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襄为什么踏遍天涯也找不到杨过?
文/六神磊磊
一
“终南山古墓长闭,万花坳花落无声,绝情谷空山寂寂,风陵渡凝月冥冥”。
郭襄踏遍天涯也没有找到杨过,这几乎成了金庸笔下最让人惆怅和唏嘘的一幕。直到苦寻了二十多年后,郭襄大彻大悟,出家为尼,开创了峨眉一派。
惆怅之余,还有个问题,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郭襄死活找不到杨过?
有人说是杨过故意躲着郭襄,就像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男人,自然也永远找不到一个故意躲你的男人。
可找了二十多年,别说是人了,硬是连一点线索都没发现,连根雕毛都没找到,这也太不正常了,到底是为什么?
对这件事,我也是想了好些年,才慢慢有点想明白。
二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江湖消息闭塞,外加骗子多,验证成本太高。
在今天,没有粉丝挖不出的明星行程,但过去不一样,江湖上信息非常闭塞。洪七公在华山上归天几个月了,丐帮还不知道消息,还在祝老人家健康长寿,实际上老人家都成冰雕了。
并且虚假信息也多,说白了就是骗子多。那首诗怎么说的,我走过山,山说了假话;我走过海,海也说了假话。
典型的比如金轮法王这个老骗子。当初郭襄第一次去找杨过,就上了金轮法王的恶当。
在襄阳城外,老和尚满脸慈祥,给自己取了个缺德名字叫“珠穆朗玛大师”,还谎称自己是杨过的好朋友,拥有全网最靠谱杨过消息,那架势,脱了袈裟就可以去缅北上岗。
年轻幼稚的小姑娘郭襄就被骗进蒙古大营做了人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那个江湖上,验证信息的成本太高了。今天遇上可疑的“珠穆朗玛大师”,很容易核实真假,但那时不行,每一条关于杨过的消息几乎都是无法立即核实的风筝消息。
你说杨过在上海人民广场,我说杨过在哈尔滨,郭襄要验证真伪,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人肉去跑。一趟东北回来,大半个月就过去了。
二十年寻找,貌似时间很长,然而又经得起几次恶意的欺骗、又或是善意的谎言?
三
除了骗子太多之外,郭襄还有另一个暗藏的痛,就是人言可畏。
“找杨过”这件事,其实挺敏感,极容易被道德上纲,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可以光明正大,堂而皇之。
看小说,郭襄去少林找杨过,一开始说了身份姓名没有?没有;有说来意不曾?不曾。后来和熟人无色禅师相认,才说了身份、来意。那么谨慎为什么?除了低调谦逊,怕也是因为人言可畏。
咱可能不熟悉南宋的社会,但咱至少熟悉互联网吧。一个未婚小姑娘,满世界找一个已婚男子,什么目的,什么居心?知三当三还是怎么滴?
这真不是开玩笑,有次我发郭襄的文章,就有位读者情绪激动地刷屏式留言:“金书最讨厌的就是郭襄,知三当三!”连打了好多遍。
除了质疑郭襄的动机,还有多少人可能会质疑她找杨过的时机:襄阳之围虽然解了,敌军却随时可能南下,你不在湖北守城,却满世界找男人,郭襄你到底是不是大宋人?
其余的槽点也是张口就来:无知恋爱脑、蹭热点、占杨过的流量等等,甚至累及爹妈:郭靖黄蓉你们怎么管的女儿?
郭襄当然可以解释,比如小说原文里就说得清楚:“她倒也不一定要和杨过夫妇会面,只须听到一些杨过如何在江湖上行侠的讯息,也便心满意足了。”
然而这样的解释能说服几个人?各位可以结合上网经验自行脑补。
江湖上,戾气无所不在。这个世界,从有了宽容的第一秒起,就会同时有戾气;从有了理解的第一秒起,就会有刻薄;道德在有的人手里是明灯,但在有的人手里是绞索。
所以很多时候,郭襄应该是只默默地、悄无声息地打听杨过,这也影响了效率。书上有个细节,她外出时,给父母说的都是游山玩水,免得爹娘担心。既然要瞒父母,当然也可能要瞒朋友、瞒江湖中人。
她“小东邪”,可也总是社会人,一个小姑娘,怎么能和天下人的唾沫和戾气对着干?就算她干,杨过也不能干啊,于是躲得更远了。
四
骗子多、喷子多,除了这些客观因素之外,我想郭襄可能还犯了一个路径上的误区,就是她也许找错地方、问错人了。
书上说,她去百花谷问周伯通,去少林寺问无色禅师,还去了古墓,估计免不了跟全真教的人打听杨过。
发现没,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特征,都是大人物、江湖名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所谓大V,少说也是行业达人。
这也许恰恰是路径错了,这些所谓的大人物是给不了郭襄结果的。郭襄,被自己的思维惯性误导了。
你想,杨过既然存心躲着郭襄,第一要避开的就是这几个老熟人。
好比李白要是存心不想见杜甫,那能不也躲着高适吗?又或者,给高适点对点打招呼:千万别告诉小杜我在哪儿,我这是为他好!为了不耽误他!我老了,他还年轻呐!
