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子泰国浮潜溺亡:火爆的“低门槛”项目,何以高风险?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溺水
1月5日上午11点15分左右,王宇路过斯米兰一处沙滩,看见人群把一艘小艇团团围住,直觉告诉他出事了,走近了看清,是救生专用船。船身大半还在海水里,船上六七个穿着制服的泰国船员正在抢救一个平躺着的男子,五六名救护人员踩进齐腰的海水,往船上递设备,神情紧张地用泰语大喊。
王宇在泰国从事旅游业,看到现场有中国同行,于是猜测,船上遇险的男子可能是中国游客。
后根据泰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月5日,一名31岁的中国男游客在斯米兰(Similan)群岛国家公园海域溺亡。当地医疗中心诊断,这名游客肺部吸入了大量海水,导致窒息。
中国侨网的消息称,这名游客事发前随27人的旅行团到泰国旅游,入住普吉岛的酒店,5日上午10:40左右,到达斯米兰海域浮潜。他穿戴救生衣和浮潜面罩从船头跳下,在水中将面罩摘下,随后失去意识。
事后,遇难者家属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一段遇难者同行朋友的讲述。这位朋友称,旅游船快靠岸,离海滩几十米时停住,工作人员则指挥大家从船上跳下去浮潜,“我是跳下去的时候,觉得那个浮潜设备不会用,太吓人了,然后我使劲游到船尾,爬上船想让导游教教咋用,然后就有人喊,有人溺水了。”
《北京青年报》视频截图
同样根据遇难者朋友的讲述,船员救起男子后,在船上对他进行心肺复苏。“刚拉上船,口鼻就冒白沫,他们按压的时候,流出来的全是血水,我以为他是咬到舌头了,我手一直在他嘴里伸着,怕他咬。伸了十来分钟,感觉他的牙就没有咬我了,只是保持着微张,僵着。”
救援船随后将救起的男子送至斯米兰国家公园的岛上急救点。据这名朋友描述,到了斯米兰的岛上急救室,医务人员抢救了半小时左右,但男子仍未恢复自主呼吸,由快艇转送到普吉岛,再在码头由救护车送至医院。然而最终未能挽回男子的生命。
家属表示,这名男子去泰国是参加公司的旅游团建。遇难者的河南同乡告诉本刊,这名男子结婚不到半年,元旦时还回老家聚餐。
中国侨网视频截图
浮潜
泰国斯米兰是距离普吉岛西北约90公里海域,一条包含9座小岛的岛链。这里的海水有果冻般清澈明亮的靛蓝色,被称为“果冻海”,是泰国自然生态保护最完好的潜水景区,同样以适宜浮潜闻名。
所谓浮潜,就是人们佩戴防水面镜、呼吸管,穿救生衣在水面漂浮,面部埋在水下,观察海洋景观。和深潜不同,浮潜不要求考证、不需要游泳技能,也不需要复杂设备,看上去没有门槛,连儿童都能参与。
高简在泰国做了10年旅游项目,他告诉本刊,“浮潜一日游,几乎是所有来普吉岛的客人的必备行程。”24岁的互联网从业者艾希甚至很早就听说,去普吉岛,“不浮潜就白去了”。2023年12月中旬,她出发去泰国前,对比了几个浮潜地点,也选择了斯米兰。
艾希选的一日游包含三次浮潜,会去到斯米兰的三个不同浮潜点。艾希不会游泳,导游告诉她,不会游泳的,跟着他抓着浮板就行。第一次下水前,船员给她戴好了面罩,系好了救生衣。
艾希在斯米兰浮潜(受访者提供)
第一次把脸埋进海里,艾希发现,自己浮潜的位置,看起来离海底有4、5米,“不算深,但站立肯定也够不着底。”她马上被海底世界吸引,在“一片白乎乎、黄乎乎的珊瑚”里,努力寻找她期待的小丑鱼。不过,她很快开始“喝海水”,“可能是嘴塞没有塞严,或者是上面的管子进了一点海水,因为会有浪。”全程都有点不舒服。
第二次浮潜,艾希出现了更明显的不适感,“可能是我拿错了面罩,带子太松,一直在进水。船员帮我调整了五六次,都没有解决问题。”
第三次浮潜,艾希又遇上了新问题。“因为潜过两次,我就放开了,没有抓浮板,自己狗刨。结果有一只海龟冲我游过来了,我躲不开,非常慌张,再加上不会游泳,也不会换方向,只能往一边扒,最后好像是抓着别人的脚才调整了方向。”
呛水、慌张、无法控制身体,是很多不会游泳的浮潜者遇到的常见问题。本刊访问了多名经验丰富的潜水教练,谈到浮潜,他们不约而同提到了两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恐惧,以及装备使用不当。
游客溺亡的新闻出来以后,很多人不解,遇难游客明明穿了救生衣,为什么还会溺水,而且还在水下摘掉了面罩。在普吉岛做潜水教练,还开了一家“鲸嘻”潜水中心的李宜告诉本刊,救生衣松垮的情况下,可能会把人“按”在水面,造成身体失控。“头往下沉,但是下半部分身体被救生衣的浮力往上抬,就被拎起来了。”
至于溺水者为什么摘掉面罩,多位教练表示,这是呼吸管进水、人呛水后的本能反应,但这个反应是错误的。李宜解释,现在普遍使用的干式呼吸管,在咬嘴下方有专门的排水口,面罩进水,猛吹一口气,水就会排出来。
有7年潜水教学经验的江江发现,很多不会游泳、不熟悉水的游客,会低估海水本身带来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其实人在正常体脂下都能浮于水面”,但在恐慌状态下,人很容易进入“呛水、更慌、扑腾、溺水”的死亡螺旋。
