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不是写过两篇滴灌通的文章吗,上周就有朋友叫我关注他们内部平台化战略转型,听说这次变化很大。
这次调整外界感觉挺仓促的,最近滴灌通的出资就卡的很严,外面各种传是不是没钱了……据说是有境外资金进来比较难的问题,别的考虑,咱也不知道了🤷。
这周他们在香港开了发布会,细则也出来了。文件很长,我做个不负责任的个人版的解读吧~
背景就不科普了,不了解的可以去看看此前两篇文章。
滴灌通会是消费投资的救命解药么?
吵起来了!投资大佬炮轰滴灌通
这次调整最大的改变,就是从自营模式往平台模式转型。此前的滴灌通,可以理解为一个从境外募资,以RBF(收入分成)模式,投向中国小微门店连锁行业的投资机构。不占股权,没有还本付息的要求,按约定比例每天分成,合约期限到期就结束。自营模式下,资金募集,商户拓展,风控,系统对接,投后全部是自己上。为的是验证模式是否成立,也就是滴灌通所谓的"打样"。打样的结果是,滴灌通创业3年,截止到今年年底,一共投出去40亿rmb,1万家门店,回款10.6亿。全链路做的问题是重,公司人数也涨的很快,成本飞涨。好处是可控,自己下场更有体感,可以把链路里的不同角色需求摸清楚。其实本来最终要做平台,就是早点提上日程了。平台模式下,滴灌通只做交易所,撮合资产端和投资人,其他的角色都可以开放出去给别人做。当然这个转型不会一蹴而就,自营还是会投,但是在大盘中的比例会逐步降低。往后,他们的投资经理变成了基金经理(FA?),根据投资人需求寻找市面上的资产,前期尽调,每个资产包1000万左右,有不同主题,比如"上海100家网红咖啡店"(打比方)。然后带投资人去看门店(路演),确认投资意向后再通过滴灌通的平台出资。系统对接,每日分成对账这些依然通过滴灌通的系统走。滴灌通的盈利模式,从之前的赚收益差价,变成服务费和交易佣金。 我感觉这个才是李小加的舒适区啊!港交所总裁,顶级金融团队,和全国各地各种门店草根老板打交道,一不小心还要被人骗。这下,滴灌通没有竞争对手了,毕竟目前所有中国做RBF的人中,只有他们有交易所。资金端,可以上来我帮你找资产,给你好用的系统工具,还能帮你做资产包的转让。门店端,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进行资产证券化,帮你找出资人。这时候稍微熟悉资本市场的人应该一拍大腿,滴灌通这是要做国内中小门店的主板,自己还要当证监会啊!(大胆)
(注意:滴灌通平台上投资者仅限境外合格投资者,比如银行,财富管理机构等等,和割韭菜没啥关系,)我们知道,传统资本市场一家公司要上市,要经历券商投行审计,监管各种问询,排队,才能最终挂牌上市。上市后信息披露,交易转让等都是受到严格监管的,也有各种成熟的指标来衡量不同行业的公司的财务,估值情况,比如PS/PE这些。未来,同样也是有一定规模,有基础系统,财务规范的连锁门店公司才符合这类"上市"标准,如果是夫妻小单店,自己套套信用卡得了,也不需要找他们。还有和传统IPO不一样的是,门店可以在滴灌通高频多次挂牌,卖不同地区,不同时限的现金流,先挂了再看历史数据调整方案。投资者也可以和买股票一样,在后台查看每张合约的实时数据。
当然合约也是可以转让和再交易的(这个可能是更赚钱的地方)。作为交易所,滴灌通也会有自己的指数,类似沪深300。这个满好笑的,大湾区收益率远高于长三角,我很好奇如果有京津冀指数的话会有多低……比照成熟的资本市场,滴灌通也想有自己的生态伙伴,比如券商投行(承揽,走访评估,分析,方案设计),基石投资者,评级机构,审计,律所等等。
滴灌通会向市场提供标准的DRC合同范例,核心条款建议,提供了合约设计测算工具,甚至编制了针对小微门店自己的分类标签财务词汇体系。。。绝,实在是绝。衡量门店的价值投产比,这次发布会最重要的是在《滴灌通澳交所通用标准》(MAP)中,设定了几个核心指标。1. 收付款风险率(投资者预估收款金额/合约预估付款金额)2. 市转率(这个是公司参照市盈率自己发明的,指实际投资额/合约预估付款金额),衡量的是投资意愿。这些图里着重提到了扣税扣费后,就是因为投资者赚钱有税负(企业所得和增值税等等),要扣减。还有过程中滴灌通和生态服务商的各种费用。如果就按他们自己表上的预估,大概是7.5%(不能确认)。
里面最关键的,就是这个合约预估的准确性,对未来收入的预判。
公司提到了用门店历史数据,当地租金占比等各种来做模型预测。毕竟合约的本质,就是对门店未来的经营现金流折现。至于说是否准确,大数原则下,理论上门店类模型更简单,我觉得应该不会比上市公司的财务预测更不准吧……文件中滴灌通透露了一个数据,目前1万张合约中,平均融资额30万,合约期3年,平均融资1000元预估回报为1400元。(这个相当于年化20%,应该没有扣除税费和风险损失)
另外有一个地方提到的收益基准情况是,每千元投资额每日赚3毛五,扣除了各种税费后投资者到手是1毛,回报接近标普500指数的长期平均收益率。这才是大盘啊……当然不同的资产包可能有不同表现,和基金是类似的。通过主动选择和分散持仓来降低风险。一个现实是:如果你的店越赚钱,使用滴灌通的融资成本越高,如果你店收入不及预期,或者闭店了,融资成本就低。此前大家还在争论滴灌通到底是高利贷还是做慈善,现在可以看得比较明白了,滴灌通认为自己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因为数字化,使得今天的加盟店规模可以比之前更大,也使得像滴灌通这样的金融公司可以抓住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在此之上做风险预估和资金解决方案。对于小微门店,资金成本合适的情况下,没有还本付息义务自然更好。好的门店自己留着呗。能做到这个规模的老板自己都会算帐。
对于投资者,没有境外资金的就看个热闹吧,既有大额的境外资金,又想投这类资产,最好也有自己的团队来研究精选,大盘收益估计不高。对于生态服务方是否要入场,我感觉单体融资金额太少了,现在又太早期,大机构做不太划算。有资源,想做点小生意的朋友们倒是可以多学习起来看看。声明哈,本人没有偏向性,这篇是基于兴趣跟踪研究,公司又没给我钱PR。大家站在自己的角度客观看待好了。新鲜事物嘛,了解了解总是没错的。投行君最近建了一个资管业务交流群,仅面向险资、银行、信托、券商等资管业内人士,免费实名入群,有兴趣的朋友可在文末扫码投行君的微信。各路中介勿扰。投行圈子私密交流圈将打造投行圈最靠谱的人脉拓展平台。还可以获取海量实用干货、最新职位信息,进入业内人士云集的私域交流群。已有超过4000位同仁加入,各位老铁速来扫码集合。
↓点击关注投行精英对话窗口回复“干货”,获得投行干货大礼包↓ 商务合作、资源对接,金融同仁入群请扫码添加投行君。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话题,你⼀起来吧?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