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成都,被塌房明星抢走的热搜

成都,被塌房明星抢走的热搜

社会



这里是不定期上线的她刊「对话」栏目。


每期邀请一位或一组,素人或明星来到这里,聊个人的生活和经历,谈个体的想法和见解。不代表所有人,更不涉及任何拉踩。


希望这些故事汇总在一起,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今天是第24期。



一桩严肃新闻本该得到的更多关注,却渐渐被稀释在娱乐圈的一场「山崩地裂」中——


9月5日,中午12点52分,四川泸定突发6.8级地震。


至今已经过去10天,四川地震的救援还在继续。


如果你一直关注它就会发现,21、65、74......一个并不喜人的数字每天都有新的变化,那是遇难者人数。


截止11日,官方公布泸定地震已有93人遇难,还有一些人处于失联状态。


2022年,四川太多次出现在热搜、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8月旱灾、限电,9月疫情、地震。


某种角度的巧合是,四川泸定地震的前一天,刚好是疫情1000天,不少人正在叹息三年时光的蹉跎和挣扎。


      图源:微博@是喵王呀     


一直被赋予惬意和浪漫的四川,一次次被意外所笼罩,默默等待生活的复原。


很多人在网上感慨,2022年四川人民的艰难。


但我想,更多人想知道和被共情的是:


当一个群体长久地处于不确定性中,该如何抉择,又该如何与那些不可避免的慌张和焦虑共处?


当(居家)隔离成为一种常态,面临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杂乱,又该如何自处?


当这一切「不确定性」变成一种「确定的常态」时,我们身为个体,又要如何与之对抗?


下面的故事里,我们或许会一一展开。


这是来自三个年轻人,一个城市的叙述。


这次,我们将焦点,放在了四川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成都。



摇晃的世界


成都封控的第五天,卢月姗的生活依旧平静得没有半分波澜。


男朋友被隔离在了公司,家里独留下一个83岁的奶奶,她也就暂时搬过去与老人同住,方便照看。


那天中午,两人刚刚吃完饭,卢月姗在厨房洗碗,放在客厅的手机突然传来刺耳的警报声。


卢月姗跑出去,看到手机页面赫然跳动的地震倒计时——35秒。


      图源:网络      


6楼、35秒、83岁……


仅仅是一瞬间,卢月姗便清晰地知道,来不及了。


来不及跑到楼下,楼道里也并未传来明显的骚动。


在成都生活了四年,这足以教会她最基本且扎实的避险常识。


她拉着奶奶蜷缩在厨房的一处三角区域,“不要怕,我们就蹲在这里”,这句安慰是对奶奶说的,也是给自己的暗示。


最后的几秒,她们默默等待地震的到来。


顷刻间,整个房子就剧烈摇晃起来。关于整个地震的印象,卢月姗清晰地记住了身边的一只油桶。


她死死盯着那只油桶,里面的油从桶身的一半晃到顶部的盖子,又从另一侧冲到盖子上,如此反复。


虽只有短短的几十秒,但每一秒都包裹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和恐慌。


这是卢月姗到四川以后,经历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


很快,眼前的世界便恢复到一个平衡的水平线上,她搀扶着奶奶站起来,才发现自己已经脚软。


几分钟后,楼下就站满了人,大人三五个一簇,聊着各自刚刚在地震中的细节和感受,或调侃或后怕,七八个孩子倒是无忧无虑,享受片刻嬉笑打闹的快乐。


这是疫情居家以来,这个年久陈旧的老小区,最光明正大喧嚣的一刻。


不得不承认,即便身处四川这样地震频发的区域,成都也难掩其魅力。


很多年轻人尤其钟爱成都的包容、随意和浪漫,周楠便是其中之一。


但来自华北平原的周楠,还未见识过「真正的」地震。


所以当地震来临之际,他整个人瞬间懵了。


他记住了书本和学校教给他的「厕所是三角区域」,于是慌不择路地就想拉着女友躲进浴室。


“不可以,浴室是玻璃门,真的塌了,我们一定会被玻璃扎到”,周楠的女友立刻阻止。


女友是川内人,也是512汶川地震的亲历者,是重灾区的灾民。


人往往会被灾难训练得更加冷静和坚强,看着剧烈晃动的空间,女友的反应并没有太大的波动。


她见识过顷刻裂开的房子,满目苍夷的乱象,对地震的接受阈值远高于一般人。


当然,对于周楠来说,那一定是一个难忘也恐慌万分的中午。


    图注:受访者朋友圈视频      


同为四川人的梁园,给出了地震跑还是不跑的答案。


“反正据我观察,通常90%的四川人,地震都是不跑的。”


