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突然宣布!新冠大流行结束“在望”
◎海外掘金(ID:gold1849) | 杨轨山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海外掘金(ID:gold1849),为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并同时转载文末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古人云:“大疫不过三……”
这句话放到新冠病毒之上是否还有效?
从我们周围的情况来看,这一次,老祖宗的经验似乎已经完全失效了。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病毒在国内至今没有消停的迹象,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引起的“次生灾害”没完没了,不断侵扰我们的生活。
但与此同时,这句中国老话似乎在海外得到了印证。
进入新冠大流行的第3个年头,如今很多国家已经率先宣布新冠大流行结束,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开了所有新冠入境限制措施。最近,就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表示,新冠病毒大流行已接近尾声。
取消新冠入境相关限制,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了以下三点,即在入境时不需要疫苗证书,不需要在出发前或抵达后进行新冠核酸检测,也不需要在入境后隔离。
根据最新相关统计,现在取消新冠入境相关限制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有81个之多,主要如下图所示:
当然,仍然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尚未完全取消新冠入境相关限制(下图名单并不完整):
看了这个名单,是不是觉得有入境限制的国家还蛮多的?
不过,即便是仍有入境限制的国家,大部分也都取消了隔离限制措施。目前,入境即需要隔离的国家和地区仅包括所罗门群岛、图瓦卢、马绍尔群岛、朝鲜、密克罗尼西亚、安道尔、赤道几内亚、土库曼斯坦、利比里亚、利比亚、吉布提、伊拉克、中国大陆及港澳等地(内地入境港澳需先在内地隔离)。另外,非洲的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完全关闭了国境,至今尚未开放。
除以上国家外,大多数仍有入境限制国家要么是要求一定时限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要么是要求疫苗接种证明,都不需要进行入境隔离。
而德国的入境限制则十分“微妙”,它是这么规定的:从变种病毒地区入境德国的,不管是否持有接种疫苗证明,都需要隔离14天。不过,目前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被德国健康部列为变种病毒地区。此外,德国出于“对等原则”,针对中国赴德人员也采取了“非必要不入境”的措施,仅准许来自中国的有重要事由的人员入境德国。
越来越多的国家完全开放入境限制,反映的是新冠病毒在海外已经被真正常态化了——病毒已经和感冒一样成为海外日常的一部分。
就在9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处于结束大流行的更好位置。我们还没有到哪一步,但结束就在眼前。”
要知道,提醒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护并协同世界各国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义务和责任,从其职责角度出发,世界卫生组织一直都以保守和谨慎著称。
连谭德塞都这么说,看来海外距离疫情结束确实不远了。
那么,谭德塞凭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从数据上来看,上周全球新冠疫情死亡人数已经创下了自2020年3月以来的新低,仅为去年1月大流行高峰期一周内死亡人数的1/10。
上周,全球报告的死亡人数为11000人,新增病例为310万,比之前下降了28%,而且近几周都呈连续下降的趋势。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我们不妨看看在入境政策上最“严谨”的德国人怎么说。
上个月,德国《世界报》对近几年一直研究新冠病毒的德国肺病学家托马斯·沃沙尔进行了采访。
沃沙尔教授联合其他十位医生和专家共同发表一篇论文《世上不再有COVID-19(新冠病毒)——只有(奥密克戎)Omicron》,详细阐释了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与Omicron之间的区别。
“新冠病毒”被定义为:可诱发血管炎,甚至可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性肺炎。人们在原始毒株及其变种Beta、Gamma和Delta下都见过这种临床表现。
而病毒的新变种Omicron却十分温和,不但易于治愈,还提供了更多的自然感染的机会,从而刷新和扩大了人群的免疫力!
沃沙尔说,自从Omicron出现且流行后,COVID-19病毒几乎不存在,目前感染的风险值和感染人数,已不再是判断疫情严重程度的决定性指标。
对疫情未来会往什么方向发展,沃沙尔给出了乐观的预测:
目前新冠疫情正在从大流行趋势向地方感染过渡,疫情的最终结果必然是每个人都会被感染,每个国家只要控制重症新冠患者的数量即可。
欧洲专家普遍强调,Omicron与原始毒株相距甚远,仅存在少量残留的免疫学相似性,疫苗接种不再能提供相同程度的保护。因此,强制接种目前来看是没必要的。
沃沙尔教授还认为,在学校、社区等地一味设置核酸测试毫无用处:“测试只会造成更多的痛苦和社会伤害,没有好处。”大多数感染奥密克戎的患者,只需要在家里休息一下就可以了。
欧洲科学界给出的专业意见无疑佐证了数据上反映出来的趋势。
奥密克戎越来越强的传播性恰恰证明病毒的毒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弱。
其实,用不上科学分析,仅凭借社会学观察和逻辑推演我们即可得出相似结论:
随着病毒传播性越来越强,病毒的毒性会不断减弱,最终像感冒病毒一样和人类社会共存。游戏《瘟疫公司》中传播力爆表,且致死率惊人的病毒根本不太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如果致死性很强,全世界的所有国家都会加强对人员流动的管控,社会面也会自发减少人员流动,导致在物理空间上病毒传播力的减弱。即便抛开管控措施不谈,一旦病毒毒性过强,患者快速进入重症状态甚至濒死,便会在客观上缩小被感染者的活动范围,降低病毒的传播力。
在《瘟疫公司》中,一旦受到病毒感染,如果没有研发出疫苗,所有人都会永远保持受感染的状态。所以,在游戏中要想让病毒取得胜利,一个典型的玩法是尽可能让病毒保持弱的毒性和超强的传播力,延缓人类世界发现病毒的时间。等到有足够多的人感染病毒后,再加强病毒毒性。
但在现实中,大多数毒性弱的病毒直接就被免疫系统干掉了,哪会给你等病毒传播开来再突变增强毒性的机会。在整个自然界中,也仅有艾滋病这种是极罕见的例外——艾滋病引起人类细胞免疫功能损害、缺陷。最终因艾滋病死亡的人都不是因为艾滋病直接去世的。而是因为免疫系统被艾滋病废掉了,最终因为其他普通疾病导致死亡。
现实不是游戏。
担心病毒传播开后,突然毒性变强死一大片的现象,大概只有在游戏中才会发生吧。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