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阿里用70亿元拿下高德地图,有一个重要的大背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代理人战争。 2010年至2020年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十年里,互联网巨头的竞争从躬身入局短兵相接,变成了以投资为筹码的合纵连横。 从网约车大战到共享单车大战,再到直播大战、短视频大战、在线教育大战……几乎所有互联网细分赛道都上演过相似的戏码。 高频次投资并购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借投资扩张业务版图,二是尽可能拥有更多的“流量入口”。 阿里收购高德也不外乎这两点:一方面,高德所处的导航是一个高频的流量入口;另一方面则是互联网巨头在本地生活打得你死我活,高德的战略意义自然非比寻常。 这些在代理人战争中闪转腾挪的公司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被百度收入囊中的糯米和爱奇艺,和滴滴合并的快的打车,并入腾讯的搜狗,花了美团27亿美元的摩拜单车等等。它们的特点都是坐拥巨大的流量,但商业路径不甚清晰。 但大型互联网公司彼时对流量的饥渴,让它们的战略价值在短时间内被迅速放大、甚至高估,也为其之后的跌宕埋下了伏笔。 2020年开始,互联网行业迈入存量时代,资本狂热渐趋褪去,包括高德在内的“代理人们”也完成了其历史使命,那么它们又将何去何从呢? 旁观过去几年大厂频繁进行的降本增效和组织架构调整,代理人的命运不外乎几种:一种是在大厂生态体系中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或者无法自证长期存在的价值而逐渐消失解散;另一种是将自己融入大厂生态,成为服务于其他业务群的底层架构;还有一种则是拼命地进行转型尝试,以增加自身的商业想象力空间。 从高德的情况看,很可能属于后两者兼有。 凭借自身稳定的流量及技术积累,高德成为阿里底层技术架构不可或缺的版块。2014年高德被收购之初,其管理层一度极为果决地砍掉了所有的O2O业务,聚焦于位置和出行两个最基本的服务[17]。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是高德用户增长最快、粘性最高的阶段,并一路成为国内市占率最高的地图导航软件。 但当“降本增效”、“自负盈亏”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指导方针,越来越臃肿的产品、越来越模糊的定位似乎也是万般无奈中的两害相权。 别怪高德地图广告多,它的命运从来就不属于自己。 参考资料[1] 2023中国互联网核心趋势年度报告,QuestMobile[2] 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3年9月份季度业绩,阿里巴巴官网[3] Navigation App Revenue and Usage Statisitcs, businessofapps[4] Social media global market report 2023, the busines research company[5] Global eCommerce Sales Growth 2024, yaguara.co[6] Google Maps Statistics, MSPowerUser[7] How does Google Maps make money,FourWeekMBA[8] 高德,俞永福的独立王国,略大参考[9] 本地生活服务迎来新玩家?高德地图发布一份“指南”,21世纪财经[10] 解读阿里组织架构升级,高德、本地生活、飞猪组成“飞高了”生活服务板块,36氪[11] 高德与口碑正式合并,界面新闻[12] 华清嘉园往事,远川研究所[13] TMD大佬往事:张一鸣、王兴、程维的三个路口, 深燃[14] 网约车之战:美团 vs 高德 vs 曹操出行 vs T3, 晚点Latepost[15] 高德“烧不起”本地生活,子弹财经[16] 连高德打车都盈利了?网约车聚合模式真的要成了吗, 证券时报网[17] 专访俞永福:高德三年来的“瘦身战”与“增肥记”, 凤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