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发现JN.1感染本土病例,关于新毒株——我们梳理了以下信息!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春运期间人员流动将大幅上升,预计春节前后新冠疫情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全国多地将继续呈现多种呼吸道疾病交替或共同流行态势。
那么,新冠新毒株JN.1毒性如何?流感与新冠会交叉感染吗?
多地监测结果显示,国内感染JN.1毒株的人数在明显增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新冠病例有增加的趋势。
1月6日,今年新增确诊病例显著增多,最近一周的阳性检出数量明显增多。
目前的主流毒株仍为EG.5及其亚分支,但感染最新的JN.1毒株的人数在增加。由于春运即将到来,病毒的流行恐还存在变数。
一、新冠新毒株病死率不高
那么,最新的JN.1危害性如何?
从全球的数据来看,新冠病毒JN.1的传播性较快,但危险性并没有提高。
JN.1是奥密克戎BA.2.86变异株的第二代亚分支,首次于去年8月底在卢森堡被监测到。
根据GISAID的最新数据,从去年11月,JN.1开始在全球扩散,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成为全球主流毒株,占每日新增病例的50%。目前,这一占比已超过70%,扩散至全球至少59个国家与地区。
传播性较快还反映在废水病毒活性水平。这一指标数值越高,意味着病毒的传播越广。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后简称为CDC),12月30日那周,美国全国废水中的新冠病毒浓度水平为12.85,达到美国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历史第二高峰值。
相关学者表示,与此前的新冠病毒相比,JN.1病毒获得了一个关键的新增突变,因此其扩散能力更强。
二、从住院情况、病死率来看,JN.1的影响力并没有超过此前的毒株。
根据美国CDC的数据,在1月6日这周,因感染新冠新增的住院申请人数为3.58万人,平均每十万人中有约11个人。
虽然趋势上有所上涨,但与此前峰值相比,并不算太严重。在2022年年初,美国因感染新冠病毒申请住院的人数峰值,约是45.5/每十万人,是目前的4.4倍。
从病死情况来看,美国因感染新冠死亡的人数在下降。
在1月6日这周,每十万人中,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的人数为0.3人。而去年的峰值为1.2/每十万人,同样是目前的4倍左右。
若与2020年相比,差距更大,约是目前的26倍之多。
三、流感合并新冠可能性不大
目前,国内流感病毒的检测阳性率已有所回落,但其中,一是乙流占比在不断上涨,二是近期混合型感染占比提高。表现为既可能同时感染,也可能是“甲流刚好,又中招乙流”。
根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的数据,2024年第一周,混合型感染的占比提升到了36%,而一个月前这一占比才只有12.4%。
随着JN.1的扩散,得过流感的人是否还会感染新冠呢?
从研究数据来看,有可能,但比例并不高。
根据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学者在两年前刊发的论文【1】,其收录、分析了全球54篇相关研究,纳入约1.8万名新冠感染患者的数据。
结果显示,合并感染新 冠与流感的比例仅有0.7%,也就是说,在1.8万名患者中,只有约140名患者同时感染了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
但相较于乙流,甲流更容易与新冠合并感染。
数据显示,在143名合并感染的患者中,74%感染的是甲流,20%感染的是乙流,仅有1位患者同时感染了三种病毒,概率较低。细化到患者的年龄上来看,相较于成年人,儿童更容易出现合并感染的情况。
数据显示,儿童合并感染的比例是3.2%,约是成年患者的比例(0.3%)的10倍之多。
四、合并感染或加重病情
虽然合并感染的可能性很低,但一旦感染了,恐加重病情。
早在2021年,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便发现,在实验的小鼠体内,合并感染会导致体内更多细胞和组织受到病毒攻击,进而引起更严重的肺部病理反应,出现大量细胞浸润和明显的肺泡坏死【2】。
从患者的数据对比来看,合并感染的确会导致患者的症状更严重。
根据南京医科大学2022年发表的论文【3】,与单一感染新冠的患者相比,合并感染的患者,更有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风险是单一感染者的2.31倍。
其中,同时感染新冠与甲流使用呼吸机的风险更高,是单一感染的5.04倍。
症状主要集中为呼吸系统并发症,像是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脏损伤和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
不仅如此,合并感染的患者也更可能住进ICU。
研究显示【3】,合并感染患者入住ICU的风险是单一感染患者的2.09倍。
而根据《国际流行病学杂志》2021年刊发的论文【4】,面对合并感染,老年群体出现重症的概率更大,也更有可能引发生命危险。
例如,在50-59岁患者,合并感染后住进ICU的占比为60%,而单一感染的占比为24%。在80岁及以上患者,合并感染后死亡的占比为66.7%,也高于单一感染的占比(46.5%)。
不过,合并感染或许并不会增加死亡的风险。研究显示【3】,合并感染状态与死亡间并有显著关联。
包括老年人、幼儿及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需要注意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后可及时鉴别诊断,服用相关药物,以缓解症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和住院的风险。
【4】Stowe, J., Tessier, E., Zhao, H., Guy, R., Muller-Pebody, B., Zambon, M., ... & Lopez Bernal, J. (2021). Interactions between SARS-CoV-2 and influenza, and the impact of coinfection on disease severity: a test-negative desig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50(4), 1124-1133.
来源:上观新闻、CDC疾控人
主编微信
(商务合作,重要事宜)
赵编微信(加群小助手)
注:添加微信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681341860
微信学科群:病毒学群,神经科学群、临床医学、肿瘤学科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赵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