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读】“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都哪儿去了?”
【侠客岛按】
最近,美国战略学术界发布多篇文章反思对华政策。这些文章称,美国对华“脱钩”政策削弱了该国对华研究能力,让中国在了解“战略对手”方面占据上风;美国片面寻求孤立中国、对中国施压,并不符合该国当前利益。
从这些文章中,可以观察到美国战略界对中美关系的最新思考。我们对其中两篇做了编译,一起来看。
《华盛顿邮报》刊文《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都哪儿去了?》(图源:美媒)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都哪儿去了?”
罗里·特鲁克斯
(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副教授)
目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严重不足。在美中竞争加剧之际,美国的教育体系并未培养出足够多具备中文能力、有丰富中国生活经验并对中国有深入了解的美国公民。尽管国会一直有人强调“中国威胁”,美国政府却大幅削减了对中国研究的投入。
这造成了严重的知识不对称——熟练掌握英语并熟悉美国文化的中国人大有人在,使得中国在了解美国这一战略对手方面占了上风。
我能成为一名中国问题学者,走的是前人最常走的一条路。我在大学学中文,每年夏天都去中国。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下,我在北京和湖南做过几个月的实地调查,完成了博士论文。我还在北京一户中国家庭里寄宿过很久。经历了这些,我才觉得自己对中国有了一些了解,但只限于我当时的研究领域——中国立法体系。
对下一代学者来说,这条路基本已不存在。即便有,也过于坎坷。从指标看,美国的中国研究正呈下降趋势,学中文的美国学生比疫情前少了,有中国生活经历的更少。数据显示,2016年前后,美国高校中文课程入学人数达顶峰,到2020年,数字下降了20%多。2011-2012年,有14887名美国学生留学中国,到2020-2021年,只有382 人了。
在推动对华“脱钩”过程中,美国政府的一些政策以“国家安全”为名,削弱了美方获取中国专业知识的能力。凡是研究课题涉及中国的美国学者,都可能因“帮助中国崛起”而受到调查,或被美国官员在社交媒体上严厉批评。曾培养出美国最优秀的一批中国问题专家的富布赖特项目、和平队项目,被特朗普政府叫停了。曾为美国众多高校提供中文教育的孔子学院,因“与中国政府有关联”被陆续关停。
之前,通过《高等教育法案》,美国政府为外语和地区研究提供资金。2010财年,美国政府提供了1.103亿美元资金;2022财年只提供了7190万美元,其中只有约15%用于东亚项目。
以上种种情况,给美国的中国专业知识人才储备带来严重问题。我参加的学术会议里,绝大多数有前途的、研究中国政治的青年学者都是中国公民。中国几乎所有年轻人都会说一些英语,很多人英语流利,每年约30万中国留学生在美求学。这种不对称令人震惊。
中美正致力于稳定两国关系,重建学术交流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领域。政府应积极作出回应,恢复并扩大富布赖特项目及和平队项目;减少中国公民赴美旅游压力,淡化“中国学生学者是间谍”的荒谬说法;对美国大学、高中的中文课程提供更多经费支持,并为研究中国军事、政治、经济、语言、文化和历史的研究人员提供资助。在中美竞争的时刻,美国要做的不仅是投资武器和半导体,还必须为增进了解而投资。
《外交学人》网站刊文《让中美关系更具韧性》(图源:美媒)
“让中美关系更具韧性”
金凯
(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政治学院非常驻学者)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哈斯的一篇文章近日广泛传播。他认为,华盛顿应致力于维护一个能支持美国安全与繁荣的有效国际体系,这个体系要包括中国,而非孤立中国,片面寻求孤立中国、对中国施压,并不符合美国最佳利益。他还对与中国“脱钩”提出批评,强调在国内、国际层面,美国对华政策都要有耐心、有韧性。
2019年,前美国国家安全局高级顾问乔伊斯有言,中国的影响就像气候变化,漫长、缓慢,无处不在。因此哈斯认定,美国对华政策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并从长远的角度看中国。他还敦促华盛顿通过盟友关系网获得广泛、持续的支持。
其实,在中美之间,更现实、紧迫、棘手的问题是,两国缺乏长期、稳定、有效的缓冲机制。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是有韧性的,即便有起落也从未完全破裂。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经贸关系起到了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
2018年后,紧张的经贸局势和“技术脱钩”的呼声,以及最近的“去风险化”措施,让中美关系失去了维稳机制。对华盛顿和北京来说,更现实的问题是两国能否重新找到一种机制,帮助两国在关系中保持最低限度稳定,以经受住不可避免的起伏波动。
对中美来说,构建富有韧性的双边关系十分必要。它将为两国提供保障,避免过快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未来,无论中国留在现有体系内还是尝试建立新体系,有韧性的中美关系都将让两个大国在相互可以容忍的范围内试探、调整、适应、竞争。
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重建这种有韧性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已有数年不是彼此最大贸易伙伴了,贸易摩擦和“技术脱钩”已对两国关系产生深远影响。过去仅凭经贸“稳定器”就能确保中美关系在周期性起伏中保持必要稳定,未来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可能了。这表明当前两国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脆弱性。
无论出于短期稳定还是长期和平的目的,有韧性的双边关系都需要双方提供更多选择、联系和机制。中美需要找到更可持续的合作机制,改变目前关系的脆弱性,这些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全球问题、地区危机、国际机构改革等。这不是任何一方的“绥靖”行为,而是避免冲突或战争的最有效办法。
编译/点苍
编辑/绫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