9月5号那天中午,住在5楼,提前40多秒收到预警的梁园,原本可以一个人迅速跑到户外。


但梁园住的小区,楼和楼之间的距离太近了,一块空旷的空地都找不出来。她想着,楼真的塌了,跑下去也是没地躲,倒不如踏实在家。


最后的几十秒,梁园迅速穿上睡裤,换上外出穿的鞋,穿戴整齐,握着手机等待地震的来临,“来就来,就它吧”。


这些年,梁园经历过太多次地震。


人生的第一次大地震,就是“512”那次。


她的家乡乐山距离汶川只有200多公里,当年汶川倾覆之际,她在乐山也有强烈的震感。


大学四年,梁园在雅安就读,经历过的大大小小的地震,更是不计其数。


最频繁的一次,一晚上收到4次预警,平均级数3.5,次数一多,心里甚至有些蔑视,看一眼手机,懒得挪动一步,或者还会截图发个朋友圈。


某种程度上来说,梁园对「一般」地震已经有些脱敏。


她有时候会想,这种丛容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对灾难有所懈怠,失去灵敏度,或许有一次真的就会判断失误。


只是回想过去的两个月时间,梁园已经被隔离过两次,经历过限电,又遇上了地震,工作似乎也更加不理想。


这对一个刚刚毕业,独自在成都工作的95后而言,无疑是一次次考验。


脱敏和佛系,倒像是生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封控中的地震,并不会摇走疲惫,但也似乎更让我们意识到,意外之外,还有意外,谁也不能仰赖所谓的规律生存。




