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X组] [第九届机王争霸赛]M-ATX组——by nApoleon
CHH ID:nApoleon
装逼...啊不是...是装机大赛已经到了第9届了,虽然确实之前参加过一次...但是...那次最后大概因为大家使劲给面子的缘故一不小心拿了名次还拿了奖品...这样真就不太好的...所以每年的活动就看着大家使劲霍霍也就只能遥祝一下直到今年,该参加还是参加吧,但最终参选就不参与了,奖品也都留给大家,重在参与嘛,玩的开心就好~
如果你不知道CHH的诞生故事强烈建议你先看一下这个视频,这里的故事就是CHH创办之初的故事,也就是为何装机大赛我会选择3A的原因.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H4y1D7Ur/?spm_id_from=333.1350.jump_directly&vd_source=7df9e27e1e291f1450d62d9e499b3f26
78X3D从上市之初我第一时间拿到,到后来真正理解和玩透,期间经历了很多,如果需要长话短说的话,Zen 4的玩法和以往任何我们所接触过的CPU可能都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在于更新的制程工艺更小的核心面积导致更为严重的积热现象,AMD显然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整个Zen 4可以说都是顶着95°C冲的,但如果你觉得或者说你希望通过提升散热效能来改善95°C温度的话,你多想了~如果你还想通过提升散热效能来减少温度墙对CPU性能影响的话,你也多虑了~这就是Zen 4有意思或者说最令人哭笑不得的地方,不过你一旦真正理解了就立刻会释然,会发现"原来我们之前对于CPU的理解和尝试已经多余了,可以统统退休了",如今的Zen 4我们只要在散热器的及格线上挑任何自己想要的,喜欢的就行,就是那么简单~
那么为何是78X3D?其实不管是Intel还是AMD两家桌面旗舰级的CPU我一再重申"更多的是为生产力所准备",抛开线程数量,其实桌面级的旗舰CPU在单线程的性能上都已经要远超服务器级别的CPU了...而线程数本身其实也已经不少了...这就是为何服务器芯片组的桌面级平台这些年已经完全没有了市场,确实没人要了,线程没多多少,单线程性能又遥遥落后...扯远了,目前Zen 4就7950X和7800X有3D版本,我个人觉得78X3D够了,很够了.
主板方面,我非常推荐这张TUF B650M-Plus,售价1K几乎整,该有的统统都有,不该有的绝对不多塞给你,关键,还是M-ATX的版型.
没有多余的任何RGB光污染,也没有多余的风扇,别说是78X3D,哪怕79X3D都毫无压力,TUF这个系列曾经一直很尴尬,不上不下的,自从ASUS意识到这个问题主动把这个系列的爆款价格打压下来之后,反过来再看看MSI,因为Mortar系列的成功反而越卖越贵,久而久之TUF的性价比就逐渐体现出来了.
但是...我拿出了这张图TUF拍完了照片却又默默地塞进了防静电袋放回了外包装里...因为...只要是装AM 5的M-ATX主板无论如何我都不应该不用一下新的Gene,毕竟这是一张连着好几代Intel平台都不配,是的,不配拥有的正统ROG主板,毕竟这是一张因为Intel平台不配拥有直接导致我们的杰哥只能换上Stirx B760间接导致装机店生意不但雪崩人设一同雪崩最后直播的人气也最终雪崩的这么一张主板...由此可见,无论是话里话外,Crosshair X670E Gene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和魅力逼着我们无法绕行.
这依然是一张非常干净整洁没有杂七杂八功能的正统Gene,如果有印象的朋友应该记得,从Gene的第一代诞生我就十分喜爱,因为它不那么的贵不可攀,因为它没有强塞多余的功能,因为它确实是M-ATX规格里的一只鼎,如今的这张Gene幸好,好保留了当初的优良血统,只有散热片那微微的一点点的RGB,几乎若隐若现,极具功能性的M.2额外散热和插槽可以应对战未来的PCI-E 5.0 SSD高发热,我可以花上很久跟大家慢慢道来为何我对Gene情有独钟,可实际上Gene是我唯一想要自用的正统ROG主板,比他睾贵的是我不配,比他廉价的皆非正统ROG,试问,这条理由还不够让我选择它么?
