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发动了猛烈的金融战!
相信很多人看到了一则新闻:
12月5日,穆迪评级公司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但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12月6日,穆迪又将香港、澳门特区的信用评级维持在Aa3,但前景展望,也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毫无疑问,这是美国机构配合美国政府对中国发动金融战的重要一环!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说说这件事。
我们先说说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这件事。
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意味着什么?
假设你找我借了1万块钱,说好一年后还,但是时间到了以后,你并没有按期将钱还给我。这时,我见人就说:你借我钱不还。
你说这会发生什么情况?
对的,你的名声(信用)就受损了。
大家都知道你借我钱不还,这会导致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借钱给你。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你再次遇到困难,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假设你有一个非常赚钱的项目,需要很多钱,但是你根本借不到钱去做这个项目;
——由于你的信用比较差,大家不敢借钱给你,所以你为了借到钱就必须承诺要给别人更多的利息,而且要签订各种复杂的合同和资产抵押。
原来你的信用非常好,找别人借1万块,人家很爽快的就借给你,不需要写借条,也不许任何抵押,而且只收你2%的利息。但是,当你的信用变差后,你再找别人借钱的时候,人家要么根本就不会借你,要么会让你写借条,而且每年必须偿还5%的利息,还得拿自己的房子做抵押……
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产生的后果就和上面的过程差不多。
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三家信用评级机构分别是:标准普尔、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其中,标准普尔和穆迪都是美国公司,惠誉是欧资公司。
这三家信用评级机构为什么会得到国际的认同?
很显然,能得到国际社会普遍的认同,那肯定也是长期积累的信用——对一些国家和企业的发展形势预测比较准,无数次得到验证,帮助很多企业或个人避免的投资风险。
我预测未来越南经济会出现大波动,建议大家不要去越南投资,结果越南经济真崩了,这时我就会获得一个“信用”;我又预测,阿根廷经济也会出现大波动,建议大家也不要去投资,结果阿根廷经济也崩了,这时我就又会获得一个“信用”……如此,我预测对的次数越多,信用就越强大,最终所有的投资者都会把我的预测作为投资的最重要参考依据(有时需要花钱才能购买到一些资料)。
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之所以能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评级公司,其实也是依靠自己强大的“信用”。
你预测一个国家未来经济的发展,你肯定要给出这么预测的理由吧?
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理由是什么?
中国中期经济增长放缓;地方债;地产行业持续陷入困境。
这些理由表面上都没啥问题。
但是,问题出现在两个地方:
第一,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问题,穆迪为何没有下调其它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
第二,中国当前的经济确实是遇到一些困难,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也有好的方面,整体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所以,针对穆迪给出的理由,中国财政部逐条进行了“反驳”。
下面的内容比较枯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关于经济增长,财政部用数据说话: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不断提升,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29.8%,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近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预测都显示,中国可以实现增长5%的预期目标。
关于政府债务,财政部也摆出了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法定债务余额35.1万亿元,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5.9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余额61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GDP初步核算数121.02万亿元计算,全国政府法定负债率(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为50.4%。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
关于房地产,财政部也进行了说明: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主体,土地出让收入是毛收入,收入减少的同时,也会相应减少拆迁补偿等成本性支出。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影响,房地产相关税收有所下降,但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没有大幅回落。总的看,房地产市场下行给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带来的影响是可控的、结构性的。
总体上来说,我认为财政部说得非常客观,符合事实。
虽然中国经济遇到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的经济增长率还是比较高的,至少远比美国要高——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可达到5%左右,而美国仅有2%。
前几天,小布什的弟弟有这么一段经典的讲话:关于中国经济,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观察,那些预测不同经济体未来走向的预言家们一直在说“中国经济将会失败”,20年前,15年前,10年前,这样的预测文章在美国屡屡见诸报端,而现实呢?中国经济从未失败。现在,头版头条的预言家们又说,中国的金融状况有多糟糕、房地产有多困难、年轻人的失业率有多高,诸如此类。我是不信的。现实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是5%,但很多人觉得中国经济彻底失败;美国(经济增长)是2%,而我们认为美国仿佛又回到了繁荣期……
中国经济增长率5%,美国经济增长率仅有2%,而且我们认为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是有很大的水分的,而且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则是被低估的。
有没有证据?