封控前的黑夜


封控后的地震,封控前的限电。


仔细回忆一下,和儿时相比,我们应该很久没有经历过那种「时不时」就停电的日子了。


我们非常自然地接受了资源本就充沛的生活设定。


所以当限电来临,生活多少是有些失衡的。


刚开始限电的某一天晚上,卢月姗所在的小区突然停电,电力局的电话一直占线,小区的业主群里有人说,可能短时间不会来电。


一打听同事那边也停电了,卢月姗没有其他办法,决定开个酒店住,还能放肆地吹吹空调。


结果夜里十二点,小区来电了,150的快捷酒店到处都是飞虫,于是她决定还是回家。


那天,卢月姗吹了两个小时空调,合算下来平均一小时75块钱。


卢月姗的工作需要做实验,在电力有限的情况下,公司只能先保证生产活动。


而普通办公区域则要限制用电,期间差不多有两周时间不允许开空调。


那时,成都日均温度40+,卢月姗把实验室温度计放到窗户外面,温度瞬间飙升到40度+。


      图注:卢月姗办公室外温度      


吹风扇远远不够,一天下来,身上总是黏糊糊的。


后来,卢月姗和同事们就用实验室的冰柜提前冻一盆冰,第二天端到办公室,再用风扇吹冰块来制冷降温。


     图注:卢月姗办公室自制的冰块      


再后来很多员工都居家办公了,但卢月姗的很多工作必须用公司的电脑进入系统才能完成。


于是,最后的几天,卢月姗一个人悄悄猫在办公室,窗户推开一个缝隙,打开一个风力不足的小风扇,独自奋战。


      图源微博 @暖心成都 成都某火锅店停电     


限电的初期,周楠并未当回事。


看朋友圈里各种晒冰袋、冰块,土法子炮制的制冷神器,反而抱着些许调侃的心态,甚至觉得夸张。


周楠从事教培行业,直到校区被通知限电且停课,他才意识到这件事的确会影响到每一个个体。


首先校区的停课,让身为产研员的他必须重新制作线上课程,工作量瞬间翻倍。


最麻烦的是,很多家长会因为无法上线下课程而要求退费,沟通工作变得更加庞杂,加之天气炎热,周楠变得非常糟心。


周楠女朋友所在的华润大厦,新风系统关闭后室内温度一路涨到34度,每一天去公司都是煎熬。


任何防暑用品在绝对高温面前,作用都微乎其微。


梁园是做课程设计的,平时要到成都的各个博物馆给孩子们讲课。


因为限电,很多地方没有空调,并不方便开展线下活动,梁园的工作也被迫停滞。


      图源:@暖心成都|成都地铁限电      


成都最具人气的锦江夜游,也暂时取消了华丽的灯光秀,这也进一步导致梁园他们的一些相关课程也随即搁置。


锦江静了下来,成都也静了下来。


那时,缺电的成都,不再灯火通明,这是封控来临前的黑夜。


没有人知道,这个最热的季节,将要用一场封控作为结尾。




封控前的「心理安全」


短暂的限电,其实并没有完全围困住这座城市。


刚刚走出黑夜的成都,很快进入了半静止状态。


继今年三、四月份以后,我们似乎都生长出了更敏锐的触角。


锦江区最先被封控时,周楠就决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最先加入了囤物资大军。


没有哪个平台可以承受得住如此凶猛的物资竞争,很快很多平台的部分物资就显示售罄,且陷入运力紧张。


第二天周楠还是不太放心,下午跑到附近的超市又买了一些东西,那时超市人还不是很多,他悠哉地穿梭在各个货架间。


超市在地下一层,手机没有什么信号,就在周楠结完账出来时,恰好收到一条微信推送,当地比较权威的一个官方账号发布——下午6点起,全市居民原则性居家。


此时,提着食物折返的周楠,就已经看到一大群人正在往超市里涌,他的敏锐让其幸免于这一波竞速。


      受访者周楠供图|封控当天下午某家乐福超市门口      


但晚上周楠还是决定再到菜市场补充一些蔬菜和水果。


“我从来没想到,我能在成都看见那么多的人。”


平日里精打细算的叔叔阿姨,已经不问价钱,直接扯了塑料袋装菜,买到哪个算哪个。


周楠买了两串葡萄,一个火龙果,共计60元。


最后走进小区前,他还给自己买了肯德基、卤味、一杯烧仙草,“我不知道这一进小区,何时才能再喝到一杯奶茶了”。


梁园收到即将全城居家的消息时,已经在坐在工位上搬砖了。


公司的同事们都跟老板要求早点下班,否则不仅什么都抢不到,还可能连家都回不去。


谁料,原本当天下午,还有一个人要来公司面试,老板坚持等到那个人面完试,公司才能放假。


“我们从来没有那么痛恨一个人来面试,这都什么时候了?”


下午梁园一路杀到菜市场,决定与阿姨们决一“死”战。


她选了一些蔬菜,结账时迟迟排不到到,身边的大爷调侃,“这时候就是提着走了,老板都不知道”。


不知过了多久,梁园等烦了,一气之下撇下菜,两手空空回了家。


      受访者梁园供图|宣布封控当天某菜市场的景象      


哪里封控哪里就有梁园。


一个月前,梁园还在成华区住时,成华被封了。


一个月后,梁园搬到金牛区后,全城都封了。


倒也不是那么倒霉,局部封控时,梁园囤了不少食物,这次算是排上了用场,算是「因祸得福」。


      梁园没有囤菜,为了不空手回家买了块百洁布


卢月姗倒是觉得,成都很多人抢物资,好像是一种「攀比」心理,算是一种抢菜新赛道的新型内卷。


但这种不安全感,并不能全归结为「小民的狭隘」。


卢月姗说,她相信成都会给居民持续供应物资。她所在的小区,每天每户可以允许一人外出两个小时采购物资。


但后来卢月姗发现,楼下的小超市并未正常营业。


一打听才知道,老板没有拿到相应通行证,因为超市夹在两个社区中间,找不到可以负责的地方。


      图注:中秋夜卢月姗等了两个小时的外卖      




半静止的成都


我们必须承认,居家隔离,城市的区域静态管理,已经成为当下这个时代的一种常态,势必写在几代人的记忆里,形成某种反射。


      受访者梁园供图,成都街头的救护车      


而当我们面临一场群体性困境时,食物是人性中最基本和原始的诉求,也最能反应人的心理安全。


这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确定性」的底线。


当然,这种不定时迎来的居家隔离、出行限制以及复杂多重的机制,大多数时候或许只是造成了不方便,引发了部分人的一些情绪。


但在和被封控隔离的朋友对话过程中,她姐更加能体会这所谓「负面情绪」背后的复杂性。


关于家人。


卢月姗的爸爸,在今年年初时生病,办理住院手续前还要等待最新核酸结果出来,已经身体虚弱的父亲,从晚上九点等到凌晨两点才得以入住。


卢月姗心疼父亲,但她也非常清楚这件事上,每一个环节的合理性和正当性都无可挑剔,但那种难以言说的心疼和无奈,却也真实存在。


关于工作。


周楠说,当老师,最终多少都会生出一些使命感和责任感。


疫情居家的最大心理情绪,并不是自己的工作翻倍,而是线上授课时,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一节课下来只能输出线下课程的3/4。


尤其周楠带的是小学生,学习自控力本就差,摸不着够不到,想教又教不到位,只能隔着屏幕干着急。


“当你发现并没有教会他们什么时,就更感觉没有意义,挫败感很强。”


关于群体。


人性的复杂在于,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自私,但很多人又并不会允许自己绝对的自私。


某天,周楠在小区排队核酸采样时,队伍在一个独居老人那截停了。他没有智能手机,也报不清自己的信息,采样的人对他语气里有明显的不悦。


后边的队伍中,渐渐传来一阵嘈杂,“能不能快点,让准备好的先做......”


