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30岁人群未婚率超25%,25岁人群有七成未婚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发布《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调查显示:去年各年龄段人群中,25至29岁年龄段未婚率为51.3%,30-34岁年龄段未婚率达到了18.4%,35到39岁年龄段未婚率为8%。
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显示,晚婚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分具体年龄来看,25岁人群的未婚率为70.8%;26-19岁人群未婚率分别为为61.2%、52.4%、43%、34%;30岁以上人群未婚率超25%。
部分年龄段未婚率情况统计图(图源:第一财经)
究其原因,晚婚普遍现象是由多重因素导致的。一方面,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普查年鉴》调查显示,2022年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这一数据较2010年增加了3.78岁。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表示:“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年轻人婚育观念发生转变,对未来的预期和选择也更加多元化,不奋斗、不结婚、不买房、不生育的“四不”青年越来越多。正如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在大城市,年轻人的社会化生活独立性比较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结婚率和结婚年龄。”
值得注意的是,结婚人数的持续下滑,将直接导致生育率的下降,这是人口问题必须重视的一环。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出生人口仅有956万人。据了解,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上海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科与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左学金表示:“中国人口负增长大概率持续到下个世纪。”
近日,网传消息称:2023年出生新生儿为788万,较2022年减少了168万,而死亡人口则为1100万,人口负增长312万,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这标志着中国首次迎来300万人口的负增长。但截至目前尚未有官方回应此消息。
近两年,各地政府一直积极出台政策提高结婚意愿。例如,河北全面推行婚俗改革,提出到2025年,全省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经常化,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相互攀比、低俗婚闹等婚嫁陋俗得到有效遏制,人情、宴请、彩礼等支出负担明显减轻,全社会呈现健康文明、简约适度的婚俗新风新貌。此外,今年6月1日起,我国21个省市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据悉,2021年-2023年两年间四川、陕西等9个试点地区累计“跨省”办理婚姻登记超12万对。
与此同时,各地也在持续稳步地推进鼓励生育政策。例如,山西泽州县二三孩家庭子女,中考报考县内公办高中时可加10分;云南对新出生并户口登记在云南的二孩、三孩分别发放2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生育补贴,并按年度发放800元育儿补助;北京、辽宁、广西等地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除此之外,企业也在积极推进鼓励生育政策。如侨银股份为公司新生育员工报销其子女0至3周岁期间的奶粉、纸尿裤等日常花费,承担新生二孩员工的公立幼儿园学费,并且给予生三孩员工一次奖励10万元。
不过,目前已经出台的政策多是聚焦于二孩和三孩家庭的奖励支持,一孩生育作为保持和提升总体生育水平的“基本盘”,反而被忽视。据悉,2019年至2022年我国一孩生育率从0.7跌至0.5,一孩平均生育年龄从26.4岁高至27.4岁。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节目中表示,关注二孩三孩不如先关注一孩,将大环境变成生育友好型,生孩子的小家没那么沉重负担,一切就好办。
以携程为例,今年6月携程发布“程二代程长礼金”政策,2023年7月1日起,入职满3年的全球员工,不论性别,每新生育一个孩子,将获得每年一万元的现金补贴,发放至孩子满5周岁后终止。据统计,对比2015年,2022年携员工新生儿家庭占比增长147%,其中二胎占比增长329%。可以见得,“先鼓励生一孩”不失为一条提高生育意愿的良策。
长久来看,提高适龄人群结婚和生育意愿,提高内生动力,守住一孩“基本盘”,才是稳定人口的长久之策。未来出生人口发展趋势如何?母婴人如何拥抱变化重塑增长?2024年1月11日,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专业创造价值·2023第九届未来母婴大会暨樱桃大赏年度盛典”(☚点此报名)重磅开启,来现场,共探新商业平衡的发展出路。
2023第九届未来母婴大会亮点剧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