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双恶煞般的红眼睛,成功让我陷入螃蟹的世界|张小蜂 一席第1041位讲者
张小蜂,科普作者。
不管螃蟹的螯足是什么样的,或者说它主要吃什么样东西,大多数螃蟹还是机会主义者,肉食为主的梭子蟹在饿急的时候也会取食藻类,而方蟹也不会对跑到自己嘴边的肉类说不,毕竟填饱肚子才是第一要事。
大家好,我叫张小蜂。没错,这是一个奇怪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我本名叫张旭。
因为我原先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担任过数年的科研助理,研究对象是一种叫跳小蜂的昆虫,所以“张小蜂”这个昵称就诞生了。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不是昆虫,而是螃蟹。大家应该都不会对螃蟹这种生物感到陌生,每个人都能轻松地叫出几种名字,大闸蟹、梭子蟹、青蟹等,很显然都是跟吃有关的。
我从小就喜欢各种小动物,但在北京长大的我,很难接触到螃蟹。童年记忆中,陪伴我更多的是蚂蚁、蜻蜓、知了等等,直到2014年,我跟朋友们去了一趟三亚。
01 带我进入螃蟹世界的蟹
有一天晚上我们去赶海,在穿梭着各种小鱼小虾的礁石间,一只有着红彤彤眼睛的螃蟹吸引了我。
当时我并不知道它的名字,但它那双恶煞般的红眼睛成功让我陷入螃蟹的世界,自此无法自拔。
也有身材纤弱渺小,几乎难被发现的膜壳蟹,像这只中华新尖额蟹,几乎难以用肉眼去发现它的存在。
螃蟹的身体结构特别简单,就是一个坚硬的甲壳,一对螯足和八条腿。所以螃蟹并不是只有八条腿,而是十条腿。
螃蟹的腿被称为步足,只不过第一对步足演化成了螯,成了它捕食、御敌或者求偶交配的重要装备。
但我觉得螃蟹是以不变应万变,它是甲壳动物家族中多样性最丰富的成员之一,无论是到数千米的海底深渊,还是高山湖泊,甚至在陆地上,都可以找到螃蟹的踪迹。
在分类学上,螃蟹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十足目中的短尾下目,“短尾”指的就是我们平时吃螃蟹经常要先掰掉的蟹脐。
但这不是螃蟹的肚脐,而是它们退化了、折叠于身体腹面的腹部。因外形短小,所以被称为短尾下目。
如果蟹脐是尖尖的、窄窄的,就是公螃蟹,而母螃蟹的蟹脐则是圆圆的、略宽的。
在对螃蟹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便可以把许多长得像螃蟹,或者名字里带蟹字的动物排除出来。
寄居蟹、瓷蟹、蝉蟹,还有我们常吃的帝王蟹等等,它们都是像蟹叫蟹,但不是蟹,它们是十足目异尾下目的一些种类。
02 餐桌上的螃蟹
在餐桌上,最常见的螃蟹有两类,一个是梭子蟹,一个是大闸蟹。梭子蟹很容易分辨,它的最后两条腿扁扁的,有点像船桨,所以它们是螃蟹家族中少见的游泳健将。
而大闸蟹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常见,我们经常把它称为河蟹,因为它生长于江河湖泊中。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大闸蟹的一生远比我们看到的要精彩得多。
秋天一到,成熟的大闸蟹会顺着江河洄游到入海口,在这里交配产下后代。刚刚孵化出来的后代完全不像螃蟹,而是像一只只会跳动的水溞一样,被称为溞状幼体。
溞状幼体会过着随波逐流的浮游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后蜕皮,变成一种有着大大眼睛、长长尾巴的样子,这个时候它们就叫做大眼幼体。
大眼幼体已经初步具备了我们平常见到的螃蟹的样子,但是这个时候它的爬行能力不足。慢慢长成稚蟹后,它们会沿着江河回到父母之前生长的淡水湖泊中去成长,每年这样周而复始地完成它们的生活史。
所以大闸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淡水蟹,而是属于海洋蟹类。这两张图展示的就是海洋蟹类和淡水蟹的一个最大的区别点。
左边的皱蟹肚子上有很多黑乎乎的东西,就是它的卵。等这些卵孵化出来之后,雌蟹会努力地拍打自己的腹部。这些小的刚刚孵化的溞状幼体就会被释放到大海里去自由自在地生活,但最后变成螃蟹的几率很低。
所以雌蟹每次产卵的量都很大,这些幼体最后经过几次蜕皮才会变成真正的螃蟹,并且它们的生命周期至少某一个阶段是在大海中度过的。
而这一只叫作海南非仿溪蟹,在海南岛非常常见,它才是真正的淡水蟹。可以看到它的肚子上抱了很多很多的小螃蟹,这些螃蟹出生就是螃蟹的样子。
它们完全不会经过溞状幼体或者大眼幼体这样的浮游生活,而且整个生命周期都是在淡水中度过的,这才是真正的淡水蟹。
03 潮间带的螃蟹们
我的主要拍摄对象就是包括梭子蟹、大闸蟹在内的这些潮间带的蟹类。什么叫作潮间带?
