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疼痛折磨上亿人,却因为它的名字而被忽视
你经历过这种情况吗?
每个月生理期前后,除了疲惫虚弱,还要被头疼狠狠折磨。脑子两侧一阵阵痛,严重时还会恶心、呕吐,难受得想跟世界同归于尽。
跟朋友聚会喝嗨了,一夜宿醉别人啥事没有你却头疼欲裂,头顶得戴上一天的紧箍。
有时候头疼甚至来得毫无征兆,一个平淡的工作日,一次寻常的外出,都有可能因为头疼突然来袭而变得一团糟。
你不是一个人。《头疼与疼痛杂志》中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有 52% 的人被头疼困扰[1]。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紧张型头疼、偏头痛等原发性头痛是世界上导致残疾的第二大原因[2]。这里的「残疾」是指疾病对正常生活的干扰,比如不能工作、不能学习。
另外,还有大量研究表明,头疼可能与认知功能下降、焦虑、抑郁等多种疾病挂钩[3]。
不过我们发现,尽管有如此庞大的人群饱受头疼折磨,但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认真说起头疼。
折磨上亿人的疼痛
为什么被严重忽视了
不同于骨骼肌肉方面的疼痛,头疼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慢性问题,它高频出现却又很少被正视并妥善应对。
我们为什么容易忽视头疼?或许答案并不在疼痛本身。
别忘了,在中文里
「头疼」还是个形容词
在日常语境中,头疼经常被拿来比喻厌烦和为难,它原本的含义也在这种高度占用下逐渐变得模糊。
我:老板,突然头好疼,想请个假。
老板:目前这个业绩,谁不头疼,克服一下。
我:妈,最近我头有点疼。
我妈:每天不干正事儿,是挺让人头疼的。
好吧,你的头疼我的头疼,好像不一样……
加之头疼是看不见的,没有明显的躯体化表现。当我们听到一个人说头疼的时候,心里的天平便很难不倾向于把它当做一种无关紧要的小抱怨。
而头疼者的困境,就在这些日常的、微小的细节中被不知不觉地忽视了。
传统观念的干扰
让头疼更难被看见
在社交媒体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头疼患者求助帖,我们注意到,其中被高频提及的是——
身边人的轻视比头疼本身更让我难受。
想想看,你因为头疼向家人和朋友传达时,是不是也经常被劝「忍一忍就好」「睡一觉就好」?
在传统认知里,头疼似乎不是病,只是一种状态,或者说是某种疾病的附属品,会随着疾病的痊愈而消退,总会过去的,没什么大不了。
关于文化与疼痛的研究发现,一个文化群体对疼痛作为生活正常部分的接受度,将决定疼痛是否被视为一个需要临床解决方案的问题[4]。
简单点理解,在坚忍克制、习惯忍痛的文化氛围下,疼痛问题也更容易被淡化、被认为不值一提。
而这种对头疼的错误认知,往往还会导致误解和偏见,带来更深层的忽视。
研究表明,与有明显身体表现的疾病相比,患慢性头疼的人被认为不太值得信任,不太可能尽最大努力,而且更有可能装病[5]。
2017 年丹麦的一项横断面调查发现,与没有头疼的人相比,患慢性头疼的人更有可能报告较差的社会支持和孤独感[6]。
在这种环境中,倾诉和表达变得更难。很多头疼患者因为害怕影响他人、担心负面回应,选择将情绪憋在心里独自消化,时间久了可能带来更加强烈的心理痛苦和压力。
如果头疼无法被命名
也就意味着被忽略
头疼是复杂的生物医学疾病,它的发病机制,至今也没有彻底摸清。
据统计,头疼人群中几乎 98% 是原发性头痛(绝大多数为紧张性头疼和偏头痛),也就是做遍了检查都查不到明确病因。
一些头疼甚至因为缺乏相应的病理表现而得不到确诊、不能被命名,这种医学上无法解释的症状,又被称为「MUS」[7]。
在《头疼的故事》一书中,一位慢性头疼的「MUS」患者说:我缺少适当的医学术语来将自己的疼痛分类,这不仅影响了我所接受的治疗方案,也让我难以向他人讲述自己的遭遇[8]。
而当头疼患者无法搜寻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和归因时,他们也无法被看到和承认[9]。这种经历会让他们感到孤独,难以维持自我确认,甚至失去存在感。
头疼总也不好
我快放弃了
在与疼痛的漫长拉锯中,很多痛友或许尝试过各种方法,却依然不能摆脱头疼。
头疼的心理学模型认为,这些挫败的经历会降低「内部控制源」——认为头疼超出了自己的影响范围。
如果内部控制源长时间保持较低水平,那么个人可能会认为头疼「无望」进而「放弃」[10]。
另外,持续的失败还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也就是不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地采取一系列行动以产生期望的结果[10]。
而这两种心理因素,又会对情绪、行为、生理产生负面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剧疼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就这样,头疼在无数次希望落空的无奈中,被自我本能地选择性忽视了。
