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提升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与风险减量能力
《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在新的金融监管环境下,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将承担更大的责任,需要建立高效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需要保持和提升风险管理与风险减量能力,增强金融体系稳健性。
保险公司是以特定的风险为经营对象,提供风险保障服务的特殊企业。保险公司之所以能够经营风险,在于其发挥优于投保人的技术,准确计算未来的损失成本,并应用风险减量技术,实现风险总量的减小,而不是简单地汇集投保人风险,注重风险管理是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与风险减量能力建设尤为重要。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风险
减量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风险管理不是一个独立的管理活动,而是渗透于经营管理活动的各流程。目前,许多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投入不足,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合规,以满足监管机构一系列合规性文件的要求。
第一,缺乏系统重要性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是一个从上至下、涉及各个层面员工的复杂体系,上至董事会、监事会,下至基层展业人员,都是实施风险管理策略的行为主体。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以规模为导向,重业务轻管理、重规模轻收益的思想,是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的主因之一。或者是管理层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可能导致在战略规划和业务决策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忽视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框架的必要性;或者是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将风险管理文化和价值内化为指导经营的行为准则;或者是员工风险管理意识不足,无法在业务中有效执行风险管理策略,产生风险盲点。
第二,缺乏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一是信息公开透明度不足,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全面、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利益相关方能够获取决策所需的准确信息。缺乏透明度可能导致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难以对保险公司风险状况和经营状况进行有效评估。二是内部信息流通不畅,企业内部需要有良好的信息共享和汇报机制,如果内部信息沟通机制缺失或效率低下,可能导致重要信息不能及时上报,影响风险管理和应急调整能力。三是跨机构信息协同不足,保险机构之间需要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协作机制,以便在市场动态变化时,能够进行快速的信息共享和联合应对,缺乏跨机构的信息沟通机制可能会导致信息孤岛,限制金融体系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第三,内部监督体系不健全。一是监督机制不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如果缺失,相应的监督机制运行不力,就无法对公司的运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和约束。二是监督资源配置不足,如缺少专业的监督人员、监控系统等。三是监督文化淡薄,如果监督文化中缺乏对规范操作、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的重视,监督体系即使在形式上存在,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四,重业务、轻管理的思维模式。一是风险管理滞后。保险公司如果没有及时更新和完善风险管理策略与工具,对市场变动和潜在风险的响应不够敏捷,便难以有效识别和控制新的风险。二是内控制度仍需完善。如果内控制度不健全,导致决策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制衡,无形中就增加了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三是治理结构不完善。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可能导致管理层重视短期业绩而忽略持续发展,追求业务增长而忽视风险承受能力。
第五,风险管理技术仍需要更新。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包括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可以通过历史数据衡量保险公司面临的单一风险或更复杂的、不同种类风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分析和决策,以合理配置资本和进行风险处置。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采用了多种计量方法,并通过规范化的程序和科学模型进行度量。但仍有一些保险公司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停留在依靠习惯和经验层次,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第六,风险管理流程不规范。一些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流程碎片化和局部化,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散布于各个部门,缺乏系统的归集路径,对于由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所产生的潜在风险不具有管理能力,风险管理流程的体系化和系统性不强。
完善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
风险减量能力建设的建议
保险公司应根据监管机构相关规定,结合保险公司实际,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等,保障公司健康发展和稳健经营。
第一,改善系统重要性认识的内部环境。一是开放透明的公司文化。建立一个鼓励沟通、重视透明度和公正性的文化环境,促进信息自由流动,确保关键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到所有相关利益方手中,提升员工对战略、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完善治理结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高效的决策机制和制衡机制,同时,加强与股东的沟通和交流机制,保护投资者权益。
第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一是增强风险管理框架的全局性和适应性。构建目标一致的风险管理框架,确保能够快速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适应内部战略调整。二是强化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测体系。定期开展全面风险评估,持续监测风险指标并实施风险早期预警;采用先进的技术,例如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实时、准确的风险信息。三是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定制化风险控制计划。同时,培养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日常运营与决策过程中,确保风险管理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四是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记录公司损失的事件及其原因,收集损失的经验数据,为全面进行风险的定量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第三,建立并完善全体系的信息沟通机制。一是建立多层次沟通框架,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沟通机制。二是强化信息技术系统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辅助决策过程,提升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水平。三是开展信息沟通培训与评估。提升员工在信息沟通方面的意识和技能,定期评估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根据反馈调整沟通策略和流程,确保符合公司发展需求和治理要求。
第四,建立并完善内部监管体系。一是明确内部监管职责与流程。建立清晰的内部监管架构,确立各层级的职责分工,确保行为的规范性和系统性。二是完善风险管理与防控机制。建立起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维度风险管理框架,同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预案,提高面对风险时的应变能力。三是落实内部审计与合规检查。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定期开展审计活动。同时,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持续监测公司的合规状况。
第五,建立并完善监督模式。一是完善信息披露和沟通机制。保障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间的信息交流畅通,并基于充分信息作出决策。二是设立独立监督委员会。设立一个独立的监督委员会,负责协调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关系,监督执行公司治理中的职责,确保三方监督不被任何一方所控制。
第六,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一是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业务单元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将风险管理要求嵌入经营管理流程中,加强工作协调与沟通,建立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二是全员参与专业管理相结合。做到各级机构、各职能部门、各岗位全员参与、人人有责。三是风险管理与重点管控相结合。风险管理体系覆盖各级机构和业务流程,有重点地监测、防范和化解对公司经营有重要影响的风险。四是事前预防与事中监控、事后处置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常态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注重事前预测、预判和日常防范。五是充分有效与成本控制相结合。全面风险管理的推进应与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相适应,合理加大所需人力、财力资源等的投入与优化配置,注重成本与效益平衡。
第七,运用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一是健全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管理机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状况、自身战略和风险管理目标,制定合理的资本规划,使风险与资本相匹配,强化资本约束意识。二是对业务规划和全面预算进行独立的风险评估,将资产负债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定期对资产负债匹配风险进行评估,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三是将风险减量管理作为保险公司的核心,通过科技赋能、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截至2022年末,14家保险公司设置了相对独立的风险减量管理部门,绝大多数保险公司设置了相关处室单位,30家保险公司建立了与风险减量服务相关的信息化平台,业内已有1300余名专职人员。
稳健经营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实施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根本措施。保险公司要增强风险意识,不断创新风险管理内容,深耕细分市场,挖掘新技术、新业态发展产生的风险减量需求,结合多元化的保险技术,提高风险减量管理水平,进而实现全社会风险的减量管理。
(作者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3年第12期
投稿邮箱:
订阅方式:
1.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2-488
2. 电话订阅:010-6326 5031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