成都做核酸都必须扫一个绿码,而那个独居、没有扫码工具的老人,仿佛失去了「自证」的资格,被人群凝视着。


此时周楠发现,自己的同情心似乎并没有什么用,更没有实际的方法帮助老人。


这样唏嘘和无奈,我们见过的还少吗?


几年来,我们生长出了更多触角,逐渐习得了种种在不确定中讨生活的技能,学会如何主动且快速拿到每一张生活的通行证。


比如,记得3天一检,及时「充电」。


比如,进门就自觉扫码亮码,抬手测体温。


比如,习惯性减少在城市间的流动,降低「弹窗」风险。


      密集的核酸历史检测结果      


但然后呢?


周楠说:“很多时候我们被按下了暂停键,却从没有一个声音喊一句重启。”


我明白他的难过之处,我们太需要从这份不确定性中,再淘洗出一份“确定”了。


这也是为何,当限电来了、旱灾来了、地震来了,我们会如此牵挂一个城市的命运。


人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前,的确太渺小了。


可即便如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还在和这平凡又危险的生活对抗着。


卢月姗说,他们小区里的门卫大叔年纪大了,很多登记流程根本搞不懂,小区的志愿者也少得可怜。


但这时很多业主在群里自发的认领「排班」,“我明天没事,我明天可以去帮忙”。


梁园也在所谓就业环境如此艰难的当下,决定重新开始。


周楠虽然忧心工作,但把居家隔离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捡起了多年不练的乐器。


毕竟,除了竭尽全力地生活,我们并没有额外的武器。


我们要与这份不确定带来的「困境」对抗。


我们也必须学会与新的生活方式共存。 她刊 


最后,如果你也有想讲述出来的故事,不管是关于什么方面,都欢迎你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分享出来。


如果有必要,她姐会联系你并写成文章,让你的故事被看见,让更多有类似经历的人说出来,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带来哪怕一点点小小的改变。




监制 - 她姐

作者 - 齐木

微博 - @她刊iiiher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逃离卷上天的魔都,我陪女儿求学新加坡、英国,有些大实话不吐不快“成都六勇士”上热搜,全网点赞夏威夷大岛风情:花、火山和黑沙滩加拿大鹅继续押注中国 成都SKP开设成都第二店 中国新总裁很快上任我真恨她比李易峰的热搜少这7款“高定包包”火出圈、明星抢着背,原来中国设计也能这么美!2022年的热搜,不能没有她!性侵15年的热搜只存在了5个小时,真恨这丑闻凉得太快成都,硬(雄)气(起)她被全网吹爆,孙俪为她哭上热搜,35岁的热依扎真的好绝!国庆,最香的热搜来了突发!香港与内地或改为4+3!澳洲宣布:不再承认此国首都,全球轰动!张雪峰批明星带娃类综艺:明星的“钱包打开式”教育难以复制浣溪沙:总有凡尘锁寸心抱歉,这恶心的热搜,一点都不好笑它还没存在感?文艺不输大理,舒服比肩成都,怎么人人都去这个四线小城定居了?刘强东的热搜,实在让我反感众明星每个月浪费用水超千吨?!又一批明星因为浪费被曝光...李易峰“塌房”启示录:一旦成为明星,关键问题是守成丨南周快评凭最美地铁站再让3亿人疯狂心动!成都,究竟是座什么浪漫神仙城市?!最能卷的早餐之都,它排第二,没谁敢排第一再买这么多热搜,就真要塌房了!小京都,不香了百年前,中国打算在这里定都,若不是袁世凯耍阴谋,中国将大变样王朔的热搜,好冷娄岩一周诗词六首中国首店!美国顶级潮牌Supreme正式登陆帝都,开业当天刷屏全网...活成了“鱼头妈妈”?明星挤破头都难上的热搜,他们只需要一张水果照韩流天团成员醉驾被捕还涉嫌窃车!一年内多名艺人塌房,韩国明星为何总是酒驾?今天的热搜是 _________ ?七部门联合规范明星广告代言,明星代言怎么做到“钱和口碑都要”?炒海蛎螺中国真正的鞋都,才不是莆田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展望中国十大早餐之都,总有一座让你想早起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