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热门IPO”的大瓜来了
临近上市之际,菜鸟集团又传出重大战略调整。
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菜鸟旗下两大末端物流服务平台——菜鸟驿站和菜鸟乡村已完成合并。据悉,本次整合将打通17万个菜鸟驿站和5万多个乡村共配点,有利于菜鸟统一管理和调度资源,从而提高配送效率。
2023年9月,阿里宣布分拆菜鸟,后者拟在港交所主板独立上市。菜鸟也成为阿里分家后首个正式开启IPO的业务集团。
据相关媒体报道称,目前菜鸟集团IPO仍在正常推进中。该报同时引述知名机构评论称:“菜鸟上市将是2024年亚洲最热门的IPO计划之一。”
不过,近年物流概念在资本市场并不讨喜。以两大巨头顺丰控股和京东物流为例,顺丰控股的A股股价相比2021年初时跌去了近7成,京东物流的港股股价则比2021年上市初期的高位跌去了超过8成。
这意味着,菜鸟在筹备上市过程中,需要拿出更好的概念吸引资本市场。最近菜鸟驿站和菜鸟乡村的整合,面子上是菜鸟希望通过发力“最后100米”,从而讲述一个更好的故事冲击IPO,里子上是追求规模效应下的“降本增效”。
除了讲好新故事外,即将IPO的菜鸟要在资本市场看衰物流概念的背景下获得好估值,要取决于阿里的海外业务拓展情况。
打通“中转站”
菜鸟驿站和菜鸟乡村,共同之处都是用于提供快递包裹代收和快递信息查询服务,是菜鸟城乡末端业务的重要“中转站”。
公开信息显示,菜鸟驿站是面向社区和校园的物流服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快递代收、寄递、自提、按需上门和团购、洗衣、回收等社区服务。据统计,目前菜鸟驿站已建成17万个站点,日均处理包裹量达8000万件。
菜鸟乡村则为乡村版“菜鸟驿站”,通过本地化物流合作,建立共配点来服务乡村物流末端业务,实现多家快递公司末端网点一体运营,共同配送。目前,菜鸟乡村已拥有5万多乡村共配点。
招股书显示,2023财年,菜鸟驿站和菜鸟乡村所在的“科技及其他”板块收入50亿元,约占菜鸟集团总收入的6%。尽管营收占比不高,但承担末端服务的菜鸟驿站和菜鸟乡村一直是菜鸟战略重心。2015年,菜鸟首次对外公布五大核心战略方向时,乡村和驿站就在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两大部门合并,菜鸟相关人员的调整也在进行。
其中,合并后新部门负责人由原菜鸟乡村负责人熊健(花名马略)担任。原菜鸟驿站负责人李武昌(花名士行)调任菜鸟国际业务。此前,菜鸟驿站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频繁调整,4个月内两度换帅。去年9月,原菜鸟驿站负责人梅锋峰(花名九界)离职,原客服负责人士行接任。
基层方面,有菜鸟员工称,菜鸟驿站巅峰时员工近3000人。部门合并后,菜鸟驿站部分员工可以调整至菜鸟国际业务。
市场分析认为,菜鸟驿站和菜鸟乡村的整合,覆盖面十分大,可谓是菜鸟在递交招股书后内部的一次重要调整,反映了菜鸟希望在“最后100米”方面能拿出一个更好的概念冲击上市。
菜鸟虽然被称为“亚洲最热门的IPO计划”,但财务状况并不是非常理想。
2021-2023财年,菜鸟收入分别为527亿元、668亿元、778亿元,后两财年的增速分别为27%和16%。
不过,菜鸟依然未在一个完整财年实现盈利。2021-2023财年,菜鸟分别录得净亏损20.15亿元、22.86亿元和28.0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过了70亿元。
但随着菜鸟营收不断扩大,其规模效应开始体现出来。
2023财年,菜鸟经营亏损占营收比例为6.5%,而2021-2022财年,该比例分别为10.64%和8.5%;经调整EBITA亏损额占营收比例为0.7%,2021-2022财年分别为2.18%和3.18%。
这意味着,随着营收不断扩大,无论是绝对金额还是相对比例,菜鸟的亏损情况都开始明显改善,当中很可能是随着业务量扩大,单个业务摊下来的费用率不断减少导致。
因此,菜鸟在已初现规模效应的情况下,若想短期内实现“扭亏为盈”,就必须快速扩充市场规模。
菜鸟成立于2013年,由阿里、银泰集团联合复星集团、富春集团、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和韵达)共同投资组建,由马云任董事长,并将之定位为除电商平台、蚂蚁金服之外,最重要的三大战略业务布局之一。
在原本架构中,是由三通一达负责整个物流配送,菜鸟以协作快递公司的身份出现。
不过,整个快递行业目前增长乏力,且价格战内卷的趋势愈发明显,菜鸟的一众盟友都在忙于内卷,而非进行增量市场的拓展。2023年三季度,快递行业单票收入为8.94元,同比下降4.9%。
2023年三季报显示,A股四大快递公司顺丰控股、圆通速递、申通快递、韵达股份当季的营收增速分别为-6.42%、0.01%、12.43%、-9.15%,普遍不理想。即使是营收依然保持正增长的申通,增速也较2022年同期的54.72%大幅放缓。
况且,菜鸟在基本盘上是落后于竞争对手,市场留给菜鸟的时间与空间并不太充裕,招股书显示,菜鸟分拣中心为350座,少于顺丰的379座与京东的400座;
从自有干线来看,菜鸟为2700条,顺丰达到12000条,京东为7500条;从终端网点来看,菜鸟为4400个,顺丰、京东分别为29000个、18000个。另据菜鸟对外披露,其小哥数量为5万人,顺丰、京东分别达到70万与29万。