大家去赶海的那个地方就是潮间带,它涨潮的时候会被海水淹没,退潮的时候陆地就会露出来。我经常在这个区域寻找、拍摄螃蟹,我先给大家看几张这些年我拍的潮间带螃蟹。
这一只叫斑点拟相手蟹,它分布很广,从山东半岛南部一直到海南岛,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
中华东方相手蟹,红红的大钳子,在水族市场有很高的人气。
这种浑身长着毛的蝙蝠毛刺蟹,晚上才出来活动,有点类似蝙蝠的生活习性,所以才有了这么一个名字。
这种叫日本英雄蟹,它体型很小,有着细细长长的腿。经常隐身在海藻里,因为它没有巨大的螯足可以保护自己。
这种环纹蟳在广东、台湾,还有海南都很常见,我觉得它的颜值一点也不输常见的兰花蟹或者红花蟹。
还有像正直爱洁蟹这样的螃蟹,红红的看着就让人很有食欲。但是这种螃蟹我建议大家不要吃,它可能是有毒的。如果你不小心吃了它,可能就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正直了。
另外还有无论是名字还是外表都很漂亮的带掌花瓣蟹。
有着又大又长的眼睛的太平大眼蟹。很多生活在滩涂上的螃蟹,都有这种长长的眼睛。其实最长的那一段叫眼柄,只有眼柄端部那一小部分才是真正的眼睛。长眼睛帮助它们拥有更宽阔的视野,有时甚至不用钻出洞穴,就能观察到外面的情况。
还有这种小螃蟹,在沙滩上很常见,它经常会吐出小沙球,叫作圆球股窗蟹。
另外还有这种举着两个钳子,好像在“投降”的(其实是在求偶),它叫角眼切腹蟹。
以及奔跑速度最快能够达到每秒三米的角眼沙蟹。
冷知识:以上螃蟹在海边都非常常见。😄
04 螃蟹怎么找,当然是——去它“家”里找
肯定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在海边从来没有见过这些螃蟹呢?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找螃蟹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它的“家”。
跟其他大多数无脊椎动物一样,螃蟹非常依赖栖息地,找对了栖息地,找螃蟹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要到不同的环境里找不同的螃蟹,你不可能在珊瑚礁找到沙蟹,也不能在沙滩上找到招潮蟹。
这个时候就要回到最开始把我拉到螃蟹世界的那只红眼螃蟹了。
这一次我有备而来,提前查了这种螃蟹的资料,它叫凶猛酋妇蟹。它确实有恶魔般凶煞的眼神,这个螃蟹喜欢在岩礁或者珊瑚礁区域活动。
我们看照片就能发现,它的腿很长很粗壮,适合在石头上爬,但是又没有像梭子蟹那样扁扁的可以去划水的桨足,所以这种螃蟹它不游泳,一般都是晚上从石头缝里钻出来。
这是我上上周去三亚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在白天还没有来得及躲回洞里的凶猛酋妇蟹。
这种螃蟹以螺肉为食,它为什么能吃螺呢?它的螯足并不是完全对称的,一个偏大,一个偏小。
在大螯的两个齿之间有两个非常平钝的粗壮的齿,这个齿就是它碾压螺壳,顺利吃到螺肉的工具。
所以螃蟹的身体形态不仅是用来适应栖息环境,也与它们的取食习惯有关。这里展示了几种常见的螃蟹螯足。
左下角的叫作善泳蟳,它是一种梭子蟹。它的指尖是像钩一样尖尖的,很明显它是吃肉为主。右上角的馒头蟹,也有一个大大的齿,所以它跟凶猛酋妇蟹一样,主要以螺或者贝壳为食物。
而像近缘皱蟹,它螯足的指尖有点平钝,如果你翻过来看,有点像个勺子。这个结构其实就是为了方便它们把礁石上的一些藻类刮下来吃。右下角相手蟹的螯足就没有什么特点了,也有尖和齿,但是似乎又没那么发达,它是一种杂食性的蟹类。
不管螃蟹的螯足是什么样的,或者说它主要吃什么样东西,大多数螃蟹还是机会主义者,肉食为主的梭子蟹在饿急的时候也会取食藻类,而方蟹也不会对跑到自己嘴边的肉类说不,毕竟填饱肚子才是第一要事。