没有用大量的RGB来喧宾夺主,而是用更具韵味的设计来呈现优秀的质感美.
如果你对这张主板也感兴趣不妨看看CHH的门户评测文章:https://www.chiphell.com/article-28369-1.html
然后就是SSD了,虽然我之前一直在用棒子系的SSD,但似乎这些年棒子的问题不少,所以决定换老美货吧,求稳,不差这点的,旗舰SSD在小文件读写上的差距并不大的.
之所以没有放在内存下面的外置M.2插槽上,主要是考虑到那里不放PCI-E 5.0的SSD太可惜了,4.0发热并没有那么夸张单单主板的散热片完全够压制了.
CPU归位,AM 5的插座质感虽然不错,就是这顶盖一旦涂抹了硅脂再想要擦干净...就真的很烦人了...建议大家尽量涂抹的少一点,薄薄一层,这样相对会好擦一些.
关于这次使用的机箱,上一次参加装机大赛用的是Abee,这一次,还是Abee,只不过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蓦然回首,已是十年之后,Abee已倒闭~
但是如果真要我找一个比Abee质感更好的机箱品牌的话,emmmmm,没有的,你走吧~
现在我们依然可以零星买到Abee的库存新品,且买且珍惜,且玩且珍惜,这是我对热爱Abee热爱有质感的PCDIY玩家们唯一的建议.
我已经不记得220HT是Abee什么时期的产品了,但说实话这是一款重新审视之后被严重低估的佳作.
目前只能买到银和黑两色的新品,因为原厂银色脚垫已缺货,所以就黑色吧.
双USB 3.0但没有Type-C,问题不大,如果经常插拔Type-C产品的话就要考虑使用延长设备从主板I/O那动脑筋了.
u1s1,幸好当年Abee倒的早,这要换现在再看看现在的那些PCDIY发热大户们,一样也会被活活气死...这种毫无意义的卷让PCDIY的硬件性能严重溢出,购买成本也同样严重溢出,可大部分用户特别是家庭用户根本就用不到那些溢出的性能部分,多花出去的钱纯粹只是跑个分自我安慰一番仅此而已.
前面板风扇的进风也就侧板这些微微的小圆孔,外加底部,底部细节后面会展示.
220HT之所以放在现在不过时,真的一点都不过时,一方面是前面板有2个12cm的进风位,尾部一个12cm这不稀奇,但彩蛋或者说容易被忽略的其实是侧板12cm风扇预留孔位,作为有节操且有坚持直到最后带进棺材也没做出妥协的机箱品牌,预留的风扇空位还是预装了密封板,需要换风扇了拆下,不装就密封起来保证风道的合理性,至于这里为什么需要风扇?想想显卡动不动就几百瓦的功耗,让显卡的热量快速排出不影响整个机箱内部才合理啊,哪怕当年的显卡其实也没有今时今日的功耗和发热那么高.
尾部就很普通了,电源上置,没所谓的,别再说什么"电源吸CPU的热气"这种话了,如今的电源瓦数给够风扇都不带转一下的,哪怕游戏的时候都能不转一下~
漂亮的金属铭牌,这块铭牌值机箱一般的价格~
原厂铝合金脚垫,Abee机箱必备品.
自带的透明橡胶脚垫就是都逼玩意,原厂金属大脚垫才能符合Abee机箱的气质.
这才是该有的气质.
侧面很亮,和机箱也不是直接贴合,中间留有一些空隙.
机箱自带了3枚12cm的风扇,仅限12cm,那时候还没针对14cm有做任何兼容,一方面14cm会明显增加体积,另一方面14cm说实话也没太多好的选择,特别是那个年代.
