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查尔斯这么重要一句话,国内媒体给翻译错了?
侃哥的第 2094 次原创
前段时间查尔斯发表了2023圣诞致辞,里面引用了一句名言:
And at a time of increasingly tragic conflict around the world, I pray that we can also do all in our power to protect each other. The words of Jesus seem more than ever relevant: ‘do 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to you.’
他提到,在这个悲剧与冲突与日俱增的世界,耶稣的这句教诲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有价值:“do 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to you”
我搜了一下国内媒体报道,用得都是《参考消息》的译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家觉得两句话含义一样吗?觉得一样的敲1,不一样的敲2。
且不说直接把孔老夫子的话套在耶稣头上合不合适,光看字面,也是有所偏差的:do 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to you
前半句 do to others 是祈使句,意思是“对待他人”,后半句是 as 引导的方式状语从句,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to you,意为“正如你希望他们对待你一样”。
换言之,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要怎么对待别人。
再看孔子的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也别强加给对方”。
这两句乍一看好像是一个意思的“正说”和“反说”,但还是有本质差别的。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考虑他人的感受,约束自己不要伤害他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他人。
而耶稣的那句“do 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to you”(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是从自己的要求出发,为求得到同样的回报而善待他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自己。
其实这也反映出中西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分歧。
其实耶稣那句教诲“do 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to you”被西方人奉为道德“金律”(Golden rule)。
既然有“金律”,就有“银律”(Silver rule),银律是这样的:Do not do to others as you would not have them do to you(不要对别人做你不希望他们对你做的事情)
你会发现,咦?这不就是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
这条道德银律是不是来源于孔子不得而知,但的确和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惊人相似。
西方人之所以把这条作为“银律”,次于“金律”,是因为他们觉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较消极,只强调了不要伤害别人,不像“金律”那样积极主动。
但毕竟是“银律”,也有其重要作用,如果说“金律”是激发人的善,那么“银律”就是约束人的恶,或者说银律规定了道德的底线,而“金律”是道德底线的升华。
因此,西方人认为实践“金律”难度要大一些。也就是说,“不施害于人”比“施惠于人”容易一些。
了解了这些思维背景,我们再来看查尔斯引用的那句话“do 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to you”——很明显这是西方道德“金律”,而孔子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西方道德“银律”,用“银律”翻译“金律”,是不是不太合适?
所以这句话不如直译出来,就是“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就要怎么对待别人。”
最后说一件小事情。
因为孔子对西方早期哲学思想的形成也有影响,所以一直也受到西方人景仰。
美国最高法院门楣上有三座雕像:中间的是领受上帝戒律的摩西;右边是古希腊立法先贤梭伦;左侧是孔子,虽然这个形象跟咱们的审美有些偏差,但无疑西方人把他的地位摆得很高。
当然,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道德银律,也只是西方人的视角,在我看来,这句话境界很高,与意识形态无关,是不折不扣的普世价值,也希望在这句话的指引下,世界能少一些纷争,多一些和平。
↓↓↓
想提高口语和交际能力?
想要学会最地道的表达?
想要一次玩转俚语?
课本上不会教你的地道俚语都在这里!
【0元抢位 先到先得】
✔️美语宝典课程
扫码免费领
👇👇👇
200节趣味俚语课程
详细音频讲解分析
趣味插图助记
例句解析
实战对话
额外收获单词讲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