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沉寂了好几个月的乌克兰战场终于再次迎来一波高潮,将外界关注焦点重新从普京的外交能源攻势拉回到纯军事层面。
目前来看,即使面临乌军哈尔科夫与赫尔松两个方向的巨大压力,普京仍然将维持俄罗斯国内民众正常生活、避免进入战争动员模式作为特别军事行动的底线。
各方媒体的报道均反映,开战半年多来俄罗斯各大城市的居民们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干扰——无非是撤走的麦当劳等西方品牌被本土品牌所取代。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俄罗斯大城市的居民们马照跑,舞照跳,像其他国家的民众一样从电视和网络上观看这场战争。
前线与后方如此割裂,让外界感到十分玄幻。
或许正因如此加剧了一线俄军的厌战情绪——凭什么军人拼死拼活,俄国国内的居民们就可以优哉游哉?
俺也要回家。
俄罗斯投入前线的十几万士兵是一个个活生生有思想的人,走上战场之前军官们必须得告诉他们为何而战,做充分的思想动员。
否则这支大军只能打一些“电子游戏式”的非接触作战,类似美军大规模空袭那种。
短兵相接、血肉相搏之际,少了顽强的战斗意志根本无法支撑——近期前线俄军、尤其是俄军二线部队的表现生动展示了这一点。
这种将前线与后方割裂开的局面,是普京总统刻意营造的结果。普大帝之所以选择这样做,可能是觉得持久战中任意一方想要打破僵局都非常困难,战场态势往往各擅胜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即使乌军9月中旬开始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但它对于普京政府和整个战局来说仍不是伤筋动骨的疼痛,尚有回旋余地。与之相较,在持久战比拼内力的过程中,最忌体内真气不顺、走火入魔。站在莫斯科角度,最现实也最无奈的策略便是尽可能降低战场人员、物资消耗。能不主动出击尽量不主动出击;实在打不赢就撤,避免人员伤亡消耗;能用炮解决的问题绝不用导弹,尽可能省钱;可以用志愿兵解决的问题绝不用义务兵……站在乌克兰一方的角度,战争对他们来说有那么一点“正反馈”的感觉——前线表现越好,后方争取援助便越多、越容易。
乌军可以声东击西、集中兵力于漫长的交火线上打开一两个缺口,但想要长期维持高强度的进攻却很难。因为装备一支现代化部队并投入战场使用,这一过程需要天价的军费,美英等国现在给的那点军事援助根本不够。今年4月份,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高票通过了总额达400亿美元的《2022年乌克兰民主防御租借法案》——这是时隔八十年美国又一次启动该程序。虽然名字里写着2022年,但实际上法案时间跨度是2022和2023两个财年,即每年约200亿美元的配额。开战至今,拜登政府向乌克兰提供的总军事援助大概是150亿美元;美国人预算卡的很好,今年剩下的四个月估计还有50亿美元的额度可以出,而且必须得花完。除美国外,排名第二的英国迄今掏了约30亿美元,与波兰给的武器装备量级差不多。打仗是极其耗钱的,一年两三百亿美元放在军事领域是个什么概念呢?美军一个17000人陆军师,仅武器装备价格汇总大概就得100亿美元,更不算弹药补给和物资消耗。再以台军为例,台湾2019、2020年执行的对美军购大概为一年100亿美元,两三百亿只够对一支二十万人规模的部队做修修补补或升级更新。当然,有朋友要质疑了,台湾买的可是F-16C/D这种高单价飞机;不过另一边的乌克兰还消耗了大量西方精确弹药呢,战场条件下的耗损远不是和平年代或演习能比的。 一枚海马斯火箭弹目前市场价格约为15万美元,乌军的20套发射系统一个月就能打个十亿八亿,拜登那点援助根本不够花啊!实际上,经济因素已经成为制约俄乌两国军事行动的关键点之一。像俄罗斯的宝贝空军,近期很少出来亮相,战场存在感极低;一方面自然是害怕被打下来,另一方面也是基于经费的考量——空军那些家伙可比陆军昂贵太多了。与俄方类似,泽连斯基和乌克兰官员每次发声都是在向西方要钱、要武器,呼吁提供更多军事援助。开战以来,西方对乌整体军援强度大概为30亿~50美元/月;一旦该数字明显提升,比如达到60~100亿美元/月,则将是一个非常显著的战争走向信号。其实自俄乌战争最近几个月陷入停滞状态以来,部分西方国家对于大幅增加军援是持犹豫态度的,有钱不想给。
甚至连美国都开始考虑实施“不动用现役库存,用新订单来增补乌克兰战场消耗”的策略——这对于乌军发动持续高强度进攻非常不利。而现在随着乌军打出反击潮,西方国家的援乌热情再度高涨起来,俨然迎来第二春。这种热情对莫斯科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前线俄军必须得尽快稳固局面,至少重新回到相持状态。前文介绍过,一个国家在军事层面的战力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简单计算:
真实战斗力=实力+外援+决心
决心层面,乌克兰比俄罗斯强,俄罗斯比西方国家强(准确一点说是普京比西方国家领导人强,俄军部队的决心不好判断)。
乌军求援的策略有很多,一会儿卖惨,一会儿展示战果,网络直播式的打仗。相对来说,俄罗斯可以寻求的军事援助渠道不多,只能从已经处于西方世界完全制裁状态下的国家中寻找,比如朝鲜和伊朗。七十多年前,乌克兰是苏联境内的重工业区,伊朗北部半数土地曾一度被苏军占领、战战兢兢的活在莫斯科阴影之下,而朝鲜则是一个由苏联从头设计并建立起的小国家(《朝鲜建国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