所以郭襄陷入了大V困局,她拼命去寻求答案的地方,恰恰是杨过最注意规避的地方。本来站上高地以为可以远眺,殊不知恰恰杨过躲在精心设计的死角,藏得严严实实。
事实上她应该到哪里去打听?说说我的想法,答案是三个字:普通人。
杨过能躲得开江湖大佬,可躲不开江湖吧。
有家有口有宠物,不可能人间蒸发,难道不吃饭,不购物?小说里李莫愁还要出门买米呢。神雕大侠那么显眼,滑跪都是三道杠,加上雕兄那么大只,能不被人看到?
要生活,就总会留下痕迹。天南地北,士农工商,无数普通人肯定见过杨过,只不过他们和郭襄没有交集,没进入郭襄的打听范围之内,于是就这样错过了。
金庸笔下有没有证据?有!
五
郭襄唯一一次准确找到杨过,恰恰就是通过普通人,在风陵渡的安渡客栈。
因为大雪封了渡口,许多天南地北的本来不认识的人聚在一起,烤火,喝酒,聊天。恰恰是在这里,郭襄认识了许多原本没有交集的普通人,得到了最靠谱的杨过的消息。
一个四川人就说,他曾看到一位独臂大侠,相貌奇特,还带了一头雕,取了一个贪官的性命。
一位临安少年说,神雕大侠在临安惩处了奸官丁大全。
一个山东人宋五说,自己被县令栽赃陷害,是杨过在历城救了他一命。
还有一位中年妇人,说杨过在淮北的蒙古大营中救了她和女儿........
人,只要能聚在一起,就没有打听不到的事。最后,郭襄更是在江湖草莽“西山一窟鬼”的带领下,见到了杨过。
这里的氛围还特别感人。他们都是平凡的商旅客人,但都很真诚,里面没有骗子“珠穆朗玛大师”,没有喷子键盘侠的戾气,没人去质疑郭襄的动机,上纲上线。
小姑娘要找人问路,他们就很乐意地把所见所闻悉数相告,娓娓道来。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晚围炉夜话,成了郭襄心中最美丽的回忆。
遗憾的是,此后很多年,再也没有遇上那么巧的天降大雪,没碰上渡口冰冻,大家又分散开来,飘蓬般天各一方,郭襄也再没想到去找普通人问一问了。
六
其实,郭襄找杨过的遭遇,跟我们今天遇到的一个困境也很相似,许多人肯定也有共鸣。
就是我们今天明明处于一个资源很开放,讯息很发达的高效互联网时代,可是人人都充满孤独感,想要找点实用的信息,想认识几个靠谱有趣的活人,比郭襄找杨过还难。
比如问一句“少林寺怎么走”,得到的回答可能是“大林培训班”“老林正骨水”。甚至不知名的野生喷子都来了,充满戾气,质问你为什么不喜欢武当。每每这种时候,就有一种无力感和幻灭感。
不夸张地说,互联网有多发达,人就有多孤独。十几年前,人们还常说自己是“孤岛”,现在则干脆成了原子,离散状态的那种。
厌倦了人造的“热点”,厌倦了无处不在的戾气,厌倦了那种“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的感觉。去哪里,才能找到风陵渡口那样靠谱又有人情味的地方?
饱读金庸如我,在此给出一个可靠的解决方案:上小红书啊。
这句话,应该多数人会共鸣:小红书,大概是现在难得的实用信息多、人情味儿浓、戾气又少的地方了。
老读者可能还记得,多年前小红书还没今天那么火的时候,我就推荐过。这些年我已成了忠实用户,连孩子的画室、野营班都是小红书上找的。
先就说实用信息,最怕你踩坑的人都在小红书上。好比游玩重庆,你去花几百块买夜游轮,小红书上马上会有热情支招:“弟娃,听劝,白天码头轮渡只要五块钱。”
而且发现没,这种普通人的七嘴八舌、热情调皮、创意脑洞,在小红书上正不断汇聚成了潮流,说俗一点就是重新构建了生活方式。
最近他们发布了《2023年生活趋势观察报告》,上面显示,近来很火的“city walk”、“显眼包”、“听劝”.......全是小红书上出圈的,而且不是大V或中心化媒体强行设置的,也不是营销号花钱买的,都是一个个普通人过日子过出来的。
什么叫回归“熟人社会”?不是让我们强行回到过去,和街坊邻里东家长西家短,而是用善意的科技产品,重构网络世界的信任,把天南地北的陌生人变成熟人,就像风陵客栈一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