前面板的两枚安置的其实很用心,下面这枚可以从机箱的前面板底部一个很大的开孔那进风,但为了更好的进风性,Abee还增加了一个金属的导风罩.
另一个12cm藏在紧挨着上方的硬盘仓后面,为了给3.5"硬盘提供主动散热,这是对的,一枚3.5"机械盘可能问题不大,两枚大概率夏天就会降速,更别提三枚,曾经我的DIY NAS就经历过两枚夏天过热降速...不过现在机械盘已经很少用到了.
先拆下没的,拆装很方便四颗手拧螺丝就下来了.
正面是防尘罩,这是Abee的传统,严实的风道以及必须有的防尘.
拆掉后就能看到一个很大的进风口,藏在了前面板和底部的开何处.
上面风扇的进风就只能是前面板两侧这些小孔了.
前面板碰珠固定直接徒手拆,然后就是前面板的防尘网,我知道看到这里大家会觉得麻烦,两个防尘网还分开独立,没办法,精致的东西打理起来必然麻烦一些.
拿掉防尘网之后才能拆卸这枚风扇,而拆卸的目的,是为了换风扇.
风扇是拿出来了,但是吧,留的间隙实在是太窄了...
拆下后实测和硬盘仓的间隙放不下30mm厚度的T30,但这个硬盘仓又是铆钉固定死的,于是拿出电钻,用稍微比铆钉大一点点的钻头对准打,铆钉就能轻松取下.
不要怕物理损坏不能复原,实际上铆钉去除后依然有空位,想要后期恢复就用螺丝+螺帽的方式,依然可以将硬盘仓固定回来.
于是再统统替换上T30,档位切到2000rpm那档.
于是一个小小的N多年前的M-ATX机箱在两枚T30进风风扇的加持下,不用再担心闷罐了~
电源来自DeepCool最新的ATX 3.0白金版,听说是CWT代工的.
Intel的ATX 3.0测试页面上有通过认真的产品信息.
12cm的风扇,大部分时候不会转,但想要让它不转,你就得合理搭配功耗和电源的瓦数,这时候AMD的CPU功耗优势就体现了.
有原生16pin接口,但AMD的显卡暂时还没有16pin...
让我们猜猜最后整机功耗多少风扇是否会转?
主板我要道个歉,之前的Gene...在测试期间发现并不好用啊...问题不是出在ROG上,而是X670E的芯片组,为什么要在主板上板载两枚Chipset...毫无意义的扩充性让主板默认的热...以及费电...一怒一下想到了替补TUF B650M Plus,换上吧~
散热器是Noctua的U12A,自带了两枚A12,拿掉一枚,多余,换到TUF还有个好处是可以使用Noctua的偏移扣具.
这里有个细节,大部分的M-ATX主板PCI-E在第一根PCI插槽位置,但这张主板并不是,下移到了第二根,这点非常好,会对散热器的兼容哦拆装提供不小的便捷性.大家可以去观察下ATX主板,其实基本上都挪到了第二根.
就是这么个玩意~
可勤劳刻苦的我决定实测一下,验证到底这玩意是否有用.
emmmm,不但毫无卵用反而还会让温度增加1度...玩蛋去吧...
关于内存,也有两套方案,一套是镁光自己的颗粒,最新的DDR5 6000 24GBx2,优势是1.1V支持XMP和EXPO,反正AM 5现阶段就是6000的命,这套标准低电压正好够.
无光,低MJ,一切都很和谐.
另一套是Corsair最新的EXPO认证DDR5 6000 CL=30,抄底时许,但要1.4V电压,16GBx2,其实为AMD做认证的内存选择真的很少,所以基本上是矮子里拔高子,而这套又正好是Corsair最新的Dominator系列马甲.PS,这套马甲默认是RGB灯条,但其实会有去光加强散热的替换模块,等后续能买到了可以另行购买后替换去掉RGB.
装不麻烦,麻烦的是理线,定制线暂时还没到,就先这样吧.
