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六大跨区产业链的投资商机公众号新闻2023-12-01 10:12随着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加速,京津冀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日益融合,“五群六链五廊”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逐渐形成文|《财经》记者 孙颖妮 编辑|王延春“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候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近年来,全国各城市群、都市圈大力推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发展,加快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京津冀作为北方最大的城市群和国家核心增长极,其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联动备受关注。11月29日,在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暨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上,京津冀三地首次联合主办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并首次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联合招商,达成意向签约项目152个,意向投资额超千亿元。大会主题推介环节,发布了“五群六链五廊”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图景。未来,三地将围绕这一图景进行产业链的重点布局与协作。六条产业链分别为氢能、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六大跨区域产业链图谱亮相,成为投资京津冀的导航图,在首届链博会上得到投资者的青睐。例如氢能产业链,京津冀地区是全国最早开展氢能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的地区,当前京津冀氢能产业链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科技、产业与应用协同基础。11月30日,在链博会上,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了氢能产业推介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国斌表示,京津冀已具备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基础条件,经过全面梳理氢能产业资源,三地已经联合完成了京津冀氢能产业链图谱的绘制和分析工作。“当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已经由疏解存量向共谋增量转变。”会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党组书记、会长任鸿斌表示,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个率先突破领域之一,随着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的加速,京津冀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日益融合,“五群六链五廊”产业协同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分工协作打造重点产业链《财经》了解到,近年来,京津冀诸多产业链开始进入深度融合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专家的调查研究指出,京津冀之间的产业协同发展目前尚未衍生出深层次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工协作,还没有形成区域产业发展的联动发展格局,产业协作层次和水平还不够高,产业融合程度还不够深。面对难点和问题,三地正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协作分工,推进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优链。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11月30日表示,接下来,三地将强化创新协同,共同建好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区域内转化,以创新链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支持链主企业和供应商在京津冀区域布局发展,一链一策,促进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 前不久,京津冀三地共同制定印发了《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协同机制方案》,聚焦氢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机器人六大重点产业链,统筹建立京津冀三地链长制,组织产业链图谱绘制。此次大会上,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表示,在三地重点产业链协同发展中,河北牵头的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和机器人两个产业链。王正谱介绍,河北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有一定的优势。河北拥有新能源整车生产能力的企业7家,年产能108万辆。汽车产业链条比较完整,从设计研发、核心技术到生产制造,都拥有全国领先的知名企业。长城汽车连续7年销量超过百万辆,河钢集团是全国第二大汽车用钢的供应商,中信戴卡铝制轮毂连续15年全球销量第一。近年来河北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较快,巡检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市场占有率排在全国第一位。以唐山和廊坊为主要的集聚区,打造了唐山开源、中信开城等国内领先的机器人龙头企业。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河北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67%,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为了推进两大产业链发展,《财经》了解到,目前河北牵头绘制了两大产业链的图谱,分别制定了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大力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和区域产业协同。天津市则充分发挥工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完备的先天优势,立足“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以滨海新区为主要聚集区,牵头培育京津冀网络安全产业集群,打造滨海新区“中国信创谷”,深化区域协同,构建“1+3+4”现代化产业体系。天津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表示,天津拥有滨海新区、自贸实验区、国家级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产业承载和政策创新优势。拥有作为京津冀海上门户一带一路交汇点,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区位港口交通优势。