这是一只白纹方蟹,虽然它主要以藻类为食,但是你看它现在钳子上夹的,是一只刚刚蜕完壳的小螃蟹。
除了凶猛酋妇蟹外,国内还有酋妇蟹属的另外两个种类,分别是光手酋妇蟹和粗糙酋妇蟹,但据记载两者都只在我国的台湾和西沙群岛可以见到。
2018年,一次出差让我有机会登上了永兴岛,也第一次见到了光手酋妇蟹。光手酋妇蟹长得有点像凶猛酋妇蟹,但是螯如其名,它的螯足非常光滑,没有疙疙瘩瘩的凸起。两个手指就像戴了一副白手套,再配上比凶猛酋妇蟹还要艳红的眼睛,漂亮极了。
▲ 光手酋妇蟹
我第一次见到光手酋妇蟹的时候非常兴奋,这张照片是我半个身子蹲在海水里拍了差不多快二十分钟得到的。
拍完我回到岸边,迫不及待想掏出手机发个朋友圈炫耀一番,这个时候我才想起来我的手机刚刚一直在泡在海水里,可以说这是我拍摄成本最高的一种螃蟹。
虽然酋妇蟹长得有点壮壮的,尤其是螯足那么粗,很多人可能觉得肯定好吃。其实不然,不是所有的螃蟹都可以吃,包括凶猛酋妇蟹、正直爱洁蟹以及这些扇蟹科的螃蟹,这些螃蟹千万不能乱吃。
说到礁石间的螃蟹,我不得不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陆方蟹。这是一只格雷陆方蟹,这是我在2018年去日本冲绳西表岛拍到的,也是我人生中拍到的第一只陆方蟹。
蟹如其名,这种螃蟹你永远不可能在海边找到它,因为它生活在陆地上。它的老家一般距离海岸有几百米,甚至数公里那么远。
第一次见到这种螃蟹我也很开心,居然还有紫色的螃蟹。这种螃蟹在台湾也有分布,除此之外,我们国家其他地方还没有记录过陆方蟹。
其实在海南岛有很多区域跟我去的西表岛——跟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很多地方——有相同的栖息地环境,所以我也尝试着想在海南岛找找看到底有没有陆方蟹。
这是我在拍陆方蟹时的工作照,我的小伙伴高德给我拍的。
他白天经常陪着我去各种奇怪的环境踩地形,因为陆方蟹生存的地方通常非常险峻,经常是大块岩石直接深入到海水里面,海浪不断地冲击。如果你对这种地形不了解的话,晚上贸然地过去是非常非常危险的。所以我们通常是白天去先踩地形,晚上再去找。
今年的1月份,我们在海南三亚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海边洞穴。
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我找到的第二种,也是我在国内找到的第一种陆方蟹。很漂亮,它的名字叫做斯式陆方蟹。
这种陆方蟹跟之前在日本拍到的格雷陆方蟹不太一样,它喜欢生活在有海浪冲击到的岩石上。
同时在同一个洞穴里面,我们很幸运地又找到了第二种陆方蟹——毛足陆方蟹。
可能有人会好奇一件事情,螃蟹应该是用腮呼吸的,为什么能在陆地上生活呢?这个时候如果你把螃蟹翻个面,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了。
其他螃蟹如果想获得水分,必须把整个身体泡在水里才行。
还有一类常见的相手蟹类,比如说这一只红鳌螳臂相手蟹。在它的嘴巴两边,有一种细细的网状结构。这个东西是干吗的呢?讲这个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下螃蟹是怎么呼吸的。
螃蟹和鱼的呼吸不太一样,鱼在呼吸的时候是水从嘴巴进来,然后再从它的腮吐出去。
而螃蟹是相反的,螃蟹的水是从它的大鳌跟身体的连接处有一个缝隙,被称为入水孔。
当相手蟹把水从出水孔排出后,这些水便顺着网格状的结构向下流动。流动过程中,由于网格结构的原因,水的表面积被扩大,可以更充分的与空气接触,让更多的氧气溶于水中。