因此,相比依靠“三通一达”等盟友来扩展业务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菜鸟下场做快递的可控性更强。
2023年6月,菜鸟宣布正式推出自营快递业务“菜鸟速递”,主打品质快递服务。此前,菜鸟曾做出绝不亲自配送快递的承诺,以避免与“三通一达”等物流公司竞争。
万霖称,菜鸟曾经非常纠结要不要做自营,但是最终放弃了这样的纠结。
“中国快递市场发展得足够快、也足够大,需要物流行业提供多层次的供给。”万霖表示,在淘系平台,95%左右的包裹使用的都是经济型快递,说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的体验是趋同的,不过电商行业、物流行业对于品质服务的需求还远远没有被满足。
随着菜鸟驿站和菜鸟乡村整合,菜鸟也将打通17万个菜鸟驿站和5万多个乡村共配点,有利于统一管理和调度资源,提高配送效率。有菜鸟乡村相关负责人透露,合并后可以帮助县域共配快递企业降低综合运营成本约30%至50%。
也就是说,菜鸟试图通过资源整合来实现物流体系的“降本增效”,对冲亲自下场做物流带来的成本与行业内卷的压力,日后随着物流体系的扩张,利用规模效应来优化相关财务数据。
电商出海是命门
菜鸟的规模效应,是要依托庞大且稳定的物流订单才能盘活。
虽然菜鸟成为阿里分家后首个正式开启IPO的业务集团,但始终未能摆脱市场关于“单一业务依赖”的质疑。
目前,阿里仍是菜鸟的最大客户。2021-2023财年,菜鸟来自阿里的收入分别为154.23亿元、206.14亿元、219.01亿元,分别占同期菜鸟总收入的29.2%、30.8%、28.2%。此外,菜鸟还从阿里旗下不同电商平台的商家以及阿里生态体系内的消费者产生大部分收入。
菜鸟也在招股书中提示风险,称如果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电商平台失去市场地位,或变得无法与国内外其他电商平台竞争,菜鸟的业务经营及订单量、营销工作、与商家及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等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去年11月30日,拼多多在这一天超越了阿里,市值一度冲上1921亿美元,超过阿里的1918亿美元。首度坐上了中国电商头把交椅的位置。
虽然整个阿里系依旧在电商领域的“一哥”,但拼多多的增长态势已经不容小觑,在已经度过野蛮增长的电商行业里,阿里很难在短期内成为绝对霸主。
目前,菜鸟的业务板块包括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还有近期作出重大调整的“科技及其他服务”。
其中,国际物流业务包括跨境快递、国际供应链和海外本地物流服务。目前,菜鸟国际快递物流网络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招股书引用灼识咨询数据,按包裹量计算,菜鸟是2022年全球最大的跨境电商物流公司,市场份额为8.1%。
2023财年,菜鸟国际物流业务的包裹量为15.19亿件,收入为369亿元,同比增长5%,在菜鸟总收入中的占比最高,为47.4%。
在国内物流方面,2023财年,菜鸟国内物流的已履约物流订单量为23.11亿件,国内物流收入为360亿元,同比增长33%,占菜鸟总收入的46.2%。
因此,在阿里系的电商业务在国内暂且能稳住龙头的情况下,海外业务的拓展就成为了盘活菜鸟的关键。
2023年9月21日,阿里对菜鸟持股架构进行了调整,向旗下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转让了菜鸟5%的股份。菜鸟在招股书中称,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双方的合作关系,推动国际市场扩张。
在5天后的9月26日,阿里宣布拟分拆菜鸟,后者打算在港交所主板独立上市。当晚,菜鸟向港交所递交A1申请文件。彼时,阿里表示,分拆可以更好地反映并提高菜鸟集团的价值,进而令作为菜鸟控股股东的阿里及其股东整体受益。
在加强海外业务的拓展之后,阿里便直接宣布了菜鸟独立上市,海外业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去年的黑五大促战场上,中国电商的出海巨头已经形成了与亚马逊争市场、争用户、抢商家的激烈局面,可以说是竞争最激烈的一次。美国黑五活动期一般为“感恩节”至“网一”的总计五天,而去年中国电商平台的入局,推动了黑五打折提前开卷。
但是在东南亚市场,2016年被阿里收入麾下的Lazada正面临激烈“围攻”。
Lazada一度是东南亚电商霸主,在被阿里收购后,因本地化策略失误、政策摇摆等原因,后被Shopee反超。如今,外加TikTok Shop、Temu等重量级玩家入局,还有Tokopedia、Bukalapak等本土电商雄踞,一众巨头在东南亚打得不可开交。
也就是说,虽然电商出海的市场前景被外界看好,但内部的互相倾轧也是在所难免,阿里在讲好菜鸟的这个“2024年亚洲最热门的IPO”之前,先要把出海的故事夯实才行。
参考资料:
雪豹财经社《菜鸟整合两项关键业务,IPO筹备期卷到“最后100米”》
财新《菜鸟递表港交所 成阿里“分家”后首个IPO业务》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