拥有科教人才、公共服务、城乡空间等资源要素相对富集的优势。近年来,天津重点发展信创,集成电路、绿色石化、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12条重点产业链,扎实推进补链延链深链建链,空客2期,联想创新产业园,中石化大一期,中芯国际大二期等一批牵引带动力强的项目落地。中科曙光、天士力、凯莱英医药等一批高质量企业成为国家级的链主。链群生态体系持续优化,产业配套完整性竞争力稳步提升。在三地产业链协同发展中,北京则遵循“一二三四五”的高精尖产业培育发展思路,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首都核心功能这一核心要求,探索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减量条件下北京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引领津冀两地产业协同创新升级的新模式,坚持产业结构高端化、发展模式数字化、生产方式绿色化发展方向,构建“2441”的四层次新型产业体系(培育形成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四个特色优势的“北京智造”产业、四个创新链接的“北京服务”产业以及一批未来前沿产业)。据了解,三地联合发布的“五群六链五廊”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图景指明了未来产业链合作的方向。据悉,五个产业集群分别是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集群,将立足基础,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关键零部件替代率和区域经济贡献率,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六条产业链为氢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高端工业母机、生物医药、机器人产业链。五条产业廊道分别为:京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廊道,重点依托北京经开区、中关村通州园、天津西青区和滨海新区等,协同布局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等产业。京保石新能源装备产业廊道,重点依托北京经开区、中关村昌平园、涿州高新区、保定高新区、徐水经开区、石家庄经开区等园区,协同布局新型电力设备、新能源装备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京唐秦机器人产业廊道,重点依托中关村丰台园、中关村房山园、北京经开区、唐山高新区、秦皇岛经开区等园区,协同布局各类机器人、安全应急装备等产业。京张承绿色算力和绿色能源产业廊道,重点依托中关村科学城、中关村大兴园、中关村昌平园、张家口经开区、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怀来大数据基地、承德高新区等园区,协同布局大数据、绿色氢能等产业。京雄空天信息产业廊道,重点依托中关村科技园、雄安新区和固安高新区、涞源开发区、涞水开发区等,协同布局卫星通信服务、卫星技术综合应用、运载火箭试验等产业。这些清晰的产业图谱让投资者看到了投资商机。产业链深度融合仍待时日虽然未来京津冀产业合作空间广阔,但产业链深度协同非一日之功。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专家的调查研究指出,京津冀之间由于产业结构的固有缺陷,京津冀开展产业协作、发展跨地区产业集群的过程不够顺畅,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堵点”和“断点”,产业链上下游自由延伸扩展具有一定难度。同时,区域内旁侧产业和关联产业的缺失,产业的区域配套能力和配套水平不高,这些都制约了京津冀产业协同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以集成电路产业链为例,京津冀集成电路主链集中在芯片设计和制造及设备两个环节。其中,北京和河北集成电路主链占比最大的是芯片设计,天津集成电路主链集中在芯片设计和制造及设备,而在集成电路上游的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中游的半导体封测,以及下游的消费电子等应用产业比较薄弱,使得区域间集成电路产业的主体对接合作、成果转移落地困难。对推动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深化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提三点建议:一是要着力深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带动,发挥重点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对产业协同发展的牵引作用。聚焦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加强针对性政策支持,合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聚链成群。建立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优化产业分工定位,强化区域联动和政策协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合力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着力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引领作用,推动京津冀地区高水平创新载体系统布局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加强与国家高新区对接合作,畅通创新成果协同转化和产业化渠道。支持天津、河北国家高新区扶持推广中关村先行先试经验,推动中关村成果转化机构,在天津、河北高新区设立更多分支机构,带动提升区域内产业科技创新整体功能,加快形成新智生产力。三是要着力优化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生态。整体推进京津冀地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构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体系,合力推进京津冀地区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探索推进京津冀标准联盟,深化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标准制定和转化应用。推动区域标准化发展,联合制定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促进统一大市场政策建设文件。共同出台一批区域产业政策,加大人才、金融、土地、数据等要素供给,提升产业协同发展软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京津冀区域产业协作,要支持三省市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合作,支持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产学研创新实体,共建京津冀国家创新中心,攻克一批产业链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袁达表示,“推动更多的北京科技创新成果,在京津冀区域内应用落地,构建布局合理、梯次发展的产业链条。”据悉,下一步加快推进京津冀政务服务标准统一,资质互认,区域通办,深化货物通关一体化管理,提高货物通关效率也势在必行。在知识产权保护、普惠金融支持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对接,吸引集聚产业链、供应链高端人才、资金等等,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责编 | 要琢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