有!
发电量数据。
经济发展和用电量是呈正比关系的:发电量越多,经济增速就越快,因为在工业社会,发展离不开用电。
从发电量上来看,中国的发电量一直是持续不断增长的。
相反,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发电量:美国的发电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增长。
有人说,美国是一个金融帝国和高端制造,用电量没有那么高,所以发电量不增长是可以理解的。
我认为,这个解释是不通的。
我们以中国为例:
——中国第一产业(农业)用电占总用电量的占比1%;
——中国第二产业(工业)用电占总用电量的占比65%;
——中国第三产业,服务员用电占总用电量的占比17%。
毫无疑问,工业用电是大头,只要工业发展了,用电量肯定是会增加的。
美国的制造业GDP是一直在增加的,但是用电量却没有增加,这明显是有问题的。
而且这里面有一个悖论:2018年特朗普上台后和中国打贸易战,想要发展自己的中低端制造业,但是五年过去了,美国的发电量却没有任何增加,这岂不是说特朗普的贸易战没有取得任何的效果?
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债务。
说到政府债务,说实话,我挺无语的。
就算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政府债务有问题,中国政府的债务都不会有问题,因为中国的制度和绝大多数国家都不一样的。
日本的政府债务达到了264%,美国债务达到129%,法国112%……为什么那些国家的债务就不是问题,单单中国的债务是问题?
更何况,中国体制和它们都不一样: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拥有海量的国企和巨量的土地,随便出售点国企的股份,政府的债务甚至可以直接归零。
比如,房地产行业比较好的时候,我从事的是装潢行业,但是房地产不行了,我失业了。失业了,我不能就这么等死吧?现在汽车行业非常好,所以我就需要转行,我得去学习怎么修车……但是,这些需要时间去学习,也需要花钱,所以我心里肯定是要抱怨的。
现在的中国就是这样的:很多传统制造业工人和从事房地产产业的人员需要转型,这需要时间和代价,所以社会上的戾气比较重。
中国政府也在想尽办法的缩短这个转型期的时间,也在想办法的让大家付出更少的代价。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办法就是:股市!
企业转型、扩大内需,各种企业都是需要大量的钱的,而现在大家都不敢投资,怎么办?
所以,股市就成为中国目前摆脱困境、见效最快的一个方面。
只要股市上涨,大家就会投资股市,上市公司就能融到很多钱,有了钱,企业就可以扩大生产,大量招工;投资股市,大家赚钱了,就敢消费了,经济也就起来了……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制定了大量利好股市的政策,限制减持、降低印花税、国家队增持……
今年是我们国家队持股最多的一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国家队持股市值达到了3.14万亿,创10年来的新高,而且国家队明确表明未来6个月会继续增持“四大行”……
各种各样的利好持续叠加,但是股市就是不涨!
为什么不涨?
对的,就是美国对我们发动了金融战。
美国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拜登亲自上场唱空中国经济;
今年,拜登在G7峰会、印度、越南等国访问的时候,频繁、公开唱衰中国经济。
说实话,拜登的做法是不体面的,更不合适!
你可曾看到哪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公开场合不断唱衰另一个国家的经济的?
第二,北向资金不断从中国股市流出;
最近一个月,北向资金从中国股市流出金额达到了263亿。
很明显,这是美国资本对中国发动的金融战,就是要打压中国的股市。
看到这,你似乎就不难理解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的真正目的了——这是在配合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打压。
很明显,美国对我们发动了一场金融战。
最后,我想说的:目前的中国经济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美国也对我们进行了多方位的打压,包括科技战、金融战……希望大家能多一些忍耐、少一些抱怨,我们一起共度时艰!
只要度过了这次难关,等我们的新兴产业完全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完成产业升级和转型,那时,就算美国再倾全国之力也不可能对我们产生多大的伤害。迎接我们的将会是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全文到此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原创文章,请点击下面的公众号名片,关注即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