其实是可以放D15S的,但是,就这么点功耗,没必要了,也无所谓了.
一切都很紧凑,但不至于塞很满,很满维护就会增加难度了.
最后前面的两个风扇,自己先串联一下,回头再用1拖2把3枚风扇全部插在一个4pin插口上,毕竟都是一个品类的风扇一起管理多好.
收到定制的黑色镀银线,因为这个线够细所以可以利用背板间隙藏一下走线.
显卡是老演员了,7900GRE原厂卡.
用U12A的好处就是维护方便,假设换成D15,遇到这种电源上置的,拆装风扇和散热器就会很让人头疼.
定做模组线的好处,不会有很长很多余的线缆需要整理.
进风一个整个机箱一个伺候显卡刚刚好.
24pin和显卡的双8是可以走背线的.
整机内部就是酱紫了,体积不大,空间利用率不错,同时散热还能保证不闷.
硬件装完接着是软件,这里必须重申一下,软件再出色如果没有认真调教,体验绝壁不会好,甚至性能都会受到影响.
而关于性能这一点Zen 4的优秀控温思路是真的超前,不需要再offset了,只需要进入BIOS里一键设置下这两个选项,注意,如果你是水冷第二个可以设置为80℃,如果像我一样是风冷就踏踏实实90℃.
接着就是风扇的调速策略了,一共就使用了主板2个4pin接口,CPU就是U12A的自带A12一枚,提速延迟放在"Level 3",其它方面看下图.
注意,我不会让风扇全速运转,因为没有意义,哪怕全速该撞温度墙的时候依然会撞,这个我后续会实测让大家看到.
所以我的设置是70℃的时候60%转速,A12全速2000rpm,也就是1200rpm最高转速,这个转速对于A12是个分水岭,完全无声,但再高就要看使用距离以及机箱本身的隔音性了.至于设置里的100℃为70%,无所谓,因为不会跑到100℃,因为前面已经把CPU的温度墙设到了90℃.
接着机箱风扇,3枚T30串联在一起,同样的"Level 3"提速延迟,哦那个样的60%最高转速.
好了,BIOS就这么简单,其它XMP,啊不对,是EXPO一开完事,根本不用动电压.
先是基础的性能,CPU-Z跑分.
接着PCMark 10的跑分.
最后新的Cinebench 2024的跑分.
CPU+GPU的双满载烤机,注意CPU的温度曲线,其实这套配置按照当时测试的环境温度20℃正好CPU满载并不会立刻撞温度墙的,嘿嘿,所以日常绝大多数使用情况都是CPU并不会随便撞温度墙,多好啊,只有烤一段时间后才会,但注意风扇转速,U12A的风扇14xxrpm,机箱的T30是12xxrpm,非常安静,吵的只有显卡而已,没办法,AMD的原厂卡确实在静音上不如非公的表现优秀.
哥哥的房间摆放着的是原来给他装的Terra,挺好的,占地小散热也很出色.
最近正好在各种考试为了拍照特意整理了下他的桌面,但依旧很乱.
换上220HT瞬间确实大了不小,但其实除了摆放的角度也并没有大非常多.
CD是哥哥最近自己喜欢的歌星然后咸鱼上收的二手原版,手柄是不可能让孩纸们一起坐下来经常玩游戏但也得故意营造下氛围的手柄.
220HT还是帅啊,质感满满,外加放如今复古的造型.
2023年除了罗技的GPW大概就是ROG的龙鳞ACE了,当然,别装全家桶软件,或者,先插到有装全家桶软件的PC上设置完爆存在鼠标芯片内,这是个很好的办法.
然后就是夜魔了,这个上市前一拿到我就吹到爆了,确实很火,后来出了白色,不过其实是银白色,因为正面的铝合金是银色阳极.
好了,换上新机器学习氛围-1,宅文化+1.
38"用起来体验非常棒.
好了,今年的装机大赛就是酱紫,不是我的日用PC,但却一样好好用心装了.
大家不用给我投票,重在参与.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