李宜特别强调装备使用的重要性,“救生衣和呼吸管是最重要的两个装备,不是说戴上就行,而是要尺寸贴合,并正确使用。装备不会用,就可能成为害他的装备。”包括呼吸管的朝向,“要朝向后脑勺而不是竖直向上,双眼要看斜前方45度,这样能保持呼吸管最大程度露出水面。”
根据新闻报道和同行者描述,遇难的游客是跳下船的。李宜也不赞同这种入水方法,“跳下水时,水冲击到面镜,容易导致面镜进水然后呛水,这样也会很慌张。最好是顺着船的梯子爬下去。”
林奥在斯米兰浮潜(受访者提供)
而当溺水已经发生,留给人求救的窗口期很短。“在水里,一个浪过来之后,人猛喝了几口水,是喊不出声音的,跟电影里演的大喊大叫完全不一样。”五年七班潜水俱乐部的教练籍石宇说,浮潜中发生溺水,“60秒内就可能失去意识,6分钟内没有进入到救援中,人就基本没有希望了。”
这就要求安全员时刻对浮潜者保持关注,但李宜说,“浮潜的姿势是趴在水面上看海底,有时候一动不动。所以当他发生危险的时候,有可能身边的人以为他看入迷了,没意识到这个人已经出事。”
多名潜水教练都同意,正因为门槛低,浮潜出意外的频率甚至比深潜更高。2023年3月,中国驻泰使领馆甚至专门发布《关于参与浮潜项目专项安全提醒》,提到“浮潜活动看似难度较低,实际具有较高风险性,每年在泰因浮潜遇难事故频繁发生”。此次事发的两个月前,泰国另一处浮潜点,也有一名美国游客溺亡。
艾希则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才意识到,船员并没有讲解吐水方法,更换面镜,以及提醒游客不要游出船员视线。艾希记得,“浮潜之前,船员有提到不要靠近礁石、不要摸海龟,其他就没说什么了。”
复盘自己浮潜时的情况,艾希庆幸一是能跟船员顺利沟通,“虽然船上只有一个船员会中文,但好在我英文不错,交流没问题。”二是船上大多数人都是游泳好手,因此船员的注意力都在她身上。“船上有大约60名游客,8、9名工作人员,因为很多游客不需要船员管,我和我的朋友两个人对一个船员,有什么情况都能马上被看到。”
艾希在斯米兰浮潜(受访者提供)
但很多人的体验跟艾希并不一样,同样是去斯米兰浮潜,在社交媒体上能看到截然相反的评价,也就是沟通不畅,船员关注不到自己的情况。曾在泰国本地旅行社工作的林奥告诉本刊,船公司决定了浮潜体验和安全指数,因为船员和设备都是他们提供。有从业者告诉本刊,艾希所在的船,船员和游客数量接近1:7,船员数量已经算多,并且还给新手提供浮板,后者也不是每艘船都有。
从过往案例来看,船员是否尽到安全教育的义务,船上是否有充足的救援设备,是事故调查的关键。据新京报报道,2017年就有一名49岁的中国游客在泰国浮潜时溺亡,原因是未听完安全解说就下水,以及船上救援装备不足,后来法庭判决双方都有责任,地接社给遇难者家属一定赔偿。
泰国旅游热潮
艾希在出发前做了不少功课,对船公司特别留意,找了一家很多人说靠谱的船公司,最后价格是600多元人民币一天。但更多游客在订行程时,对船公司并不了解,接触的只有旅行社、分销商,而这些机构并不直接承担安全责任,客服也往往不了解浮潜。
同时,因为雨季风浪大,斯米兰国家公园在5月到10月封岛,每年只开放约150天。开放后的11月到2月,气温和水温在25到28摄氏度之间,水面平静,海底生物也度过了半年休养,生机勃勃。因此,11月到2月的斯米兰,是一年中最适合浮潜的旺季,也容易出现游客扎堆。
泰国旅游与体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的第一周,入境泰国的游客数量超过60万,其中中国游客约8.2万,是第一大客群。溺水事件发生的2024年元旦前后,高简公司的船都是满员的。多名在过去两个月曾去到斯米兰的游客则告诉本刊,泰国海岛游是出于性价比的选择——比起国内海南更便宜,比起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则有免签优势。
林奥曾是泰国曼谷的中国留学生。2023年6月,她在普吉岛出海浮潜时,接触到一家本地小型旅行社,向老板自荐,很快成为这家旅行社面向中国的客户运营。“我是这间旅行社第一个会中文的人,旅行社希望能通过我打开中国市场。”泰国旅游业仍处在恢复期,而中国游客是其中的重要动力。
林奥在斯米兰浮潜(受访者供图)
这类泰国本地小旅行社,也是社交媒体上不少攻略提到的,追求性价比时的选择。其价格往往能比国内的低价团便宜几十到一两百人民币一天。但这类旅行社,传统上主要针对的是欧美背包客,有的还未配备中文导游。在浮潜时,沟通障碍加上低价船只,都可能埋下安全隐患。高简注意到,这次出事的泰国船企安达曼(Check-in Andaman),正是属于低价游的船只提供商。
“我看了下,最近生意好的时候,日均落地泰国机场的中国游客有 2 万多。”高简说,“我猜在免签的推动下,今年春节来泰国的中国游客应该能达到三年前巅峰时的日均4万。”但游客激增,也会给旅游安全带来挑战。
“很多人以为穿个救生衣,或者戴个面镜、咬个呼吸管,就可以去浮潜。其实一套简单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几分钟、几句话就能避免危险。”李宜说。
(应受访者要求,王宇、江江、艾希、林奥、高简、李宜为化名。)
排版:空豆 / 审核:然宁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