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量子实验室还在出成果呢,怎么突然把设备白送给浙大了?
达摩院量子实验室的 “ 长征 ” 事业,就在今天 “ 中道崩殂 ” 了。
前些日子,网上关于 “ 达摩院量子实验室要解散 ” 的消息就传的沸沸扬扬。
没想到这周刚开始,达摩院就证实了这个消息:
整个量子实验室和里面的所有设备,都送给浙江大学。
消息一出,各路网友以及媒体们都一片哗然。
毕竟量子计算作为一个 “ 高精尖技术 ” ,很可能会给计算机来一波升级,算力也直接进行一波指数级的飞跃。
而且更重要的事,这几年来,达摩院并不是碌碌无为,反而是在这块搞出了不少名堂的。
这么说吧,早在 2015 年的时候,阿里云就已经打算搞个实验室专门研究量子科技了。
在它之前,谷歌为了入局量子科技,开了个 “ 私人公司全资资助量子计算实验室 ” 的先河。
于是阿里云也有样学样,联合了当时国内在这块比较领先的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量子计算实验室。
并且在 2017 年 9 月的时候,还找来了量子计算领域的大牛施尧耘来坐镇,担任阿里云首席量子技术科学家。
这个施尧耘,过往履历也是相当牛掰了,北大本科、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博士、还是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终身教授。。。
同一年 10 月,阿里云下面的达摩院成立了,这个量子计算实验室,也被划分到了里面。
在施尧耘的带领下,过去六年的时间里,达摩院的量子实验室就一直在这个赛道狂奔,相关的成果也是一个接一个。
先是在达摩院成立的第二年,研究团队就宣布研发出了当时最先进的量子电路模拟器 “ 太章 ” 。
这个太章直接打破了一直以来谷歌对 “ 量子霸权( 指量子计算拥有的超越所有经典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 ” 的垄断。
2019 年时候,实验室完成了第一个可控的量子比特的研发,从设计到制备、再到测量全都是自己人动手做的。
在 2020 年,研究团队还用 “ 太章 2.0 ” 模拟了谷歌前一年搞的一个量子电路,只花了 20 天就算完了。
而用经典的计算方法,这个电路得花超过一万年的时间。。。
去年,实验室还设计了两款量子芯片,把单比特和双比特的精度都做到世界领先水平。
除了这些,他们实验室里面的论文也是一篇接一篇的发。
光是今年世超查到的,就有两篇量子相关的论文上了物理学顶刊。。。
并且到现在,达摩院都已经建成了 Lab-1 、 Lab-2 两座硬件实验室。。。
当然量子计算这把火,也不只在阿里云的达摩院里面烧,其他的科技大厂们以及一些初创企业也都在前些年纷纷加注量子技术。
像百度在 2018 年就成立了自己的量子计算研究所,去年不仅建成了自己的量子计算硬件实验室,还发布了百度的超导量子计算机量羲。
腾讯也在 2018 年成立了个量子实验室,在做一些基础研究的同时,还整了一些实际的应用,比如量子计算辅助药物研发、材料研究等等。
除了这些大厂外,国内这两年搞量子计算的初创企业,也是多如牛毛。
它们拿到的融资,动不动就是几千万甚至上亿。
像去年,本源量子一家就完成了将近 10 亿元的融资,一整年融资金额在亿元以上的就有五家:量旋科技、图灵量子、华翊量子、未磁科技、本源量子。
不过虽然量子科技的相关市场是相当火热,但还是有个现实的问题摆在各个企业眼前。
那就是量子技术现在还在起步阶段,想靠它赚钱现在还不是时候。。。
就拿达摩院的量子实验室来说,看看上面列出的那些个量子领域的成果,虽然个个听起来都很牛,但你要说靠它们盈利,估计一个能 “ 支愣 ” 起来的都没有。
国际咨询公司 Gartner 也曾预测过,量子计算可能还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实现应用上的科技大爆发。
而这次达摩院放弃掉这个做得还算不错的量子实验室,归根结底就是砸钱砸不动了。
像本源量子这种初创企业,虽然现在靠给各个高校或者企业卖量子计算机的营收,已经达到了千万级别,但每年的研发费用还都是一两个小目标起步。
更何况达摩院量子实验室这种还没啥实际商业化的项目,每年就是纯纯 “ 撒钱 ” 。
而阿里和阿里云大家也都知道,今年从分拆到暂停分拆,来了一波反复横跳。
根据阿里官方说法是,在人工智能竞赛如此强烈的现在,太早放阿里云独立或许还不是时候,阿里云仍然需要阿里巴巴集团的扶持才能成长的更好。
从阿里最新的财报上也能看到,阿里云也正在把重心放在收入和利润上。
所以,这次动刀一个不是很赚钱( 至少短期是 )的量子实验室,也不算在意料之外。
并且,前半年达摩院已经进行过一次 “ 瘦身 ” ,把自动驾驶的团队并入了菜鸟,也算是变相为阿里云分忧了。
最后,像这种长期看不到回报的技术,与其攥在自己手里,没经费去投入导致最后烂尾。。。转头去和高校合作、把实验室和设备捐赠给大学,其实反倒是个良策。
等到量子计算有实际的商业化落地可能时,到时候再和高校搞一波 “ 合作 ” ,那时 “ 上车 ” 也不算晚。
但还是不得不感叹一下,这次浙大妥妥的赢麻了。。。
撰文:松鼠 编辑:江江 封面:萱萱
图片、资料来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