这些水最终再次流入下面的入水孔,重新被输送到鳃腔,所以相手蟹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股窗蟹也是利用这种吐水方式,来把沙子里的有机物滤蚀出来,然后把没用的沙粒变成小球球扔在沙滩上。
▲ 双扇股窗蟹在线制作小沙球(超治愈!)
05 在螃蟹的地盘,瞪圆视力非凡的蟹眼
找到了螃蟹的栖息地,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螃蟹的眼睛。许多螃蟹为了保护自己,会通过各种奇怪的方式将自己融入到环境中。如果不仔细观察,就真的难以发现它们。
比如这只长身魔鬼蟹,这是我2018年在海南文昌拍到的。
其实当时我是去采标本,就带了很多泥巴回来。当我把标本清洗完,准备把泥巴丢掉的时候,突然发现这里面有一个白的东西在动,原来这就是一只小螃蟹,我赶紧拍了一个照片。
这个照片最后留下来了,很可惜标本没留下来。我在后来就一直想再找到这种叫作魔鬼蟹的小螃蟹,几次都没有找到。
也是在今年,我再去那片红树林拍螃蟹的时候,突然不小心被一个红树根绊了一跤。
这个魔鬼蟹有多小呢?把它放在我的指尖上,你就能感受到。它跟泥沙的颜色一样,在红树林的泥巴里找它简直像大海捞针。
还有一次,青岛的朋友告诉我在海边采集到了膜壳蟹。那时我还没有在野外见到过膜壳蟹,我当时马上就定了从北京去青岛的高铁。
这种螃蟹在低潮带的潮池里面生活,跟海藻一模一样。如果你不仔细找,根本找不到它在哪里。
当时我找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这只螃蟹,它的身体比魔鬼蟹大不了多少,大概三四毫米,但是它的腿很长,它的名字叫作篦额尖额蟹,是膜壳蟹的一种。
06 多一点再多一点的蟹运
假如你找对了栖息地,还有一双善于找螃蟹的蟹眼,但是有些螃蟹真的不是想找就能找到的,它可能多少还是要靠点运气,比如说招潮蟹。
招潮蟹为什么叫招潮蟹?因为古人观察到招潮蟹会在退潮的时候从洞里钻出来,一直挥着大螯,然后一会儿潮水涨回来,这些螃蟹就都钻回洞里面了。古人认为它们在呼唤潮水,所以叫招潮。
我们国家有大约17种招潮蟹,我目前拍到了11种左右,现在展示的就是我拍到的11种招潮蟹。
左侧的是雄蟹,有一个大螯,而右侧的雌蟹只有两个小螯。
这11种招潮蟹里有两种最令我开心。2021年底,我到文昌的会文一带寻找四角丑招潮。文昌海岸的红树林底质多沙,甚至有成片的珊瑚碎石。这里生活了大量的凹指丑招潮、丽彩拟瘦招潮,和环纹南方招潮等等。
在这群招潮蟹中,还混着零星的几只清白南方招潮,如果不仔细观察,很容易将它与环纹南方招潮混淆。
其中一只雄性的“清白南方招潮”的大螯似乎受过伤,我觉得比较特别,就给它拍了张照。由于每次野外会拍摄大量的照片,患有懒癌的我通常几个月后才会集中整理照片。
差不多一个多月后,我在整理这些文昌拍摄的照片时,重新审视了这只受伤的“清白南方招潮”,它有着与我以往见过的不同的花纹、角膜颜色,以及,虽然大螯受损,但端部那显著的三角形齿,让我察觉出它的不一般。
我马上赶回文昌,幸运地再次找到它,又拍了一些照片,我确定,这不是清白南方招潮,而是纠结南方招潮。而纠结南方招潮,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跟清白南方招潮太过相似,让分类学家十分纠结。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把它采集回来。在检视过它的交接器后,确定了它就是纠结南方招潮,这是我们国家海南岛第一笔纠结南方招潮的记录,让我兴奋了好一阵子。
其次是四角丑招潮。这种丑招潮在海南岛,之前只有已故的著名甲壳动物学家杨思谅先生,1955年在海南三亚采集到了两只雄性标本,之后就再也没有人在海南岛发现过这种招潮蟹了。
今年国庆的时候,我在海南三亚顺利地找到了这种招潮蟹,这也是时隔近70年,在海南岛第二次找到这种招潮蟹的例证。
07 一抓一大把的螃蟹也需要保护吗?
