很像六年前另一座大城市发生的一件事,因为涉及妇孺,上一次造成的舆情铺天盖地,比这次视频中是一名壮汉的刺激性要大得多。
两次事件的共同点,一来都是使用武力不当,情绪管理训练不够;二来呢,都是被旁观者拍摄视频点燃舆论,只不过上一次是平面的,这一次是立体的,从上往下拍的。平面的我们可以称之为路人视角,居高临下的已经叫上帝视角了。
这很像宗教劝人向善时说的话,中国讲举头三尺有神明,外国讲上帝总在看着你。我们是唯物主义者,一定要认清形势,在你不知道的某个角落,总有一部手机/一只摄像头在对着你。这不是奥威尔在1948年畅想1984年的未来世界,现有的物质条件早已实现了。
世界上那么多人,你既不是吴亦凡,又不是张柏芝,为什么老有人对着你呢,因为你身着警服,这就叫自带流量,不输明星。你这只螳螂哪怕没有捕蝉,只是在树枝上站着,也有至少一只黄雀盯着你。这一点已经被反复证明过了,早该引起全员重视了。
有一名交警抱病上岗,因为没有水喝感冒药,只好仰头干吞,被热心黄雀拍下发到网上,说他值勤时吃东西。
一名协警在安保值勤期间到警车二十米外买水果,虽然“有说有笑”说明警民关系非常融洽,但也被热心黄雀拍照发到当地政府的投诉平台,质问这是不是工作开了小差。
派出所春节期间食堂师傅放假而民警得值班,只好出去买吃的。热心黄雀看到后不顾天冷,宁可自己不过年,在旁边埋伏长达半个小时,多机位拍摄后,既向督查室反映,又向报社反映,“公车私用买烤鸭”。
上面几个都较为古早,黄雀们还是以图片为载体,现在早已是视频的天下。穿着警服出现在公共空间时,你走路都可能被拍下视频发到网上,都要经得起放大镜检验。
穿着警服连吃药、走路都能自动吸引摄像头,何况是更富有戏剧冲突的执法过程呢。而且他人拍摄视频时,可能已经是冲突升级之后了,不一定拍到了执法对象此前的恣意妄为,只拍到了警察使用武力的部分,不能展现事件全貌,这就很容易让人误解。
更危险的是,即使拍到了事件前因,由他人拍摄的视频也是可以剪辑的。在信息靠活动影像传播的视频时代,被剪辑过的视频资料有多么厉害呢?
1991年3月3日,黑人罗德尼超速行驶被拦停,跟这次踩脚视频中一样,他也是个大块头并且是酒后。罗德尼袭击警察,被四名警察多次使用警棍暴击后制伏。
30年前的美帝也没有脸书推特,但电视业早就很发达了,也就是他们更早进入视频时代。一只黄雀用摄像机拍下了这个过程后送到了地方电视台,电视台剪掉了前面罗德尼挥拳袭击警察的片断,只播放了警察用警棍抽打罗德尼的部分。
全国性的几家大电视台也都转播了这段视频,黑人们的情绪被掐头去尾的视频撩拨得欲仙欲死,洛杉矶地方检察院以过度使用武力的罪名起诉了这四名警察。
1992年4月,法院判决四名警察无罪。即便电视台播放被剪辑过的视频已经是一年以前,但12个月的时间不足以让黑人们保持冷静。后来的事情已经载入史册,地球人都知道了。
中国现在也已经进入视频时代了,所以警察们身着警服时不止是要注意言谈举止,执法时更要严守规范,既不要减戏,也不要加戏,对自己负责,对职业负责。就算不是身处视频时代,这也是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
警察为什么被称作执法机器,因为严格来说警察应该没有情感色彩,输入什么指令,就输出什么操作,这才叫机器。如果遭到袭击而什么操作都没输出,这是减戏。如果制伏对方之余还额外输出并非必要的操作,这是加戏。减戏和加戏都说明机器的控制不够精准,需要不断调校,才能做一台好机器。
再次重申,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从文字演进到了图片,从图片演进到了视频,人与人相处的方式也已经从平面升级到了立体,从同层到了错层。身着警服出现在公共空间时,警服将自动引流,一只黄雀可以瞬间将你推送给无数只黄雀。尤其是在高度紧张的执法现场,你很难发现同层的所有黄雀,更难发现居于上帝视角的高层黄雀。如果不想一夜爆红,就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做一台无可挑剔的精密机器,任你黄雀环伺,只当是百鸟朝凤罢了。
(如果您只想动一次手指,请不要按“大拇指点赞”,而是按“六角星在看”,它可以让您的更多朋友看到。如果您愿意按“分享”,那已经相当于打赏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