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疾病危害大、易漏诊,很多姑娘却把它当痛经
图片: 黄仔 | 撰稿: 何初七 | 责编: 浮游炮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姐妹们早上好~
前几天我闲来无事刷刷小红书,结果突然看到这样一篇帖子:
滑动查看
▲图片来源:小红书
这位博主一直有小肚子并且痛经,偶然间去医院检查,结果查出来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到卵巢上形成了巧克力囊肿,囊肿最大的地方竟有13cm!
好家伙!这……我感觉不少女生多多少少都有点小肚子叭?再加上会痛经,就有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了?
这给我吓得是连夜查资料,结果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极易被漏诊的妇科病!在英国平均需要8年才能确诊,在美国则需要10年。
那么就借着今天这篇帖子,为大家科普一下这个隐藏的健康杀手,顺便解答一下「有小肚子+痛经」是否就是患上了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什么?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学生可以直接跳过),它是一种妇科疾病,就是与子宫内膜类似的组织生长在了子宫以外的区域,如盆腔内的卵巢、输卵管、腹膜等地方。小红书那位姐妹所说的巧克力囊肿,就是子宫内膜异位到卵巢形成的。
这些异位的组织在月经周期中也会受到激素的影响,导致疼痛、炎症和组织损伤。
尽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影响高达15%的育龄妇女和70%患有慢性盆腔疼痛的女性,但该疾病的潜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图片来源:Giphy
有几个理论性的因素可供大家参考:
经血逆流学说:这是被大众最广泛接受的理论之一。根据这一说法,在月经期间,子宫内膜组织并非只流向宫腔,还可能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内其他区域,然后在那里生长和扩散,导致异位组织的形成。
免疫系统异常:有些理论认为,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导致身体无法有效清除异位的内膜组织,从而促进了异位症的形成。
遗传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家族中有时会出现聚集现象,这表明遗传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生殖系统结构异常: 某些异常的生殖系统结构,如子宫、输卵管或盆腔区域的结构异常,可能使经血逆流更容易发生,增加了发病的风险。
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某些环境因素、化学物质暴露、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也被认为可能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
此外,今年新发表的一篇论文,也为我们揭示了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真凶和可靠治疗方案!
新发现: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真凶可能是它!
2023年,来自名古屋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新致病机制,他们发现:梭杆菌属感染会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而通过抗生素疗法根除细菌,将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潜在方法。
研究人员从患有和不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个体身上采集了子宫内膜组织和异位内膜组织样本,并在受控的实验室条件下培养,然后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针检测样本中不同菌种的存在。
结果发现:来自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样本中,分别有64.3%和52.4%(超过一半)的子宫内膜组织样本和异位内膜组织样本检测出了梭杆菌,而来自健康妇女的样本中只有7.1%检测出了梭杆菌,并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两组组织中梭杆菌的浸润量,也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图片来源:Giphy
研究人员推测,梭杆菌感染激活子宫内膜细胞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导致静止成纤维细胞转变为转凝胶蛋白(TAGLN)阳性肌成纤维细胞。
这些肌成纤维细胞获得增殖、粘附和迁移的能力,这是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展的细胞的特征。这个推测在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中也得到了验证,接种梭杆菌增加了子宫内膜异位病变的风险。
既然梭杆菌属感染会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进展,那么抗生素治疗是否能抑制疾病进展呢?
研究人员接着又用甲硝唑和氯霉素这两种梭杆菌属敏感的抗生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进行抗生素治疗。
结果是令人惊喜的!这种抗生素治疗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并减少了小鼠中已形成的子宫内膜异位病变的数量。
虽然这个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它的规模还相对较小,需要在更广泛的人群中验证梭菌感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的关系,但研究得出的初步结果,无疑给人类揭开这种疾病的神秘面纱注入了新的希望!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什么极易被漏诊?
子宫内膜异位症极易被漏诊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它的表现症状多种多样,而且与其他妇科疾病的症状相似,例如月经不规律、盆腔疼痛、性交疼痛等。甚至有时无症状,只有在评估不孕症时才会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具体来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有:
盆腔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症状,可能在月经前、月经期间或排卵期出现。疼痛可以是阵发性、剧烈的,可能伴随着持续性的疼痛感。
月经问题:异位组织的存在可能导致月经不规律、异常出血或剧烈的痛经。
性生活中的疼痛:在性交时可能出现疼痛。
排尿和排便问题:异位组织可能压迫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疼痛或排便困难。
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不孕的一个常见原因,大约有30%~50%的患者有不孕问题。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也明白了,「有小肚子+痛经」并不一定是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因为痛经的原因多种多样,想要明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同时,大部分囊肿并不会夸张到可以通过外表看出来。
▲图片来源:Giphy
其次,有些医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了解不足,特别是在初诊阶段,有可能会忽略或未能识别患者的症状。
最后,子宫内膜异位症通常需要借助盆腔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来帮助确诊,但有时这些检查可能无法准确显示异位的组织。综合以上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极易被漏诊。
所以为了减轻不必要的疼痛,尽早明确病因进行治疗,建议大家在出现类似症状时:
咨询专业医生:及时就诊,并准确描述症状和疼痛的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进行盆腔检查:进行盆腔超声检查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异位组织。
详细记录症状:记录月经周期,疼痛的位置、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症状,这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
子宫内膜异位症该如何治疗?
如果确实患上了这种难缠的疾病,该如何治疗呢?
对于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治疗方案会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年龄、生育意愿等个体特点进行定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避孕药、激素药物等,用于减轻疼痛、控制症状和阻止异位组织生长。
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手术移除异位的组织,有助于缓解症状和提高生育能力。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物理治疗等,有些患者也尝试改变饮食习惯或进行营养补充来缓解症状。
▲图片来源:Giphy
治疗结束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也需要关注一些康复事项,以便更好地管理症状、预防复发并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复诊:定期复诊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建议。
遵医嘱用药:如果医生开具了药物,需要按照医嘱用药。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康复和预防复发至关重要。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减少压力和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注意月经周期:记录月经周期、疼痛程度和其他症状,有助于监测症状变化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备孕和生育:如果患者有生育意愿,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生育规划。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有些患者需要辅助生殖技术来帮助怀孕。
寻求心理支持: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有必要的话,可以寻求心理支持或与心理医生交流,来帮助你应对压力和焦虑。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啦~
子宫内膜异位症确实狡猾值得警惕,因此大家需要提高健康意识,每年定期体检,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诊。
除此之外,倒也不必过于焦虑。毕竟,小肚子变大了,最有可能的就是——你长胖了……
最后,欢迎大家点点 在看,或是把文章 分享 给需要的人鸭~
早安,我爱这个世界。
参考资料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