或许是因为螃蟹太平淡无奇,很少有人会关注到螃蟹的保育,会觉得明明一抓一大把的螃蟹竟然也需要保护吗?
前面已经跟大家介绍过,螃蟹非常依赖栖息地生活,如果栖息地被破坏,很可能让它们陷入灭绝之灾。
沈氏股窗蟹,这是一种2011年才被命名的小螃蟹。它是以我们国家著名的甲壳动学家沈嘉瑞先生的姓氏命名的,模式产地在山东青岛。
如果你把它模式产地的经纬度放到地图中去寻找,可以看到在1985年、2004年,还有2021年,它的栖息地海岸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通常海洋蟹类的分布不会太局限于某个地方,但是到目前为止,沈氏股窗蟹只有在这片非常小的海滩有发现。退一万步讲,如果沈氏股窗蟹真的只在这个区域生存,它所面临的灭绝风险就真的太高了。
还有一类螃蟹叫作地蟹,比如现在展示的这一只叫作凶狠圆轴蟹。
我第一次见到凶狠圆轴蟹是去年的8月,当我第一次见到像一台迷你装甲车的一只抱卵中的凶狠圆轴蟹在陆地上行走的时候,我真的特别特别激动。
这种螃蟹其实也挺不容易的,它们成年后生活在离海岸较远的海岸林或沼泽地中,但繁殖季一到,抱卵的雌蟹要冒着极大的风险,从陆地一路回到海边,把后代释放到大海中。除了人为捕捉、被天敌捕食之外,沿海公路常常将它们的栖息地与大海隔断,也让它们受到“路杀”的威胁。
好在我们现在已经逐渐有更多的保护意识,前一阵子我看到一个新闻,浙江海宁在建设沿海大堤的时候,就特意给螃蟹和其他动物留了一些迁徙通道。
08 谢谢蟹蟹!
到现在为止,我拍了8年多的螃蟹,拍了也有500多种了。我每拍到一种不认识的螃蟹的时候都特别激动、特别兴奋。
经过三年的时间,我跟我的小伙伴把这几年拍摄的螃蟹整理出了一本书,叫《中国潮间带螃蟹生态图鉴》。这也是国内目前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以潮间带为主要介绍对象的图鉴。
其实每拍到一种螃蟹给我带来那种兴奋的时候,我都对“生物多样性”这个词有了更加真切的体会。前两天我的母亲还在问我,你出了这本书之后,是不是该改行干点别的去了?
我给她的回答是,这本书只是我现阶段的一个小小的总结,我在未来还是会继续拿着我的相机,去到全国各种各样的海岸线,尝试用我的镜头记录更多螃蟹真正存在的证据。
对我来说,螃蟹就像是一把钥匙,它帮我打开了通向螃蟹世界的大门。但是我想像这样的钥匙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一只飞鸟、一只小虫,甚至是一颗小石头,都可能成为一把钥匙,让我们开启无数扇通向自然世界的大门。
好,我的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 万象更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