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称OpenAI一年收入16亿美元!暴涨56倍!这可不太够!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大模型已经热闹一年多了,大家开始关心大模型到底能不能赚钱,而行业领头羊OpenAI似乎开始变现了。
12月30日,国外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有两位知情人士透露,OpenAI年化收入达到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4亿元。这比Sam Altman在10月中旬披露的13亿美元增长了不少。
要知道,OpenAI在2022年的收入只有2800万美元,也就是说,他们的收入增长了56倍。
OpenAI没有公布详细收入状况。不过,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三个比较明显的收入来源:订阅服务收入、API调用收入、以及与微软合作的收入分成。
Altman曾经在开发者大会上说,GPT的周活用户数已经达到1亿人了,还有200万开发者正在使用他们的API,92%的财富500强企业正在使用他们的服务。
庞大的用户基数自然可以带来一些收入,所以,OpenAI初步证明了大模型是有钱赚的,这对整个生成式AI行业来说都是好消息。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真的达到16亿美元的收入,与大型云平台相比仍然是个小数目。比如,OpenAI的独家合作伙伴微软,他们一个季度的云服务收入就达到243亿美元,而云服务的增长恰恰得益于AI的爆发。
可以说,OpenAI有可能陷入一个尴尬的局面,就是成为云服务平台的一个子集,云服务借助AI赚了大钱,而OpenAI达到增长上限之后只能赚小钱。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靠人脸识别技术起家的商汤,早期依靠算法授权,从海康威视等视频监控公司获取了不错的收入。但是,2023年上半年,商汤的收入只有14.33亿元,而海康威视同期收入375.7亿元。
更重要的是,OpenAI很可能没有达到盈亏平衡,而且未来还要投入更大的成本,他们盈利的道路还没有完全走通。
虽然他们没有公布盈亏数据,但大概率比较缺钱,因为一直在大举融资。不只从微软融了130亿美元,据说还打算用1000亿美元的估值进行新一轮融资。
问题是,为啥他们需要那么多钱呢?
因为训练模型和组建团队需要巨大的投入。比如,媒体Semianalysis做过分析,认为OpenAI训练GPT-4的时候,用25000个A100GPU训练了100多天,按每个GPU每小时成本1美元计算,就是6000多万美元。
根据薪酬谈判公司Rora Research的测算,OpenAI的平均薪资达86.5万美元,相当于617万人民币。
这还没完,即使模型训练完了,它每次生成内容的时候还需要调用计算资源。这就意味着,服务需求越多,需要储备的计算资源就越大。
数据网站Similarweb显示,OpenAI的月访问量已经达到17亿次,占谷歌搜索的2%。但伯恩斯坦的分析师Stacy Rasgon分析,如果GPT的搜索量达到谷歌搜索的10%,那么他们需要的初始GPU的价值就会高达481亿美元。
所以,有消息称OpenAI也打算自研芯片了,不过这又需要投入额外的成本,况且也不能确保研发成功。
这就意味着,OpenAI的收入可能再次增长,但盈利可能遥遥无期,所以,他们才会推出GPT Store等新服务,尝试更多的盈利方式。
不过,OpenAI的性质也和普通公司不同,也许他们真的只是想完成AGI的愿望,并没有那么注重盈利。而且他们背靠微软,大不了就是被整合,前段时间Sam Altman和员工们就差点一起投奔微软。
那么,其他想要做AI创业的公司应该怎么办呢?
我一直倡导大家用“线膛枪革命”的思维来做AI创业。线膛枪相比滑膛枪的一大改进就是使用标准化子弹,不能再用滑膛枪的能够自己生产的子弹了,而标准化子弹就需要投入成本打造生产线。
大模型也是同样的道理,互联网初期几个人在“车库创业”的模式很难奏效了。
比如,出门问问CEO李志飞曾说,如果要在国内做一个类似GPT的模型,门票就是5000万美元,其中2000万美元买算力,2000万美元买人才,1000万美元做数据。
然而,即使投入了也可能血本无归。如今,国内已经出现200多个大模型了,可能有不少公司已经下血本了。但结果很可能是大部分公司倒闭,或者关闭大模型业务。
道理很简单,大家和OpenAI走一样的路线,却很难获得同等量级的用户,毕竟即便是OpenAI也还没有走通盈利模式。
而且已经有创业公司在走下坡路甚至破产了。比如,曾经的AI独角兽Jasper,访问量已经从750万下降到250万了;AI绘画公司StockAI宣布关闭。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AI创业没有机会。我把AI创业机会分为四个阶段:技术调优、节能增效、简单服务和复杂服务。
做大模型技术调优的公司基本会被GPT平台吞并,而节能增效业务很可能是难以规模化的小生意,或者会被传统巨头把控,真正的机会是利用大模型做业务模式创新,做智能服务。
现在已经出现律师AI、报税AI等“简单”的智能服务了。但最大的机会是“复杂服务”,就是把生成式AI的能力转化成高端化、个性化、持续化、普惠化的智能服务。
我认为,智能服务才是摆脱大模型创业困境的真正方向。我们已经构建了完整的“智能服务设计体系”,可以说是全球首创。而“智能服务”也是我们科技特训营核心框架中的一部分。
今晚八点,我将会讲一场科技特训营开年大课,用3个小时讲解科技特训营8年来积累的完整体系,总共12大模块,100多个干货要点。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扫描下方课程海报中的二维码,报名加入。
以上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详细的产业分析和底层逻辑,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1. 前哨科技特训营直播课程第四季(2023年)共50讲+,除此之外还有5节加餐+公开课。 2. 每讲承诺为1小时视频内容,实际平均时长为2小时。 3. 每周四晚八点准时直播,会员可无限次观看回放。 4. 新入会员,可以无限次回看之前所有视频课程。 5. 成为会员即可使用【AI王煜全】,最新AI大模型开发的专属科技分析助手
6. 每周组织【前哨·创新启发局】,链接科技/产业一线人士,打开技术/应用前沿视野
7. 优先获取全球科技产业一线游学、访问机会,接触科技/产业专家,获取最新、最前沿的趋势洞察,人脉链接
8. 本课程为虚拟内容服务,年费订阅服务制。一经订阅概不退款,线下活动需另行支付差旅成本,请您理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