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披星戴月前半生,终究还是要回归平淡的日常,打一份平凡的工,又何苦折腾。如果你也对这个问题有困惑,强烈推荐你花120分钟时间,看看纪录片《读书的力量》。这部纪录片由央视出品,视角纵贯千载岁月,空间横跨万里陆海。读完它,你就能从混沌中觉醒过来,真正领略读书的魅力。扫描上方二维码,可直接观看
如果把300万年进化历史压缩成24小时,那么在最后的三分钟里,人类进程才算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纪录片第一集讲到,当黄帝统一华夏之后,他发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生活的需求,于是他命史官仓颉想办法造字。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河边见到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块东西掉了下来。可他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就问正巧走来的一个猎人。猎人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不一样,其他野兽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像,这不就是字吗?后来,随着纸张、印刷术和文字的完美结合,使得书籍得以广泛传播,人类文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在此之前,人和人之间只能通过口头交流,一离开现场就容易遗忘。可随着书本的出现,人们开始学习读书识字,许多宝贵的生存的经验得以传承下来。想想现实中,不读书写字的人,只能困囿于身边的方寸之地。而通过博览群书,更多丰富的智慧和经验才会涌入你的脑海,助你更好生存。书为世间至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文明,从此跨越刀耕火种的洪荒岁月,步入追星赶月的神奇时代。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在四大古文明中,中华文明诞生最晚,却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一脉相承、流传至今。纪录片第二集讲到,春秋时期,鲁国诞生了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孔子为人善良宽厚,他强调人应当具备道德修养,此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还有老庄之道,法家之度…都是万千思想的雄辩场,亦是中国思想之源头。先人留下的观念,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基调,树立起了华夏人的君子之风。而在西方世界,苏格拉底则是一位风格截然不同的文明导师。他喜欢和别人讨论人生问题,在追问中不断启发对方,从而将问题引向本质。这种鼓励人们认清自我,追求真理的精神,也成为西方文明一以贯之的特色。不论是孔子还是苏格拉底,都在学生的记载下,为后世留下了奠定人类文明思想的书籍。而后人也在阅读前人著作的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三观。蒋方舟说:一个人如果不读书,那他的价值观只能由身边的亲朋好友决定。而经常读书的人,在面对人生的抉择,不会听信旁人三言两语的观点。他更愿意借助书籍的力量,与古今中外的作者进行思想的对话。在书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每一本书都像一位人生导师,为你指引正确的人生方向,重塑不同的三观。这种体验,会让你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活得更加坦然、更有底气。“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而满腹经纶的人,总能走出时空的局限,拥抱更大的世界。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出版了一部个人游记——《马可·波罗游记》。这部游记记载了他经行地中海、欧亚大陆和中国的经历。他依据多年的见闻,向世人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东方美丽神话。老百姓不仅见识到了东方的广阔,更深深感知到了自身的贫瘠和愚昧。有西方学者评价说:
这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性作品。
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是振聋发聩,它间接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复兴。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窗口,通向人们未曾涉足的世界。
他眼见繁华的西方世界,又回忆起落后的封建体制,于是痛心疾首翻译出了《天演论》。此书如当年《马可·波罗游记》震惊西方世界一般,敲醒了沉睡中的东方巨龙。一个人不读书,就必定会被生活所碾压;一个国家不读书,就必定会被世界所欺凌。眼界开阔了,才能审视自我,民族的命运才能迎来新生。在纪录片第四集里,讲到了一个北大传奇的人物——甘相伟。一路上,他做过建筑工、保洁员,但沉重的体力劳动常常让他感觉身心俱疲。在北大,他每天看着同龄的学子们朝气蓬勃、孜孜不倦地读书。休息之余,还会溜进各种课堂蹭课,听名师讲座,泡图书馆。就这样坚持了一年,甘相伟终于以高出录取分数60分的成绩,考入北大成人教育中文系。他的求学励志事迹很快被多家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如果甘相伟没有翻开书本,也许一辈子都只是一名保安;如果甘相伟没有开始学习,也许他永远无法发掘人生更广阔的可能。听过一句话:“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书籍一样,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一个人想要突破阶层,就离不开读书的助力和文化的加持。因为读书,会赐你冲破人生桎梏的勇气;文化,会予你超越自我的能量。不论何时,只要你想要持续进步,就需要不断汲取书籍的养分。如此,你才能通过知识的提升,将人生的舵稳稳掌握在自己手中。很多人每天待在家里,感觉什么也不想做,时光就在不知不觉间流逝。杨绛先生曾经说过:“许多人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人只有不断从书本中汲取力量,才能化解遇到的难题,从容面对生活的喧嚣。作家林清玄30岁时,几乎拿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赢得了无数粉丝的追捧。不间断的输出让他心力交瘁,接连不断的应酬让他无从喘息。“人到了30岁,要用全部的时间来觉悟,否则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于是他果断推掉了所有的应酬活动,一个人独自上山阅读和调整身心。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终于不再浮躁,内心也渐渐平静如水。
陈继儒在《小窗幽记》里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很多时候,外在的嘈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的纷扰。
当你迷茫的时候,不妨去城市里免费的图书馆走走。
看那书山书海,看那各色书籍。
而当我们沉浸在书页之中,就能守住内心的一方净土,感受真正的平和。
所有读过的书,最终都会成就更加丰盈的自己。
▽
在《读书的力量》中,有这样一段话:
“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形成。书本中记述着这个世界的宏伟自传。”
读书,是一个民族复兴最为关键的力量;读书,也是一个人扭转命运最佳的途径。无论是迷茫时分,还是闲散阶段,读书都是激励我们前行最强大的动力。
点个在看,静下心来品读书籍,用智慧笑对人生,当你开始翻动书页时,人生也将翻起新的篇章。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