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陷阱!裁员潮蔓延、终止研发、标配难,高阶智驾「崩盘」?
对于高阶智驾的研发,各家企业正在进行策略纠偏。尤其是一些激进的目标,现在来看,基本上都没有达到预期。
本周,通用汽车对外发布消息,将终止Ultra Cruise驾驶辅助项目,同时,原本计划去年底在美国推出这套系统的预期也已经落空。
去年初,通用汽车旗下豪华品牌—凯迪拉克正式对外披露全新车型Celestiq,这是基于通用Ultium(奥特能)平台打造,并计划首发搭载下一代Ultra Cruise智能驾驶系统。
与目前通用旗下多款车型搭载的Super Cruise相比,Ultra Cruise进行了全面的软硬件系统升级,包括更高性能的高通平台,7个800万像素摄像头、7个毫米波雷达(4个近程、3个4D成像远程雷达)以及1个激光雷达。
按照通用汽车的规划,Ultra Cruise将实现逐步OTA升级释放功能,最终实现全场景(高速、城区)的可脱手自动驾驶(达到L3级自动驾驶的要求)。
这套系统的感知技术来自于外部合作的第三方供应商,通用汽车进行了部分系统的自研。域控制器部分,搭载高通Snapdragon Ride Platform,包括两颗骁龙SA8540P和一颗SA9000P AI加速单元以及英飞凌的TC397。
按照通用中国此前的官方说法,目前公司还在完善自动泊车以及遥控泊车等功能,同时还要最快到2024年才会推出高速/城市NoA功能。后者对应的可能就是基于全新高通平台开发的Ultra Cruise。
如今,消息人士称,通用汽车将终止Ultra Cruise计划,转而将精力投入到继续迭代升级Super Cruise系统,而不是采用两种不同的系统。
而对于通用汽车来说,去年的另一个重大打击来自于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就在去年10月,该公司的一辆无人驾驶网约车在旧金山碾压一名行人(被另一辆车撞到),此后,公司运营一直陷入困境。
很快,Cruise首席执行官Kyle Vogt和联合创始人Dan Kan双双辞职。同时,该公司宣布裁员900名员工(占员工总数的24%)的一天前,还解雇了9名高管。目前,Cruise已经暂停了全美所有业务。
上个月,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Mary Barra在一次公开会议上明确表示,公司正在专注于纠正子公司Cruise的问题。
此前,这位CEO曾对Cruise寄予厚望,“除了Robotaxi业务,Cruise的定位更是通用汽车的自动驾驶平台,为公司及其股东持续创造价值。”但显然,智能化与成本,天生就是博弈。
1月16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公司目前拥有4000余人智驾团队,其中超过3000人为软件工程师。但,对于上车配置,还是无法逃脱成本制约,即便这家车企已经是垂直整合的典范。
按照公开信息,接下来,比亚迪20万元以上车型未来可选装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30万元以上车型标配。这意味着,占据比亚迪乘用车销量超7成的20万元以下车型,将与高阶智驾无缘。
这是到目前为止,作为新能源头部企业的比亚迪,首次对外披露关于高阶智驾的未来上车配置计划。
有意思的是,去年上市的腾势N7,原本是这家车企的智能化旗舰车型定位,却无法赢得市场的关注。从最初的“月均1万辆”目标,到月均1000辆的销量,腾势N7已经宣告失败。
“堆料”换不来销量,让车企和供应商都陷入困境。同样受困于高阶智驾研发落地和市场预期不达标的,还有博世。
本周,博世集团宣布,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对软件和电子部门裁员1200人(其中多达950人是在德国),以应对成本上升和增长放缓,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负责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跨域计算解决方案部门。
就在今年初,博世首席执行官Stefan Hartung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一至两年,公司将难以达到预期销售和利润目标。“2024年将比预期的更加困难,2025年可能也是如此。”
然而,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于智能化、电动化上的激进变革,让这家全球汽车零部件龙头也略感不适。除了传统的外资同行,博世还要面对各个细分领域数百家中国同行的挑战。
“在中国市场,博世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领域至少各面临200个竞争对手,也是面临竞争最激烈的赛道。”这是在今年1月1日正式退休的前博世中国区总裁陈玉东的判断。
比如,过去几年,博世在中国市场实现最快增长的是智能座舱业务,相比而言,ADAS业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所挤压。
尤其是华为、大疆等汽车新势力Tier1,没有任何旧包袱(传统零部件业务),更加占据市场主动权。同时,在软件领域的先发优势,让博世等传统Tier1倍感压力。
此前,博世XC事业部原中国区总裁李胤主攻的高阶智驾(内部为Wave3项目),正是博世中国希望补上的一块短板。
为了快速弥补感知及数据驱动部分的弱势,博世更是找来了没有前装工程量产经验的文远智行,意图打造智驾领域的本地化合作样板。毕竟,博世+车联天下在智能座舱赛道的成功,让李胤信心十足。
不过,有知情人士调侃道,“整个项目开发非常卷,算法部分外包给了文远,博世负责感知规控集成、验证及项目管理。混乱中,经常感觉不行了,又挺过来了。”
如今,随着2024年1月1日起,博世集团重组后的汽车业务将更名为博世智能交通业务,XC中国区新任总裁吴永桥将做出哪些调整,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在去年11月,另一家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也率先开启裁员计划,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数千人,其中,在软件和自动驾驶业务部门,裁员人数可能在5000人左右。
同时,大陆集团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ADAS业务依然主要依靠雷达等传感器业务,并且还有走下坡路的趋势。此外,在高阶智驾本土化研发部分,与地平线成立的合资公司(大陆芯智驾)正处于调整阶段。
事实上,过去几年时间,让传统Tier1、车企倍感压力的,还有芯片厂商。作为传统二三级供应商,原本芯片只是传统Tier1背后的玩家,但现如今,这些企业正在抢占舞台。
比如,高通公司发言人曾表态,“对于一部分汽车制造商来说,如果软件开发能力较弱,并且第三方传统Tier1供应商开发成本过高,我们可以直接提供完整的ADAS交钥匙方案。”
此外,英伟达在招募原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之后,便开始在中国市场大量招募自动驾驶方案软件工程师,涉及高精地图和定位、行为决策、规划控制、系统方案以及自动泊车系统方案。
而地平线更是直接与大众汽车(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业务范围包括L2级辅助驾驶、高速领航辅助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地平线联合创始人、CTO黄畅更是兼任合资公司的CTO。
到去年底,这家合资公司已经有超过300名员工。按照原计划,落地智驾方案将首先搭载于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的纯电动车型。
上述布局,显然给整个市场带来新的变数。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1-9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软硬件)NOA交付新车37.73万辆,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51.20%。
不过,在前装搭载率方面,也仅仅不到3%(2.55%)。这意味着,在触及10%拐点之前,市场依然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尤其是去年开始的终端价格战,对后续新车智能化的标配率是巨大的挑战。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当下的高阶智驾赛道正应了那句老话:我们往往高估短期的变化,却又低估长期的变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