应对头疼
先要选择头疼被好好看见
虽然我们对头疼的认知不够完整,很多头疼也暂时无法根治。但比起曾经的「一无所知」,如今的「尚不完全清楚」已经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在弃疗和病急乱投医之间,也有越来越丰富的选择,能帮我们把痛苦和影响降到最低。
给大家提供一些实在的建议——
👩🏻⚕️ 及时就医,通过医学手段有效控制头疼
比起盲目的自我诊断,遵医嘱真的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1. 帮你正确规律地使用止痛药
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在用药的痛友中,多数人是自行购买止痛药,等到疼痛无法忍受时才选择就医,只有 5% 的患者能做到正确规律用药。
而在医生指导下,会根据头痛程度、功能受损程度和之前的药物反应,综合给出止痛药的种类、用量和频率,避免造成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一般而言,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每月使用不能超过 15 天,曲普坦类药物、含咖啡因的复方制剂每月使用不超过 10 天[11]。
2. 帮你做好预防性治疗
缓解头疼,不只是「止痛」这么简单。
在头疼还没有发作时,预防性治疗同样很重要,可以帮助降低头疼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
如果你的头疼存在以下任意一种,就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11]。
· 每月头痛发作 2 次以上
·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工作和学业
· 急性期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止痛药
· 存在频繁、时间较长或令人极度不适的发作先兆
· 头痛发作持续 72 小时以上
❤️ 心理干预,正视自我内心的冲突
随着研究的深入,医学界对头疼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生理层面,而是把它视为一种生物-心理-社会共同影响的疾病。
特别是心理因素,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理干预在头疼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10]。
我们的身体与心灵互为镜子,头疼不只是医头,也要关照内心,看见自我内心深处与思维的冲突。
1. 心理暗示,调整认知行为模式
较为常见的紧张性头痛,可以通过调整心理对紧张性头痛和压力之间的关系,以更积极或建设性的方式取代潜在的关于疼痛的负面认知。
例如,“头疼会跟随我一辈子”这种想法,可以被引导成“我的身体在发出某种信号,但我依然很安全”,从而缓解患者的痛苦,并减轻其对于不确定性疼痛来袭的前置负面情绪。
同时,对自己进行一些心理暗示,比如「我可以的」「这个方法看起来很棒我也要试试」「有这么多人都摆脱了头疼,我也一定会好起来」……
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鼓励自己,寻找解决办法,有助于增强自我效能。有证据表明,高水平的自我效能与较少的烦躁和焦虑感有关,并且能减轻压力对头疼频率的影响[12]。
2. 松弛身心,调节大脑对内心的控制欲
过度的压力、高度紧张、长时间的专注于决策...都是常见的头疼诱因之一,而长期的头痛和精神心理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
此时,需要建立合理的意志和情感力量的出口来有效地对付它。
正视自己的压力,和朋友倾诉,或者花更多时间跟自己相处,比如听音乐、跳舞、运动、看书或吸猫逗狗等活动,都会有所帮助。
还可以每天抽出 10 分钟,进行放松练习,比如:冥想、瑜伽、深呼吸,可以帮自己安静下来,舒缓内在的情绪。
🙆🏻♀️ 科学配比的精油外敷
Puressentiel 璞医香 9 号滚珠,就是这样一个好帮手。
Puressentiel 璞医香,是来自法国的专业精油品牌,在欧洲火了近 20 年。
今天给大家安利的是 9 号滚珠,复配了蓝胶桉树、薰衣草、迷迭香、胡椒薄荷等 9 种植物精油。不同于传统的嗅闻式复方精油产品,它采用精油肌肤起效的原理。
植物精油对身心的益处,历来有研究证实,比如胡椒薄荷精油、薰衣草精油[13-15]。而桉油醇迷迭香,还可以放松肌肉。
说真的,这个小玩意儿我们办公室现在已经人手一个了。
现在点击淘口令,希望能给头疼的你带来一些安慰和启发,愿世上少一个被疼痛折磨的脑瓜~
¥ufDdWiQvpxG¥
*本文不作为医疗建议,不能代替医疗诊断,仅供您参考。如您需要专业医疗意见和建议,请咨询专业医疗机构。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