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有些夸张,但在2023年,这个故事的不同版本不断被全球各大媒体和金融分析师复述,连美联储都注意到了。创造这一经济神话的主角就是美国女歌手Taylor Swift(泰勒·斯威夫特)。去年3月,Taylor开启的第六次全球巡演Eras Tour(时代巡演)在票价、歌迷人数和收入等方面都打破了各项世界纪录,在展现了其作为超级巨星的强大影响力的同时,Taylor本人也成为一种经济现象。△美国《时代》周刊将Taylor Swift评为2023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她也成为首位因其在艺术领域的成功而获得认可的年度人物。
金融分析师创造了「Taylornomics」、 「Swiftnomics」、「TSwift Lift」、「Swiftmania」等一系列词来描述Taylor Swift的巡演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和影响(国内称为「霉霉经济学」,霉霉为Taylor Swift的中文昵称)。亚利桑那州格伦代尔市为了邀请她到当地巡演,甚至愿意将该城市的名称在那几天更名为「Swift City」。据媒体估计,仅在美国,Taylor Swift的巡演就可以带来价值高达50亿美元(约三百多亿人民币)的经济活动。但这里先不讨论Taylor Swift的经济魔力,而是来看一个更有趣的问题 —— 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这么贵,而且越来越贵?这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华尔街日报》将2023 年称为“1000美元音乐会门票年”。以Taylor Swift的巡演票价为例,2018 年澳大利亚巡演的票价与计划于2024年的巡演票价相比,即使考虑了美元和澳元之间的关系,门票价格的通胀也超过了总体通胀。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讨论的还只是正常票价,不包括黄牛倒卖和转售疯狂涨价的情况。
导致演唱会票价飙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过去因疫情被压抑的需求,而活动组织方和票务方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例如一些票务网站采用的“需求定价”方式,类似于Uber的峰时定价,当需求上涨时票价也会随之上涨。去年11月,票务网站Ticketmaster透露了Taylor Swift巡演门票开售时的情况。当时平台上涌入的访问量异常庞大,以至于她必须在接下来的1000天里每晚都举办一场能容纳50000人的演出,才能满足如此巨大的需求。一边是有限的供应,一边是无限的需求,一票难求是许多超级巨星演唱会的常态。所以即便是天价门票,也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稀缺品。然而,票价越来越贵并不仅仅是高人气明星特有的现象。几十年来,现场表演的价格通胀总是高于一般通胀水平。相关数据显示,1948年至1983年间,百老汇音乐剧门票价格上涨了约6.5倍,普通戏剧门票价格上涨了近8倍。与此同时,电影院的平均门票价格上涨了9倍多。1964年至 1976年间,黄金时段一小时的电视节目成本上涨了200%以上。根据《Rockonomics》一书的作者、经济学家Alan Krueger的说法,1981年至2017年,音乐会门票的平均价格从12美元提高到了64美元。而如果与总体通货膨胀保持一致,票价应该只有32美元左右。20世纪60年代,一位名叫William J. Baumol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关于生产力的理论,叫做鲍莫尔效应(Baumol’s Effect)或鲍莫尔成本病(Baumol’s Cost Disease)。以几个世纪以来手表生产成本和音乐演出成本的变化为例。17世纪末,一位瑞士工匠一年的劳动大约能够生产12块手表。随着提高生产力的机器出现,这位工匠在同样的劳动力下每年能够生产1200多块手表。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工厂可以在一年内销售更多手表,从而赚取更多利润。其中一部分利润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分享出去——工厂可以降低手表的价格让顾客受益,同时也能提高工人的薪资。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可能从中获益。这是标题为《Why are the prices so damn high》的经济报告中的一个例子:1826年,贝多芬的第14号弦乐四重奏首演时,整个演出耗时40分钟,由四位演奏家共同完成。而到了2010年,一场相同的演出仍然需要四位演奏家花费40分钟演奏。在这200年间,得益于巨大的技术进步,制表行业的劳动力得以大幅节省,但现场演出并没有从节省劳力的创新中受益,它仍然以原来的方式进行,弦乐四重奏的生产力基本上没有改变。当其他行业的薪资随生产力的提高而上涨时,那些职业就变得更具吸引力,从而使从事音乐家职业的机会成本上升。因此,演艺机构必须提供更高的薪酬来吸引和留住音乐家。然而,演艺行业的工资增长并没有相应生产力的提升与之相匹配。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的上升和生产率的停滞不前造成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提高票价,或是接受更多的捐赠,或是减少演出。换句话说,Taylor Swift必须不断向她的乐队和工作人员支付更高的薪资,即使他们的生产力没有提升。否则,他们就可能离开。这是票价上涨的又一重要因素。再考虑通货膨胀的含义,它代表一个国家所有商品价格的平均涨幅(或降幅)。由于制成品年复一年地受益于技术进步,而现场表演却没有,如果制成品在通货膨胀计算中占比较高,就能使总体数字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所以,与制成品或是与一般通货膨胀相比,现场表演的价格总是上涨得更快,每年都在变得越来越贵。在《Why are the prices so damn high》这篇报告中,Eric Helland和Alex Tabarrok重点研究了鲍莫尔效应,并指出熟练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可以解释为什么教育和医疗保健的支出持续增加,而质量和生产率的上升速度却相对缓慢。1)许多服务行业的成本一直在持续增长,而这可能是某种非常广泛的长期趋势。2)成本似乎在60年代和70年代增长最快,而如今增长速度较慢。这符合生产率的增长,而生产率的增长是鲍莫尔效应的主要驱动力。3)尽管服务质量在过去几十年中略有提高,但Helland和Tabarrok提供的一些证据表明,这仅解释了成本增加的一小部分。他们表示,经济学中很少有东西可以解释同时增加的成本、增加的需求和不变的质量,鲍莫尔效应就是其中之一。4)一个行业的生产率增长越慢,成本上涨就越快,特别是如果该行业使用受过大学教育的雇员,因为这些雇员原本可以在生产率更高的行业找到工作。鲍莫尔效应告诉我们,为了控制成本,某些行业必须增加相同投入的产出或减少投入,以抵消这些投入不断上升的机会成本。所以,生产率增长缓慢且生产商品少或服务效率低下的部门仍会提高雇员的薪酬,医疗保健、教育、法律、娱乐、服务类行业等都属于这一类。这也揭示了服务成本上升可能是经济水平普遍提高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人们或许无法在维持现有生活质量的同时将这些服务的成本降低到20世纪50年代的水平。此外,人们的偏好会放大鲍莫尔效应,而这会加剧生产率提高带来的收益分配不均。例如,表演艺术的劳动力成本总是比其他行业的上升速度更快,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演员、明星的薪酬总是那么高。鲍莫尔效应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今的经济,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未来的可能路径。它解释了为什么随着经济的增长,劳动密集型服务变得越来越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